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概率是终极法则? 1938年,天体与大气物理学家埃姆顿在一篇名为《冬季为什么要生火?》的短评写道: “我当学生时,读过沃尔德写的名为《宇宙的女主人和她的影子》的小册子,获益匪浅。‘女主人’和‘影子’的意思是指能和熵。在知识不断增进的过程中,这两者对我来说,似乎交换了地位。在自然过程中的庞大工厂里,熵原理起着经理的作用,因为它规定整个企业的经营方式和方法,而能原理仅仅充当簿记,平衡贷方和借方。” 请大家和坤鹏论一起细品这段话。 熵是什么? 熵,是混乱程度。 熵,是密闭系统中所有微观粒子状态的平均概率的表现。 那么,这段话再往前一步就是,如果熵是这间自然过程中的庞大工厂的经理,概率就是BOSS。 坤鹏论此前多次讲过写熵、信息熵的最大收获——明白了这个世界中概率才是最终极的法则。 有些朋友可能并不认同,他们认为概率只是工具、只是一个规律而已。 好的,那就让我们以克劳修斯的热寂说为例(《熵这只时间之矢要将宇宙带向死寂?》),它应该是最终极的规律假说了。 热寂说简单讲就是,人类、地球乃至宇宙的最终命运,是走向一种完全无序的、没有生命与意识存在的状态——宇宙的死亡。 如果真是如此,概率确实只是描述一种情况的发展过程而已。 但是,热寂说还是猜想,复杂性科学却在不断证明着,概率永远不会让一方成为100%。 比如:不断来袭的黑天鹅,总会让概率越来越大的那个可能性遭受惨痛教训,同时将各种可能性之间的比例关系进行调整。 只要是概率,就意味着没有谁是100%,就算只有0.01%的可能又何妨?! 就像这次疫情,它的发生概率到底有多低,从所有人类都措手不及就能知道。 概率世界里,多少不重要,发生为大。 从统计力学到量子力学,就是科学家从不认同概率,到认知概率、研究概率,并从概率中寻找真理的过程。 从普利高津的耗散结构,到混沌,再到幂律分布,再到混沌边缘,乃至整个复杂性科学,都是概率的表现。 我们一定要大彻大悟地搞懂雅各布·伯努利的那句名言:概率论是人类了解高深知识的捷径。 但是,概率论不是概率,概率论是人类找到的诠释概率的工具。 正如坤鹏论在《什么熵?什么信息熵?都不过是概率下的蛋!》所说:熵、信息熵,都是人类借助概率论这个捷径和工具发现的自然规律。 而这些自然规律是如何发生的? 是它们之上更伟大的自然规律——概率决定的。 熵和信息熵则是人类揭示它们的描述。 而统计学、统计力学、量子力学等则是从概率论发展出来的,应用到更具体学科的工具子集。 到这里,如果你还不认同的话,那就试着用逆向的否定法想一想:如果没有概率,这个世界将会怎样? 如果没有概率,一切都将是注定的,不是彻底的秩序,就是彻底的混乱,那就是热寂,一切了无生息,也就是毁灭。 如果没有概率,很多学科也就没有了意义,从一开始所有学科之母——哲学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如果没有概率,也就没有了人生和历史,因为这两样东西,本来都是一次次选择后的结果。 如果没有概率,也就没有优胜劣汰,世界就无法不断演进,而大自然这个造物主就是通过概率实现了牺牲个体换来了整体的进化。 如果没有概率,我们的出生就已经意味了死亡,活着的意义相当于等待死亡。 …… 二、从概率引发的思考与感悟 明白了我们生存在概率统治下的世界,该怎么办呢? 坤鹏论有以下几个心得。 感悟1:生存的最优法则——和时间交朋友,争取活久见。 正所谓,真正的人生赢家永远不是钱最多的,而是活最长的。 关键时刻得要——人在呢! 感悟2:怎么说都能有理有据,关键是干。 概率之下,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据科学家估算,自从人类出现到现在,一共诞生了1082亿人。 而有较为详细记载的人类历史少说也有几千年了。 这么多人,自然也就发生了无数多的大大小小事。 概率论的大数法则告诉我们,只要人数够多,次数够多,再小概率的事情也能发生。 比如:赌场不败的关键就是,只要比赌徒高那么一点点赢的概率。 那么,只要时间足够长,在漫漫历史长河中,什么样的事都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结果都可能会出现。 而且,它们也确实发生和出现了。 于是也就有了“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等俗话。 尤其是发生频次特别高的事情更是如此。 股市就是个绝佳典型。 它每秒都在产生着大量交易,尽管只有410多年的历史,但是,交易笔数却是天文数字。 在这么大量的数据中,自然会有各种各样的情况出现。 所以,在股市中不管你做什么样的决策,总有相应的名言警句为你打气鼓劲,支持你买买买,或是卖卖卖。 股市最有趣、也最有魅力之处就在于,你有1000种想法,就会有1000种久经考验的至理名言给你提供支持。 为什么? 都是概率惹的祸呀! 什么价值投资,什么投机,什么技术派,本质都是猜猜猜,不到赚钱的那一刻,谁都不能也不敢说自己是真正的赢家。 所以,只要是把钱投给未来的事,都应该叫概率投资,或者风险投资。 坤鹏论也从中悟出了一个道理: 概率之下,如果只是听别人说,怎么都会有理有据,而且说多容易呀,上下嘴唇翻动,就能天花乱坠。 另外,还有一个道理是: 概率是未来的,这决定了人间的未来之事的结局是开放性的,讲未来,哪怕只是明天,都等于讲故事,怎么编都可以。 那么,看人看事的关键应该是——不听怎么说,只看怎么做,特别是那些忽悠未来要做什么的话,听它们根本就是浪费时间。 只要坚持秉承这个原则为人处事,上当、沦为韭菜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 每次决策前都先问一问,他都干什么了?干得结果又如何?他正在干什么?干到了什么程度? 疫情期间,大家都在苦练厨艺,坤鹏论的爱人也一样。 她从小在湖南长大,对米粉情有独钟,于是想自制米粉。 如今想知道怎么做手到擒来,可以看相关的APP、可以看抖音视频…… 但是,经过十几次的几近复刻式的尝试,她得出一个结论:那些教程、视频多多少少都不真实。 后来,她还找到了一篇如何制造米粉的论文,人家配合着丰富的实验数据,看上去特别专业、权威。 可是,多次照着试做,依然没有做出理想的米粉。 坤鹏论的爱人最终得出结论——不能光听光看,必须要实践,说得再漂亮、再专业都没用! 另外,坤鹏论以前讲过,不管我们怎么分析企业的财报,怎么做企业的调研,最终的结果往往都和口碑一致。 为什么“金杯银杯不如口碑”这句老话如此灵验。 因为,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也许无法分辨企业的价值,但哪家企业好,哪家企业不好,还是有口皆碑的。 口碑,其实也是概率的结果。 感悟3:概率的世界里最正确的姿势永远是:狠抓确定性,内外兼修确定性! 不确定性就是因为你无法确定,所以才是不确定性。 和它较劲与赌博无异,只要是赌,都是十赌九输的平均概率。 在概率的世界里,正确的姿势是,永远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内外兼修地将确定性做到极致。 内修,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修炼自己的认知。 因为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往往因人而异。 如莎士比亚所说:“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所以,很多时候,不确定性之所以大,常常只是我们的认知不够造成的。 解决办法只有一个:活到老,学到老! 正如戴维·L.沃森所说:“思维干涉了可能事件的发生概率,从而从长期来看,也干涉了熵。” 第二个层次是,修炼自己的靠谱度。 有句话说:靠谱,一个人最优秀的品质。 靠谱,说明你做事能力强,办成事的确定性大。 而靠谱永远是干出来的,从来不是嘴上吹出来的。 所以,实践永远是通往成功最快的捷径。 外修呢? 看待事情,都要认识到概率之下,一切皆有可能,决策前,一定要考虑到各种可能性。 对于确定性,一是保证它是真的确定性,二是将其做到你能够达到的最极致。 对于不确定性的,可以分为两种策略: 第一,计算出不确定性和确定性比较出来的数学期望值,为正就去做,为负坚决不动。 第二,应用塔勒布的杠铃策略,两头下注,确定性下大注,不确定性下小注。 而且不仅是投资,整个人生都该如此。 就像塔勒布的《反脆弱》说的那样,多干多实践练就自己更多的反脆弱性,这样你的生存能力将会大大增强。 另外,不确定性就是风险,永远牢记——风险与发生的概率无关,风险只和伤害的大小强相关。 有人说,巴菲特这样牛,那样牛。 坤鹏论认为,他牛的根源就在于对规律的尊重,特别是尊重概率,与其说他是逆向而行,不如说,他是顺概率而下。 比如:信息就是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但凡做与它相关的事,都有价值、有前途。 当然一定是能够消除不确定性,如果只是提供一大堆讯息,里面没什么信息量,这样事情的价值就不高了。 概率之下,我们常常不知道什么才是确定性的,而香农的信息熵给我们的启迪是,逆向思维,先找出什么是不确定性的,消除它们,就得到了确定性。 芒格所推崇的那句农谚就是它最好的解说之一——“如果知道我会死在哪里,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 除了消除外部的不确定性,我们还要坚持消除自己的不确定性,也就是前面所说的内外兼修的内修,修认知,修靠谱,一个靠不停地学习,一个靠不停地实践。 感悟5:概率不是二元论,接受运气。 虽然很多时候我们谈概率都是二元的,成功与失败,胜和负,赢和输…… 但是,概率几乎没有二元状态,概率的法则并不排除运气的作用。 在概率论体系,运气可解释为独立的随机事件。 独立,意味着有些运气A与运气B之间可能没有任何关联,不会因为运气A是坏的,运气B就能成为好运,也就是说,运气不能预测。 随机,意味着没有规律,古人为了能活下去,擅于从琐碎生活中总结规律和经验,然而有的事情就自然发生了,并没有规律。 所以,运气这样独立的随机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没有规律的特性。 世界充满了运气和偶然。 我们甚至要庆幸自己能够存在于这个世界,因为我们绝对是亿万个竞争者中的幸运儿。 而我们所走过的历史也要感谢运气,因为它也不过是无数种可能与岔路中的一个。 对于运气之事的最好态度就是,服气,不要纠结,更不要过度反思,let it be! 因为此时你再纠结,再反思都没有用。 第一,损失的已经损失,覆水难收,走不出沉没成本,只会让你损失更多; 第二,过度反思往往只能得到偏执的东西,没有卵用。 如果有用了,只能说明它不是运气造成的。 因为偶然而输,根本不要去反省。 否则就是掉进误区,对坏运气进行“反省”,越深刻越糟糕。 结果,对自己的投资哲学产生怀疑,陷入患得患失的焦虑之中,最终泯然众人矣,跌落为芸芸韭菜。 投资就怕没主见,也就是没有自己的投资哲学。 投资永远是概率游戏,没有100%的对,也没有100%的错。 它大多数时候是靠结果论英雄的。 即使荒谬到极点的投资方法,也有可能会对。 因为,只要实践了,投资了,就算它只有0.1%的胜率,那也是获胜的可能性。 而股市超高的交易频率还会对小概率事件的发生起到放大作用。 所以,坤鹏论的股市生存要诀中就有一点——永远不要把运气当能力! 当然,这里面还揭示了人生的另一个道理: 只想不干,想得再天花乱坠也是0%的成功概率;只有干了,即使成功的概率再微乎其微,也意味着有可能成功;只要方向对,坚持就是提升成功概率的最好办法。 起初可能一直缓慢的相加的关系,一旦突然某个临界点,接下来就是相乘,甚至是几次方的关系。 本文由“坤鹏论”原创,转载请保留本信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