分享

声带上长出肉疙瘩?医生提醒:这三个行为恐怕是诱因

 还想学习的老头 2020-09-02

作者 | 北京同仁医院咽喉科 渠晓丽 肖洋 王军

家住北京的刘女士(化名)喜欢唱歌,经常约上三两好友到练歌房“练嗓”。但最近一段时间,刘女士总觉得嗓子不舒服,有异物感,嗓音也没有原来清脆了。于是,刘女士前往医院做了详细检查。原本以为自己得的是咽炎,没想到医生却告诉刘女士,她得了喉接触性肉芽肿

听到这个疾病的刘女士一脸疑惑:“什么是接触性肉芽肿?会不会因此就失声了?该怎么治疗?”

声带后部长出肉疙瘩,严重可阻塞起到

喉接触性肉芽肿又名声带突接触性肉芽肿。顾名思义,就是双侧声带突反复接触引起的喉部良性病变,是发生在声带后部杓状软骨声带突处的良性增生性疾病。

通俗来讲,就是声带的后部长出了一个“肉疙瘩”。它能影响发音,患者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声音嘶哑,严重者基本发不出声音。还有些患者咽喉部有咽痛、异物感、不自主清嗓或咳嗽。也有些患者会因分泌物过多而出现慢性咳嗽。如果肉芽肿较大,则可引起气道阻塞,表现为呼吸困难。少数患者很可能并没有症状,查体时才发现。

三个病因需警惕

虽然喉接触性肉芽肿不算常见,但引起该疾病的原因却和生活密不可分,总的来看,以下3个行为很可能是诱因。

用嗓不当和慢性咳嗽:说话和咳嗽时双侧声带杓状软骨撞击,讲话过多或慢性咳嗽使声带频繁接触,容易使黏膜受损导致肉芽肿形成。

咽喉反流:胃酸反流至咽喉部即咽喉反流,反流的胃酸刺激喉部黏膜引起病变。

插管损伤:全麻插管时,气管插管要经过喉部,可直接损伤喉部黏膜,并逐渐形成肉芽肿。此病因多见于女性。

其他的声带外伤也可以导致接触性肉芽肿。

得了喉接触性肉芽肿怎么办?

该疾病的治疗方式可以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大类,患者可根据自身的病情结合医生诊断,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保守治疗 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案,包括纠正不正确的发音习惯和应用质子泵抑制剂治疗胃食管返流等。一般保守治疗观察2-3个月,约一半的接触性肉芽肿会自行消退。

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效果不理想时,可行手术治疗。主要的手术方式是支撑喉镜显微镜下CO2激光切除手术。手后能很快缓解症状,但单纯手术切除的复发率极高。

为此,北京同仁医院咽喉科改良了手术方式,将显微镜支撑喉镜下CO2激光切除、显微缝合创面和A型肉毒素注射结合起来,将顽固性接触性肉芽肿的一次治愈率提高至95%以上。相当于一边切除病变缝合手术创面,一边段时间让声带“瘫痪”,减少双侧声带接触,双管齐下,基本达到“一次手术、完全治愈”的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