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涨知识!三类祛痰药的区别与对症应用

 谷山居士 2020-09-03

,是呼吸道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不论是呼吸时吸入的异物,还是入侵呼吸系统的病原微生物,都可以通过排痰的方式从体内清除出来。

但当问题严重的时候,痰太多也成了不小的麻烦——于是,各类祛痰药便应运而生。

祛痰药有哪些分类?

祛痰药,就是能将痰液变稀,并使之易于咳出的一类药物。

在一系列急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当中,祛痰药可以起到辅助排痰的作用,能减少痰液对呼吸道黏膜的刺激,并降低其加重感染的风险。

从作用机制的角度,我们可以将祛痰药分为三个大类——

1.恶心你的
2.刺激你的
3.对付痰的
恶心性祛痰药:氯化铵、碘化钾等

举个例子,每当你恶心想吐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的口水分泌特别旺盛,而这一类药物的机制也有相似之处。

通过刺激胃黏膜迷走神经传入纤维,我们服药后会感到轻微的恶心,同时位于支气管黏膜的腺体便会因反射性兴奋而加强分泌。于是,腺体分泌的黏液便可覆盖于气道表面,并使得呼吸道受到的刺激减弱,达到稀释痰液,缓解咳嗽的目的。

刺激性祛痰药:桉油、安息香酊等

这一类祛痰药大多具有挥发性,通过对呼吸道黏膜进行温和刺激,可以起到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湿润气道的作用。而此时痰液黏稠度也会相应降低,更易排出。

顺便,此类药物还有微弱的抗菌消炎作用,姑且当作知识延伸简单了解一下。

黏液溶解剂:氨溴索、溴己新、乙酰半胱氨酸等

从痰的生成机制来看,痰液的黏稠度与多种因素有关。从这个角度,黏液溶解剂又可以分成三个类别:

蛋白分解酶:使糖蛋白的蛋白质部分裂解,直接降低痰的黏稠度。由于多种原因,目前此类药物已经很少使用。

酸性糖蛋白溶解剂:使痰液中酸性糖蛋白的纤维裂解,从而降低痰液黏稠度。溴己新氨溴索就属于这一类药物。

二硫键裂解剂:也可以称作黏痰调节剂,用于分裂黏蛋白分子间的二硫键,使分子变小并降低痰液的黏度。我们常见的乙酰半胱氨酸就属于这一类药物。

祛痰时应该怎么选?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多种祛痰药,在应用时应该怎么选择呢?

痰液稀薄或呈灰白色黏液状:

可选择兼具化痰止咳且副作用较小的药物,如氯化铵片、复方甘草片,还可选用其他具有止咳化痰作用的中药合剂。 

痰液黏稠不易咯出时:

应选择黏液溶解性祛痰药,如乙酰半胱氨酸、溴已新、氨溴索等。 

痰液为黄色或绿色脓痰时:

提示我们患者伴有感染,使用溴己新和羧甲司坦可增加抗生素在感染灶的浓度。

在呼吸道炎症初期:

急性支气管炎、感冒,痰少而稠不易咯出者,采用恶心性祛痰药为宜。

大量咯痰时:

安全起见,除常规治疗之外不宜使用镇咳药,尤其是右美沙芬、喷托维林、苯丙哌林等。

本文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作者 | 玉乾坤
编辑 | 张玉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