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君子如玉【清明节特刊】

 东营微文化_ 2020-09-02

“东营微文化”为东营市作协重点扶持文学公众号。平台宗旨:体现人性本真,歌颂人间温暖,传播正能量......关注微信公众号“东营微文化”,每天推送有温度的文字!

君子如玉

——花开时节忆叔父

图文丨马士明  编辑丨文姐

 春风浩荡陌上花开,年年清明今又清明。

 每近此节,便油然而生对叔父的缅怀之思。叔父讳维邦(1947.9.2—2011.2.9),七十年代的山师大中文系毕业生,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衷心热爱的教育事业。七年来,他老人家的音容笑貌还是那么的清晰可亲,铭刻肺腑的淳淳教诲还回响在耳畔,我们一直为他清正、廉直、淳厚的品质感动着,这些也积极影响着我们的为人处事。

 曾经涂鸦的文字里有意无意地写到过祖父、家父和母亲,只提到一次关于叔父的,那就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喝酒。记得那是一个初冬的周末,他从驻地在车镇的无棣六中回家看望祖父。饭时,火炕上放一张饭桌,爷俩儿盘腿而坐,就着一盘虾米白菜和一碟小菜喝酒,老白干浓烈的冲劲儿很快弥漫了整个屋子。他们悠然的品酒拉呱,洁白的瓷质小酒盅大小不过三钱,要三四次才用完。叔父也给我倒了一盅,看到他们喝酒时惬意的神态,再加上祖父并没有制止,就浅尝了一口。六十多度的高粱烧酒把十二岁的我弄得天旋地转,颠颠倒倒,就想:“大人们真是奇怪,这么难喝的东西,都还那么稀罕!”但是,成年后我也喜好这杯中物,跟叔父是有一定关系的。

 叔父算得一个崇尚简淡的人,而“茶酒棋烟”相伴了叔父一生,这几种爱好也颇能资其逸兴。叔父喝茶时的情态最是惬意,那享受超过美酒佳酿!记得第一次喝到铁观音就是在叔父家。喝惯了低价茉莉花茶的我颇觉怪异,这世上居然还有这种味道、汤色殊异的茶?那是他的一个学生从福建给他寄来的,叔父分出一半要我带给家父品尝。叔父病后,喝茶很少了,但只要家中来人,他坚持自己洗刷茶具沏茶待客。人间有味是清欢。中年的我渐才悟到,叔父这种清雅、恬适、淡然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只是当年领悟不及!

 叔父无棣一中毕业后,回乡在生产队里务农兼做小队会计数年,也做过一段时间的民办老师,随后去了省城读大学,山师毕业后从事教育工作直到退休。

 叔父的记忆力非常好,尤其对于他的学生们。叔父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无棣县第六中学(无棣县职业中专的前身)从事语文科目教学,历任班主任、教务处主任、副校长等职务。从教三十余年,他的很多学生或为官为商大都学有所成,在各自的岗位或行业有所建树,这也成为他的骄傲,每每说起这部分得意门生,他都是一脸幸福和满足。即使退休后,他仍能说出大多数学生的姓名、性格特点甚至家庭情况。

 我在高一辍学后,在一家外贸企业的乡镇分公司工作,大约两周就回家一次,车镇是我的必经之路。我是很喜欢去叔父家的,他对我们晚辈的那种尊重爱护之情溢于言表,迥异于不苟言笑神情严肃的父亲,也就很享受在叔父面前的随意轻松。叔父和婶母尽管工资不高,但都是乐善好施,他们生活简朴,一台14英寸的电视机直到2003年才换掉。学校迁址到县城,在搬家时,所有家当没有装满半车厢,其中还有几大木箱书籍。 

 说实话,四十几年中,真正心悦诚服让我崇拜的人并不多,叔父就是其中一个。“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忠孝勇恭廉”,这些也是叔父终生孜孜以求和追慕的,从他身上能感受到这些谦谦君子之风,他的高尚品德、品性和品格对我影响至深。君子如玉,诚如是也!

 不曾记得看到叔父生气,微笑的时候居多。无论是与谁聚坐,他都是安静的耐心听他人说完,不做争论,真正做到了“言宜慢,心宜善”。叔父读书很多,知识面广泛,儒家传统书籍自不必说,其它如各类志书也是涉猎广泛,一部《清史稿》读得几遍,每观看清代题材的影视剧,他都能从其中任一个情节延展开。坚持订阅报刊几十年,手不释卷的习惯跟家父一样,保留到退休以后。小妹在初中时忽然迷上了文学,家中的存书都已读了个遍,就从叔父家借来一纸箱《人民文学》、《人物》等刊物,我也跟着囫囵吞枣的阅读,偶有某篇文字也能打动我。我更爱读《人物》,从1980年创刊号直到1986年,一期也不缺少。家父和叔父有一点相同,那就是读过的书刊一尘不染,光洁如新。受他们的影响,我也能做到敬惜字纸,爱护书籍。

 叔父尤好象棋。多次去他家,很多次看到与一同事一边喝茶吸烟一边对弈,并不交谈,但闻啜茶与棋子起落声,直到下夜班的婶母回来,他们才意识到已是午夜。没有棋友时,就看体育频道的足球比赛。自己对球类运动不感兴趣,就难以理解他痴迷的状态,为什么看那一群疯子把一个破球踢来踢去会那么津津有味。叔父烟瘾很大,酒量也好,也好喝茶。在我的婚宴上,叔父喝下斤半白酒后仍然谈笑风生,神态自若。因了我的喜好中的茶酒两项,所以较之胞弟士浩与叔父交流的机会更多。最喜冬夜里,简单的几盘酒肴,花生米一定有,再一盘蔬菜或猪头肉,就能喝得颇有兴致。对我们极少说教,但有一次例外亲聆他的教诲。那是两人喝下一斤高度酒后,他说:“架子不要太大了,一定要时时处处谦恭谨慎!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也许是天生的桀骜不驯和一身傲骨,不曾学会低眉顺眼,不曾学会违心做事。我骨子里清高疏狂的一面,叔父看得清楚。

 既然说到叔父,就不能不提及婶母。婶母也是青岛医学院毕业的高材生,曾任乡镇医院副院长,极具耐心和慈悲。在基层医院时,病号大都吃过婶母亲手做的饭菜,帮病员垫付医药费更是寻常事,淳朴的乡亲在秋季掰了香嫩的玉米棒子送来回报婶母的关照。

 几十年中,叔婶一家与同事、邻居和睦相处,总是一切先为他人虑想。一年中秋节,我们下楼燃放鞭炮,叔父拉开窗子嘱咐我们去东面操场上燃放,他说楼下住着一位老人,怕吵。他还有一颗公德心,也不沾单位的便宜。在乔迁新居时,把学校即将收回的旧楼的边角旮旯都打扫得干干净净,“说不定谁来住,脏乎乎的总是不好。”他又安排我把一块破损的窗玻璃换好,再把一个滴水的水龙头换成新的,担心不定闲置多长时间,会浪费自来水。有次我去学校找他,已是校办主任的叔父吸着自己从家带去的卷烟,而茶几上就是学校的高档招待烟。老家来人或亲戚上门,无论亲疏贫富,都是盛情招待,没有丝毫怠慢之处。他的谦逊无私为他赢得了很好的声誉。

 偶然读到高金龙老师(曾任无棣县教育局副局长、无棣县第二高级中学校长等职)一篇题为《我的高考之路》的博文,发在2008年6月28日的搜狐博客上。其中有一句“母校的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的班主任马维邦老师给我搜集到文革前十年高考数学试题,他劝我回校复习。”文革后恢复高考,那时高老师正准备一搏高考呢。叔父与早期的学生年龄相差不过十来岁,很多都是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

 在一个酒宴上,轮流做自我介绍,其中一个五十多岁的私企老板在我介绍后,对我说:“我的恩师就是你一个村的。”饭后续茶,就说起他当年的事儿。因为家里实在困难,还有一年毕业的他凑不齐新学期学费,就想辍学。“马老师知道了,就帮我交了学费,还给我买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的大学》两本小说,扉页还写下鼓励的话,马老师的钢笔字真漂亮啊!……”

 叔父非常热爱教学工作,在担任校领导职务后还坚持教授两个班级的语文课,教学成绩每年都是名列前茅。三十余年教学生涯,一茬一茬的学生见证了叔父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渐变为两鬓染霜的老人。

 退休后的叔婶安静地享受着平淡的生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叔父身染重病。在与病魔抗争的几年中,他一直保有着乐观的精神,似一株苍劲的青松披沥着霜风雨雪,眉宇间一股淡定从容,更显气节豪迈。叔父还是走了,带着种种的不舍,他挂念着婶母的风湿,他挂念着失业的我。在七年前,大地呈现出无限生机的初春时节,叔父,你却把我们全家带入另一个寒冬!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阴阳两隔,此痛兮何极?

 昨日晴空万里,温热如夏,今天却阴云弥天,气温剧降,下午还落了一阵小雨,在这样的一种节气氛围里,天地万物皆显凄凉悲寒之状。

 变幻的风云也不能阻止我浓郁的怀思萌发!叔父,我又想起与你暮雨对酌、晚雪品茗的快乐时光;想起你左手夹烟,右手拈一枚棋子轻敲棋盘的神情;想起你放好书签从一本大部头的书册上抬起头来的姿态……

 敬爱的叔父啊,你在那个世界还好吧?咱家人们一切都好,婶母的风湿也见好转,你的晚辈们都在努力地工作学习。

 感谢你,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文末,自撰一联,敬献叔父——

 三尺讲台躬耕三十春秋学高身正写风流;

 一片丹心培育三千桃李皆成栋梁报家国。

二〇一八年四月    马士明写于剑琴居

作者简介:马士明,一九七零年出生,滨州无棣人,初中文化,爱好美食、驴行,亦习茶道。滨州红十字会星火义工,无棣阳光社工,SIYB创业指导师,中华传统文化高级教师。读书涂鸦自娱,偶有小文散见省市报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