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青春丨激情燃烧的年华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由东营市作家协会主办,东营微文化承办的“微”青春有奖征文:书写青春,记录梦想、传递正能量......   

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

  “微”青春有奖征文大赛 

 激情燃烧的年华

青春是激情燃烧的年华,青春是情窦初开的花季。

十九岁那年我高中毕业,回到了我的母校牛庄联中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在那里度过了我人生旅途中最美好、最灿烂、最值得回忆的一段时光。

那时的牛庄联中只有三横三纵破烂不堪的校舍,歪斜变形的门窗大多数关不严,没有像样的操场,没有院墙,厕所更是不堪入目。但在我的眼里,她是那样的亲切和温馨,她仿佛是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为我遮风挡雨,倾听我的心声,包容我的一切,同时也见证了我那段铭心刻骨的爱情......

由于教育经费的短缺,学校的教学设施更是简易得可怜,整个学校最珍贵和最受老师亲睐的,恐怕就是那两台脏乎乎的破旧的老式油印机了。

当时学校里大约有三十多名教职工,除几个中专毕业的公办教师外,绝大多数是民办教师。所有的民办教师不论年龄大小、教龄长短,工资一律是每月二十三元钱。条件差,工资低,可老师们对工作都非常有激情。除课余时间偶尔听人谈论一下庄稼的长势和收成外,从没听谁谈论过工资的多少,像我这种家里管吃管住的‘大孩子’,甚至不在乎有没有工资。只要天天能和老师们在一起、天天能给学生们上课就觉得开心,想到自己能学有所用就感到心满意足。

起初,我带着初一两个班的语文课,大约一百多名学生。自己刚参加工作没有教学经验,总担心自己所教班的学习成绩被别班落下,我认认真真地备课,仔仔细细地批改作业。由于除了一本教学参考书外,没有其他可借鉴的教学工具书,我就靠查字典、词典和自己学过的高中课本来拓展自己的教学内容。

当时,学生除人手一本课本外也没有任何学习资料,老师们都是自己动手印刷练习册。平素里,油印机还算清闲,每当期中期末考试前夕,油印机便马不停蹄地工作。当是教师队伍中数我年龄小,许多老教师在我上初中时他们就在这里工作,有些老教师还是我的班主任和代课老师,在他们面前我自然得礼让三先。所以都是等他们印刷完了和学生的两节晚自习结束后,才开始我的印刷工作。  

手工印刷可是细活,首先把事先刻好并校对无误的蜡纸小心翼翼地附贴在印刷网的下面 用夹子固定好,再在印刷网的上面涂上油墨,用滚子上下左右滚动均匀,然后提起印刷网,将自己裁好的纸用大夹子固定在印刷机的底板上。一切准备工作就绪后就可以开始印刷了。放下印刷网用滚子自下而上轻巧巧地滚动,印好一张翻下一张去,一页蜡纸就得印一百多张。等第一张蜡纸印完后取下来,再更换上新的一张蜡纸,重复以上的过程。即便是每个学生发一份十几张的练习册,也得一张一张地印一千多页,所以常常忙到深夜。此时,除了紧靠学校的东辛公路上偶尔传来汽车的鸣笛声,四周一片寂静。

老师们每天的工作从早操、早自习开始,到两节晚自习结束才算是真正的下班,但自己从未感到过累,也没听到哪个老师说辛苦。

老师们为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都争先恐后地挤时间自学。我和隋永昌老师则先行一步参加了高教自学考试。几年后,我通过了高教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全部课程,顺利地拿到了大专文凭,当时我是那样的欣慰和自豪。

自己之所以如此拼搏,除了强烈的责任心和进取心外,心中还燃烧着一团爱的火苗。这时甜蜜的爱情悄悄地打开了我的心扉,他送给我一本红色封面的古诗台历,这本古诗台历不仅带着我在诗海中畅游,同时也点缀了我移步换影的花季......

春秋两季是最舒适最爽心的季节,悠闲时我和老师们有时相约去八支东踏青,有时则竞技在乒乓球台上,我真是天天兴高采烈。

夏季暑假前后,天气还很炎热,整个学校连一台吊扇也没有更别说是空调,老师们个个热得汗流浃背。但他们心中洋溢的工作热情似乎比三伏天的温度还高。

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冬季,那年代冬季的气温远比现在寒冷,萧杀的东北风将大地吹出一条条大劈问(裂缝)。透风撒气的办公室冰寒彻骨,老师们不得不转移办公阵地,这时宿舍就成了办公室。每个宿舍里生个炉子,老师们都蜂拥到宿舍里办公。宿舍本就狭小,至多能加两张三抽桌,所以往往几个老师挤在一张桌子上,大家紧靠在一起是那样开心愉快。我们常常把馒头放在炉盖上烧烤,当馒头的外皮变得焦黄时,整个宿舍里便弥漫了浸人心脾的香味,谁也不会独吞,都是一个馒头分成几份大家共享。

三九严寒之时,教室里就像冰窖一样,玻璃上结满了晶莹的、灵秀的冰花。虽然入冬前老师们都动手和泥用砖盘个炉子,但除少数班让学生带点棒槌瓤,每天早晨点一会象征性地驱驱寒外,大部分班盘的炉子只是个摆设,因为炉子上根本没有烟筒。

老师、学生虽然都穿着厚厚的棉衣、棉鞋,戴着围脖、棉帽子、棉手套在教室里上课,但是冻得僵硬的手常常握不住粉笔、钢笔,甚至不少人的手脚上满是冻疮。每当课堂上频频传来往手上呼热气的嘘嘘声时,我常常做主停下课来陪学生们一起跺脚。这时咚咚的跺脚声里夹杂着调皮的口哨声,教室里好不热闹,师生们个个欢天喜地,而我的心底也油然而生出一种‘春风吹,战鼓擂。’的浪漫激情!

就是这如此简陋的学校,却走出了一批批的优秀毕业生。他们现在有的身居要职,有的是知名的企业家,有的则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为社会和家庭尽职尽责。

八四年牛庄联中壮大了师资力量,许多新教师来这里供职。其中比我小三岁的刘学美、刘素娟和我同住一个宿舍。我们朝夕相处,情同手足,几年的共事,缔结了我们一生的姐妹情缘,我和其他老师也都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八六年牛庄镇的领导们为了让牛庄联中彻底告别危房,下决心筹款。动员牛庄镇居民每户集资一百元,并到牛庄镇附近的单位,如牛庄三院、牛庄供销社、灌溉局、油田地调队等凡有职工子女在牛庄联中就读的单位求赞助,牛庄镇政府也投入部分资金,共筹资约三十万元。建筑了一栋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一排办公室,两排教职工宿舍,有了宽广的操场,拉上了院墙,学校门口挂上了‘牛庄联中’的牌子,从此牛庄联中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校园。

遗憾的是我在新校园里只工作了一年多的时间就招工进了企业,离开了我那心爱的学生,离开了我那至亲的教师团队,离开了我那神圣的三尺讲台,同时也告别了我的青春。

不知道青春在年龄上是否有明显的界定,在我心灵的深处,似乎从离开牛庄联中的那天起,我的青春就戛然而止了。

三十多年过去了,风雨坎坷大半生,聊以慰藉的是自己有一个灿烂的,无怨无悔的青春。辛勤的耕耘,激情的燃烧使自己的青春没有虚度;如醉如痴的爱情,又为自己的青春增添了炫丽的色彩......

青春美好,但却短暂。愿当下正值青春年华的人们,一定要好好把握自己的青春,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异彩!

作者简介

 

  隋月美,东营区牛庄镇人,1963年生,退休职工。喜欢读书,爱好诗文。

“东营微文化”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以文会友,大众也精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