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十点历史君 2020-09-02

金庸先生的著作传唱深远,江湖的刀光剑影和儿女情长,抚慰了无数的武侠迷。世人对金庸先生的评价也甚高:“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读金庸”。可见,金庸武侠在广大人群之中的地位,是十分崇高的。

但是金庸在旧版的连载小说里,他喜欢将小说和历史相结合,而在这创作的过程中,就难免产生一点纰漏。比如在《天龙八部》里,就有这样一个情节:

《天龙八部》第十一回:“自此一路向东,又行了二十余日,段誉听着途人的口音,渐觉清雅绵软,菜肴中也没了辣椒。”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这描述的是段誉和王语嫣被鸠摩智抓走,为了套取六脉神剑剑谱,他们一路向东,而段誉凭借菜肴之中没有了“辣椒”,来判断已经出了云南大理等地。金庸先生认为,在那时的云南等地是喜食辣椒的。

但是深究一下,这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也是与历史相违背的地方,《天龙八部》发生在宋朝哲宗时期,而辣椒却是明末清初,从南美洲传来的,也就是说500年前的段誉,是没机会吃到辣椒的。

有趣的是,港台版的《天龙八部》电视剧中,陈浩民扮演的段誉也是有这么一段台词的,其实是遵循了原著,却没有想到和历史的匹配性。下面让我科普一下辣椒的发展史吧。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一、辣椒的起源

辣椒,是一年生或多年生植物,别名番椒、辣茄、辣虎、腊茄、海椒等,最开始是作为一种香料。人们如今能吃到辣椒,其实是托了哥伦布的福,如果不是哥伦布航海发现了美洲,那么辣椒、西红柿和茄子等蔬菜,其实是没机会登上历史舞台的。

还有人们常常调侃哥伦布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美食家,我觉得也不为过,他更像是一位辛苦的探索者,将探索到的神秘蔬菜都带到人们视野中。而其实这里有一个问题,就是辣椒虽然是哥伦布从美洲带回来的,但其实在欧洲等地一直都有辣椒的存在,只是当地人一直没有发现,或者没有把辣椒当回事。即便是哥伦布从美洲将辣椒带回来,也并非是作为一种蔬菜或者调味品,而是作为香料,却仍然得到了广泛人群的喜爱,迅速传播开来,这时候当地人才发现,原来他们当地就有这种所谓的“香料”。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关于辣椒的起源,其实还有人认为起源于中国,甚至还拿出了历史论据。在“无味”之中曾有记载:

五味指酸、苦、甘、辛、咸。

而里面的辛,指的就是辣味。很多人不懂历史,就觉得这个辣味其实是就是辣椒,但是在明朝之前,其实人们习惯的所谓的辣味,其实是靠花椒和姜蒜产生的辣味,而并非是辣椒。

东汉《通俗文》有记载:

“辛甚曰辣”。

但是在东汉王逸注解的《周礼·天官冢宰》里面对这种辣味有了补充:

“辛谓椒、姜也”。

这应该算是为辣椒的起源正名了,在明朝之前是不存在辣椒的,人们习惯的辣味,其实是由花椒和姜蒜等代替的。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二、辣椒在古代的发展史

辣椒其实是在明末清初的时候,从南美洲传到的中国。

明代的《草花谱》中记载:

“番椒丛生,白花,果俨似秃笔头,味辣色红,甚可观”。

这里面指的番椒,其实就是古代的辣椒,而刚传入明朝的时候,并非作为蔬菜供人们食用,而是作为一种类似盆栽的植物,供人们观赏所用。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而辣椒被人食用,其实是从清朝开始,被人们广泛喜爱的。在乾隆十二年的《台湾府志》中,有了台湾岛食用辣椒的记载。

嘉庆(1796年—1820年)以后的《台湾府志》有记载说:

黔、湘、川、赣四省已开始“种(辣椒)以为蔬”了。

可见在清朝时期,辣椒已经广泛受到南方人民的喜爱,贵州、四川等地喜爱吃辣椒,看来自古有之,这是一种生活习惯了。

在清朝的贵州等地,甚至有这样的记载:

“顿顿之食每物必蕃椒(辣椒)。”

后来贵州人民还发明了蘸水,就是辣椒、盐,和香菜等作为蘸料,无论是吃什么东西都要用这种辣椒的调料,来蘸一蘸。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辣椒在古代的地利分布,其实是和现代别无二致的。在云南、四川、贵州等地,属于重辣区,在北京、山东等地,属于中辣区,在广东沿海一带,属于清淡,就是不辣区。

而辣椒在四川等地无辣不欢,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首先辣椒的生长环境,就不抗旱,也不抗涝,在四川等地的生产环境极好。而且在四川、贵州等地,天气寒冷的时候,是用嚼辣椒来驱寒,和代替盐来调味的。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四川等地的人们到底有多爱吃辣椒呢?古代的《蜀游闻见录》中有记载:

“惟川人食椒,须择其极辣者,且每饭每菜,非辣不可。”

清代末年《清稗类钞》中也有记载:

无椒芥不下箸也,汤则多有之。

可见四川、贵州的人们无辣不欢,已经到了没有辣椒吃不下去饭,喝不下去汤的程度,辣椒已经成为了他们的饮食中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了。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三、辣椒的价值

辣椒的价值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食用价值,另一类就是药用价值。

辣椒作为一种蔬菜,一种调味品,得到了许多人们的喜爱,但是辣椒这种东西要分人,喜欢吃辣的朋友简直就是近乎痴迷,而受不了辣味的朋友,就是一点不沾甚至远远躲开。

根据科学数据表示,人们喜欢吃辣椒,或者大量吃辣椒,是因为辣椒里面含有一种辣椒素,人们嚼食的时候,可以刺激大脑,会产生一种很舒服的感觉。所以人们吃辣,很可能不是为了追求那种味道,而是因为吃辣椒能够感到舒服。

而且经常吃辣椒的人,一般身体都非常好,而且吃辣椒可以健胃消食,甚至还可以缓解疼痛,据说还有减肥的功效哦。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而说起辣椒的药用价值,其实要提到一位伟大的医学家,就是神农氏,后人经过总结和代代相传写下了《神农本草经》。

东汉的《神农本草经》写道:

“秦椒,味辛温。主治风邪气,温中,除寒痹,坚齿长发,明目”。

这里面说的秦椒,指的就是辣椒。描述了辣椒的药用价值,可以驱寒生发,明目精神,还可以驱邪气,也就是出汗使风寒等病症好转。

《食物宜忌》也有记载辣椒的药用价值:

温中下气,散寒除湿,开郁去痰,消食,杀虫解毒。治呕逆,疗噎膈,止泻痢,祛脚气。

其实现在年轻人也喜欢开玩笑,说感冒的时候去吃碗麻辣烫,就啥都好了。听起来是戏言,想想里面的辣椒可能对感冒确实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呢!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辣椒发展至今,成为了广泛饮食调料的一部分,即便不爱吃辣椒的人,偶然尝尝其实也是很满足的。而且辣椒,在当代俨然成为了四川等地的一种特色的饮食文化,我在四川吃火锅的时候,记得店里就有这样有一句话:“鸳鸯锅,是我们四川人对辣最基本的尊重。”虽然是一句戏言,但也表明了在南方人群中,辣椒的地位是很高的。

辟谣:金庸笔下的段誉,其实没有机会吃到辣椒

而追溯历史,辣椒由明朝时期传入中国,在宋朝哲宗年间的段誉,是没有这个口福吃到辣椒的,这里也算是一个小小的纰漏,但是不影响我们对金庸先生的喜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