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多少人,败给了“低效努力”?

 西安国康马YH 2020-09-05


作者 | 樊登读书 · 鲍读

主播 | 樊登读书 · 沙漠之狐

曾几何时,忙碌成为了大多数都市人的生活标配。

似乎越忙碌,就代表一个人越努力。

但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只是在低效努力而已。

参加冗长而无聊的会议、重复无意义的机械劳动、被迫无奈地加班改方案……

诸如此类的事情占据了我们大量的时间,可这些真的是我们应该或者必须要去做的吗?

每个人一天都只有24小时,同样的24小时,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过法。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一个人把时间花在哪里,他的收获就会在哪里。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帕累托原理”,该原理早在19世纪90年代由维尔弗雷多·帕累托(Vilfredo Pareto)提出。

他发现,在任何大系统中,约80%的结果是由该系统中约20%的变量产生的。

通俗的说是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

既然重要的事情是少数,不重要的事情是多数,那么在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都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就不应该盲目地追求更多,而是应该追求更少。

要知道,真正的高效能人士,往往都是精要主义者。

什么是精要主义?

在《精要主义》一书中,作者指出,有意识地区别重要的少数和不重要的多数,然后从中择其真正精要之事而为之,正是精要主义的核心内涵。

“精要主义不是如何完成更多的事情,而是如何做好对的事情。”

它不是提倡为了少做而少做,而是主张只做必做之事,尽可能做出最明智的时间和精力投资,从而达到个人贡献峰值。

换句话说,追求“更少,但更好”,是对精要主义最恰当的定义。

为什么要倡导精要主义?

在下面这两幅截然不同的图像中,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

在左图中,精力被分散到了很多不同的事上,结果就是在每一件事上都取得了零星的进展,但都不能令人满意。

在右图中,同样的精力被用到了少数几件事情上,由于精力集中从而在最重要的事情上取得了显著进展,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应当承认,我们不可能完成所有想做的事情,而遵从“更少但更好”的理念,可以让我们的人生和事业更有效率、更有目标感,也更有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就。

此外,精要主义者认为,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只有极少的东西是重要的、有价值的,其他的一切都是噪声。

倡导精要主义,其实就是在鼓励我们去过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不是依从他人的期望而活。

为自己而活,摒弃那些不重要的事情,拒绝那些明显浪费时间的事情,通过淘汰其余一切来聚焦于绝对重要之事,这就是精要主义带给我们的信念。

如何成为一名精要主义者?

(1)适时抽离

精要主义者懂得从一大堆繁杂事务中识别出最重要的少数,这是不可或缺的一步。

但是,要想准确地区分无意义的多数与有意义的少数,精要主义者需要一个不受打搅的思考空间。

在这期间,他们会进行头脑风暴,来探索一百个问题和一百种可能性,除了思考,绝对不做任何别的事情。

领英的CEO杰夫·韦纳(Jeff Weiner)就是这么做的。

杰夫·韦纳

他每天都从自己的工作日程中留出两个小时的空白,什么工作都不安排。

因为接二连三的会议使他几乎没有时间来思考身边的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便养成了这样一个习惯。

刚开始时,这像是一种自我放任,还有浪费时间之嫌,但他最终发现,这是最好的提升工作效率的方法。

他将之视为一种黄金法则,保证自己能够主宰自己的一天,而不是成为这一天的奴隶。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可能忙于琐事,根本无暇停下来想一些问题。

即使有空坐在那儿,也都是盯着手机屏幕不放。

但是,世界越是喧嚣、工作越是繁忙,就越需要我们全神贯注,保持头脑清醒,并努力让一切尽在掌控。

所以,不管你觉得自己有多忙,你依然需要在自己的日程中留出一块专门用于思考的时间。

不管你是每天花20分钟,还是花2个小时,重要的是你要创造出一个空间,让自己从忙碌的生活中适时抽离、冷眼旁观。

(2)学会说“不”

作为一个精要主义者,“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深信“因为说不,所以高效”。

以研究“心流”著称的匈牙利教授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就曾被德鲁克优雅地拒绝。

彼得·德鲁克

德鲁克当时是这样答复的:

如果我说富有成效的秘密之一就是准备一个很大的废纸篓来装所有像您发来的那种邀请函,希望您不要觉得我很冒失或者无礼。

根据我的经验,提高生产效率的方式是不要做任何帮助别人的工作,而是把自己全部的时间花在上帝安排我们去做的事情上,并且把它做好。

学会说“不”,可能是成为精要主义者最难掌握的技能之一。

因为我们不想让别人失望,我们害怕破坏彼此的关系。

但是精要主义者知道,如果不这样做,我们就会错过其他重要得多的东西。

《创新者的窘境》一书的作者克莱顿·克里斯坦森就曾分享过一个他自己的故事。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

当时他正就职于一家管理咨询公司,一个合作伙伴过来要求他周六加班赶一个项目。

克莱顿答复说:“对不起,我已经承诺过了,每个周六都要陪伴我的妻子和孩子。”

对方听完有些不悦,过了一会他又告诉克莱顿:“我已经同团队里的其他人都谈过了,他们都答应星期天来加班,我希望你也能来。”

克莱顿坚定地说道:“感谢你这样做,但是礼拜天也不行。我的礼拜天已经给了上帝,因此我不能来加班。”

不可否认,克莱顿的做法是冒着风险的,他可能因此得罪合作伙伴,甚至失去工作机会。

他不愿意在周末加班,这可能也会限制他的职业发展。

但是,至少在克莱顿本人看来,没有什么比陪伴家人更加重要。

而且,他捍卫了自己设定的界线,避免了自己的周末时间被侵蚀,最终在职场上也赢得了尊重。

克莱顿后来回忆说:“这件事给我上了重要的一课。如果我当时破例一次,那么我大概已经破例了好多次了。”

尽管拒绝别人是如此艰难,但是要想成为精要主义者,我们必须要克服心理上的各种障碍,勇敢地对别人说“不”,对一切不重要的事情说“不”。

当然,在说“不”的时候,可以更优雅一些,更合情合理一些。

(3)保持专注

拉里·吉尔威克斯曾是一所中学的橄榄球队教练,在他执教的36年里,这支球队获得了418场胜利,20次荣膺全国冠军。

他经常告诉球员们:“输掉比赛和被人打败是不一样的。”

他认为,被人打败,意味着别人比我们更优秀,他们更快、更强、更有天赋。

而输掉比赛,则意味着我们丧失了重心,意味着我们无法保持专注。

当球队遇到问题时,他总是这样激励他的球员们:

What's important now?(当下重要的是什么?)

对于球员们来说,最重要的是当下正在进行的比赛。

不再纠结于上一场的失利,不再担心球队下一场的比赛,不再想着其他的球队,全身心地专注于此时此刻的比赛,这样一个简单而强大的理念,让赢球几乎毫不费力。

专注于真正重要的事情,这是精要主义者最显著的特征。

就像“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在85岁那年,做寿司已经做了几十年,但是,看他做寿司,你会发现这个人已经完全沉浸在这一刻里。

小野二郎

想清楚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全情投入,精要主义者就是以这样的方式度过一生的。

所以,当你面临很多任务,不知该从何下手的时候,不妨停下来,深呼吸,简单地问问自己:当下最重要的是什么?然后专注于当下,把其余的一切都从脑子里清除出去。

写在最后:

要想成为一名彻底的精要主义者,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

可能我们一下子回答不了“什么是重要的?”这个问题,因为已经习惯了在别人的安排下生活;

可能我们说服不了自己舍弃一些东西,因为我们想要得太多;

可能我们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请求,因为我们不想伤害到别人;

可能我们没办法专注于一件事,因为长期处于焦虑的状态中。

以上的种种情况,其实都很正常。

即便是《精要主义》这本书的作者,有时他也会本能地想要去取悦别人,哪怕明知此事并不重要。

就像作者说的,精要主义是一种思维方式和人生态度。

虽然成为精要主义者长路漫漫,但是它带来的收益是无穷无尽的。

我们不妨将其作为自己长期的努力方向。

最后一句,自律地追求更少,将会使你的人生不断向好。

与君共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