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有一种境界,叫善于改过

 无为馆藏 2020-09-05

《论语》为人生追求与修养揭示了四块里程碑:一曰立志,二曰好学,三曰改过,四曰力行,由此走向完善自我、内圣外王。而善于改过,更需要冲破心理障碍和各种主客观阻力,方能达到自新向善的崭新境界。

《论语》:有一种境界,叫善于改过

过错特性:天子国君君子圣贤,都会有过犯错。

《左传》中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说明写《左传》时就把能改过视为最大的善,并且人人都不可避免有过犯错。这与《论语》恰成共识。

子贡说君子会有“过”,但能亮“过”更能改“过”。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君子光明磊落,有过时,不掩饰也掩饰不了,人人可见;改过后,更令人敬仰。说明君子、大人物之过,也属常情,用不着大惊小怪(后世的如我们往往不是这样),但可贵的是有过不掩饰更能改过,让人敬仰,这是君子过人之处。

孔子坦言自己有“过”,并能决然改过。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这是孔子晚年总结自己的话,认为如果让岁月再来,我在五十岁时开始学习《易经》,那以后就可以没有大的过失了。认为自己不学《易经》是一个过失,并由此付出了“过”的代价。为此,孔子大学《易经》,《史记》说“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大概也由此而进入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孔子亲身告诉人们:圣贤有过更能改过,并且坚决而猛烈。

人人都会有过,天子国君君子圣贤也难免。这一可贵的认识,冲破了天子国君圣贤的神圣性和完美性,赋予了“过”的普遍性,使改过的问题成了任何人都需要面对的共同修养课题,自天子国君君子圣贤以至于庶人都应当认真对待并作出抉择:有过怎么办?

《论语》:有一种境界,叫善于改过

正确态度:过,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过不改过。

有过亮过。要像圣贤君子那样,光明磊落,坦坦荡荡,有了过错不回避、不掩饰,任凭让过错亮出来,不要像小人那样——子夏说:“小人之过也必文”。“小人”有了过错从心里不承认,千方百计找理由,掩饰过错,开脱责任。作为有着人生追求的人特别是君子,必须有勇气直面过错,敢于坦然亮过。

有过必改。孔子强调:“过而不改,是谓过矣。”一个人犯了错误并不是大不了的事情,但是犯错不改就是最大的问题,是真正的“过”,也必然为错误付出更大的代价。有过必改,是对于过错的唯一正确的态度。

不怕改过。人一旦有过犯错后,往往怕字当头,怕丢面子、怕有损于所谓的自尊心,因而怕去改过。对此,孔子指出:“过则勿惮改”。指导人们要敢于直面自己的过错, 不为自己辩护、找借口、开脱责任, 要勇于承担否定自我的痛苦,冲破抵御改过的心理阻力,坚决改过。有过敢改是对于过错必需的勇气。

改过迁善。改过是为了去过向善,焕发新的生机。孔子教导人们,可以从过错中分析观察、明辨类属,从而找到短板,知道去过向善的入手处。补齐短板,正如后世的“木桶理论”,通过补短板、改过错,整个人生修养的层次就大为提升,人生追求就迈出了新步伐。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改过,是自新向善,所以必须断然改过。

《论语》:有一种境界,叫善于改过

改过之方:让内心充满自觉的自省意识和强烈的斗争精神,改过最终,使内心获得安静与淡定。

孔子倡导快乐人生!快乐地立志,并快乐地为之好学、改过、力行,一切都在快乐中行进。改过,也正是要追求一种快乐的心境。因此:

闻过则喜。鲁昭公在吴国娶了位与自己同姓的夫人, 于礼违规。 有一位叫陈司败的人问孔子鲁昭公是否懂礼, 孔子可能出于“为尊者讳”而说鲁昭公懂礼。陈司败认为君子不应该有偏私, 就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孔子的学生巫马期。孔子听说后,说:“丘也幸, 苟有过,人必知之” 。对别人指出过错,引为庆幸, 这就是一种闻过则喜的精神,也正是改过应有的精神境界。孔子还指出,对于严肃的、硬硬的、逆耳的“法语”,能听进去还远远不够,而把“法语”落实到改正上才可贵;对于那些顺从的、温和的、顺耳的“巽与之言”,不仅要乐意听,更要思考分析,找出差距。“法语之言,能无从乎?改之为贵;巽与之言,能无说(悦)乎?绎之为贵。说而不绎,从而不改,吾末如之何也已矣”(《子罕》)。这又是“闻过则喜”的另一种精神境界:“闻喜则慎”——要慎重对待赞美让自己高兴的话,善于从中寻求进一步提升的地方。

常忧常虑。明知错了不能改、错的地方迟迟不改,孔子说这是他常常忧思所在。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论语》还记载:孔子在卫国的时候,卫国贤大夫蘧伯玉派使者去慰问孔子,孔子询问蘧伯玉在做什么,这位使者回答说:“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走了之后,孔子大加称赞这是一位优秀的使者。孔子称赞这位使者,实质上是称赞蘧伯玉“欲寡其过”即自省过错、改正过错的自律精神。“欲寡其过”,是常忧常虑、是主观主动,正是要少犯错误、有错改过的精神追求。

自讼彻改。有一次,孔子这样感叹:“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自讼”是自己内心对过错进行一番诉讼、斗争,是痛苦的较真和较量。'胜己者强',战胜自己最不容易,而战胜自己才能改过,并且彻底战胜自己才能再不重犯同样的过错。正因为如此,孔子才特别称赞颜回'好学'之德在'不迁怒、不贰过'上。'不贰过'是从心底里的彻底决绝,是战胜自我的强者。

这种自讼是自省的深化。曾子'日叁省吾身'是持之以恒的坚持自省,从其'传不习乎'中可以知道他是做到了自省并自讼进而落实。孔子说'仁者不忧','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改过之后,没有'不善不能改'之忧,没有'内省不疚'之忧之惧,故而内心坦荡荡,于心无愧,心中一片安静和淡定,只有快乐一心,从而全心境地向善向仁。

这种境界,就是善于改过后的内心安宁!

朋友,我是清如静如,力求按照'义理'全面系统地'照着说'《论语》,很高兴与你对坐经典!

《论语》:有一种境界,叫善于改过

(图片借用网络,侵权必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