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活在当下——学习理解曾国藩的三句话

 老魏的新视界 2020-09-08

曾国藩在谈到他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公务和人际关系时曾经说过三句话:“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我把这三句话浓缩一下,用一个时髦的说法,叫做“活在当下”。 ——题记

曾国藩是清代中兴名臣,是我国古代知识分子“立功、立德、立言”的典范。开国领袖毛泽东曾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公” 。 曾国藩在做人、做事、做官诸方面都有一套大智慧。这些智慧在他的著作《家书》、《冰鉴》中有集中反映。曾国藩在谈到他如何处理纷繁复杂的公务和人际关系时曾经说过三句话:“未来不迎,当时不杂,过往不恋”。意思是,未来发生的事情,我根本就不去想它;当下正在做的事情,不让它杂乱,要做什么就专心做什么;当这件事情过去后,我绝不再想它,而是聚焦处理当下的新的事情。我把这三句话浓缩一下,用一个时髦的说法,叫做“活在当下”。

有一则禅宗故事,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如何“活在当下”。

有个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你年轻的时候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我就是砍柴、挑水、烧饭。”

小和尚问:“那得道开悟之后,你都干些什么呀?”

师父说:“我还是挑水、砍柴、烧饭。”

小和尚问:“那有什么区别呢?你活了一辈子也没什么进步啊?”

老和尚说:“不对,有进步。我年轻的时候是砍柴的时候想着挑水,挑水的时候想着烧饭。现在呢,砍柴的时候只砍柴、挑水的时候只挑水、烧饭的时候只烧饭。”

原来,专心致志地做好手头的事情,既不杞人忧天,又不好高骛远,就是开悟和得道,就是“活在当下”。小和尚与师父的境界差距,其实就是这么一丁点儿。

如果在平地上画出一条半米宽的通道,请你从中间走过去,有没有问题?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可是如果把这条通道换成是万丈深渊上面的同样宽度的一座桥,你还能不能走过去?你会不会心慌腿抖?为什么会心慌腿抖?因为你会想到未来,向左一步会掉下去,向右一步也会掉下去。其实是你想多了,如果你不想的话,半米的宽度足够你走很长的距离,完全不会掉下去。

为什么有的人既不聪明、也没有贵人提携,但做事却很顺利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能“活在当下”,完全专注于当下,集中精力面对和解决当前的主要矛盾,处理当前的事务,不是“前怕狼后怕虎”,没有想太多。为什么有的人异常聪明,但做事却很不顺呢?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缺乏专注的力量,总是心浮气躁,总是“心不在焉”,总是见异思迁,总是贪得无厌。就像一个人在挖一口水井,挖了多少年都没有挖成,原因要么是没有挖对地方——下面根本没有水;要么是虽然找准了有水的地方,但频繁变换缺井的点位,缺乏专注和坚持。我们看到的太阳能灶,之所以能在短短几分钟内烧开一壶水,那是因为它利用凹透镜把分散的阳光聚了焦。

(2017年6月18日,父亲节,写于金城正心堂)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