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庄子:逍遥地做自己的风景

 人众众人 2020-09-05
不像别的课文,大多有唯一解释,好理解。理解对了,自然就好记下来。我记得在那天讲《逍遥游》的时候,我的语文老师只是很详细的翻译了这篇文章。至于它的主题,作者的情感思想,老师说的很模糊。
逍遥游像是个推土机一样推翻了我以前对庄子的印象
从前我对庄子的印象还停留在初中历史课本中\"无为而治\"四个字。那时候年纪小,不能真正理解庄子,总觉得他是个不求上进的人,比起孔子周游列国,复兴周礼的那一份勤勉,甚至有些瞧不上庄子。
直到学习了《逍遥游》这篇课文之后,方才被文章字里行间的潇洒不羁深深吸引,从鲲鹏到朝菌蟪蛄,从天上到地下,从神话到现实。作者的思想极其跳跃,像一阵抓不住的风。
于是,开始去深入了解庄子,读他的作品,了解他的思想,看关于他的记载,了解他的为人。而后发现他并不是从前想象的那样,他不是不求上进,他所提倡的\"无为而治\"更多的就和他自己直接联系起来。
那就是从他内心发出的声音,不为外界所左右。他发出这种声音只是为了尊求自己的内心,别无所求。
庄子是一个想象力极为丰富的人
他的作品大多天马行空,从不局限于某一点。所以一般人在理解起庄子的作品时,总是会觉得很困难。因为庄子的作品大多没有一个固定的主题,读庄子作品,会让人感觉自己在看层峦叠嶂的山峰。
你能感受到山峰的美和山峰的存在,但是你始终不能给山峰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很多人感觉读庄子的作品像是在读哲学,那些藏在作品字里行间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太空灵太微妙。或许你认为作者的一句话要表达的是某种意思。
但实际上他却并不是要表达这样的意思。我们常说读书就是像和这个书的作者在进行深度对话,但是在读庄子的作品时却并没有这样的感觉。他的作品太天马行空,他的思想太跳跃,总是令人觉得以仅有的学识根本就追赶不上他。又何谈与他进行深度对话呢?
但是庄子的作品并不是生涩难懂的。相反,比起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的有一些作品,庄子的作品很好读,也不难理解。
庄周在写作时对语言驾驭的是炉火纯青,他常常把一些微妙难以言说的哲理用一些简单的话去解释,从而引人入胜。所以庄子写作喜欢用寓言。他喜欢用一些故事来解释深奥的道理。有时候觉得,读庄子的作品就像是和一位富有智慧的老人在对话。
他很随意,没有架子。他从不主动开口,却对你的问题有应必求。他和那些刻板他老头不同,他不跟你讲滔滔不绝的大道理,晦涩难懂。他把这些道理用能听懂的语言告诉你。
用心的人,在看完他的东西之后,会觉得醍醐灌顶,受益匪浅。不思考的人,看完之后并不会有所收获。反而觉得这老头啰嗦。想大家一直说的大智慧大约便是如此吧。
庄子生性就潇洒不羁,从不愿意受到世俗的归束。他有时候做的事情,在很多人眼里就像是疯子一样。他的妻子离世,他不但没有痛哭流涕。反而以盆为鼓,击盆高歌, 完全看不出一副丧妻之痛的样子。
他的好朋友惠子见他如此疯癫,便骂他,骂他薄情寡义。可庄子却认为,人生轮回和四季交替相同,生死只是顺着自然规律行事。妻子虽然死了,但人却仍然安睡在天地之间。所以,他不必深陷悲伤,不能自已。
庄子并非薄情寡义,更不是什么疯疯癫癫之人
他在妻子离世之后,鼓盆而歌是因为他能看淡生死。或许在庄子看来,平静的接受妻子离世这件事,是对妻子的最后最大的尊重。庄子和世间俗人不同,不贪生也不畏死。
庄子尊重一切自然规律,这和他的无为而治的观念不谋而合。有人说,孟子也重视自然规律。还提出了\"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的观念。可是庄子和孟子的这样尊重自然是两个不同的观点。
孟子的尊重自然规律,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自然,最终还是要造福人类。而庄子只是纯粹的认为应该尊重自然。在庄子的观念里,他并没有想利用自然做任何事情。在他看来,顺应天道,摒弃人为,才能够与天地相通,成大造化也。
所以庄子从来不主张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他很讨厌那些繁缛的礼节,他愿意做一个无拘无束,真正逍遥自在的天地间的人。这一点恰好和孟子相反。孟子会给斧进入山林,定时间,定规矩。
可庄子不会,因为他压根儿就已经融入这些山林当中。当然,我们并不能够拿这两种不同的观念来进行比较,从而去得出谁的观念更高级,谁的观念更低级。所站的立场不同,代表的观念就不同。他们之间无高低贵贱之分。
庄子是道家的代表人物。而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虽然说这两个人都是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但细细琢磨开之后,又觉得此二者之间有大差异。世人都以为道家逍遥,不重名利,自然也以为它的创始人老子仙风道骨。
可是我在仔细品读《道德经》之后才发现,老子并没有淡薄对名利的追求。只是老子对名利的追求方式不同是俗人,观念也不同。
《道德经》开篇阐明:\"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当年孔子问老子礼,尊老子一声老师。
老子也用自己的才华和知识,为孔子解惑,声名大噪
这些事情其实都能说明老子并没有真正远离名利。他或许能比世俗之人看的超脱看得长远,但对名利之事也并不是一尘不染。
再反观庄子,就像是一个游走在天地之间的逍遥客一样。名利在他眼中,还不如他在河边快乐玩泥巴重要。庄子与老子一样,都才华横溢。
以他的才华探取财富和权位,犹如探囊取物一般。楚国派使者携厚礼请他去做相国,他却一点儿都瞧不上,宁愿像个乌龟一样在泥塘中自寻快乐。
并不是说庄子就比老子高尚,也不是说老子热衷于名利。老子和庄子的很多观点都有重合之处。更何况,庄子的很多观点是在老子之上发展而来。笔者只是被庄子这一股子超凡的气质深深折服,感叹他这种能够安心立命于天地之间,不问世俗事的逍遥。
总觉得像庄子这样无拘无束,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是无法在红尘世俗当中找到能够理解他的朋友。可事实上,他却有一位生平至交,那就是我们前文提到的惠子。
惠子和庄子是两个不同学派的人,他们的观点往往矛盾对立。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支持人 。而且惠施是个实干家,他在政治上有着突出的成绩。这种事儿要是搁庄子身上,他压根儿不愿意管,甚至还会有些鄙视。
可是这些都不能阻碍这两个人成为朋友。惠子和庄子的相处模式,有点儿类似于现在的相爱相杀。典故\"知鱼之乐\"中就记载了这两个人拌嘴式的辩论。
一个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一个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就像是两个小孩儿在吵架一样,似乎有些耍无赖了。总觉得庄子的语气多多少少,还带着一些傲娇。
庄子嫌弃惠子醉心于功名利禄,和那些统治者同流合污。惠子看不上庄子这样放纵自我,无作无为。两个人相互深深嫌弃,常常在一起辩论个天高地阔,但是谁又离不开谁。
庄子在惠子离世之后,路过惠子的坟墓,下车在坟头痛哭。别人问他哭什么,他说,自从惠子死后,他就再也遇不上这样的好对手。可见庄子虽然嫌弃惠子,但惠子在庄子心中的地位依然深重。
前文中也提到庄子的妻子离世,惠子会前来吊唁。这说明惠子同样关心庄子。这样是对手也是朋友的关系,确实让人羡慕。
两个性格观念完全不同的人却能成为朋友,这大概就是妙不可言的缘分了。 想来也正是因为这样一段奇妙的友谊,也让庄子的人生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人们都说庄周梦蝶。在笔者看来呀,这庄子就是无意飞到人间的一只蝴蝶。他一生逍遥自在,不愿意被世俗所束缚住,就像一阵抓不住也摸不着的风。他从天地间来,最后又回到天地间去,这大概也是顺遂了他的心意。
庄子,庄氏,名周,字子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