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陶继新|优化环境 提升品质——淄博市桓台县田庄镇中心学校孙丰银校长的教育管理探索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乡镇中心学校领导不像其他农村中小学校长那样,直接面对教师与学生开展更基础的教育管理、教学实践等工作,而工作的重点更多放在所在乡镇教育规划实施和政令的上传下达等方面,作为中心学校校长,要想履行好这些管理职能,必须把为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好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来抓,创设和谐融洽、合作共进的人际关系和教育氛围。

优化教育外部环境

▲▲▲

就乡镇学校来讲,外部环境主要涉及政府部门、村委、基层站所、乡镇村企业、社会人士、家长等,更好地取得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是优化教育外部环境的主要任务。

一、不与别人比聪明,做个实诚人。

《中庸》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孙丰银提出的要做“实诚人”,就顺应了天道与人道。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拥有立身之本。有的人表面看起来很聪明,可深究下去就会发现,那是小聪明,不属于智慧的范围,更没有进入道的境界。

一个人“实诚”与否,不只表现在言谈中,更表现在行动中。所以,伪装是行不通的。笔者与孙丰银交往多年,友情日久弥深,关键在于他的待人以诚。很多时候,他的诚不是表现在言上,而是在行上。

他实诚,表现在他平时的为人做事上,其间不掺杂任何个人的利益诉求,更不与教育外围的人搞厚黑,而是全然为了教育的发展。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正是“坦荡荡”,孙丰银的实诚才有了更大的价值。

二、洞悉社会事务,做个明理人。

作为一个镇中心学校校长,与教育外部的人打交道是工作常态。社会形态万象,即使一心为公,如果社会关系处理不好,自身就有可能受到伤害,学校形象与利益也可能随之受到影响。为此,要熟悉并妥当处理社会事务,不但要做一个心胸坦荡人,还要做一个明白而又有智慧的人。

譬如学校搞建筑项目,必须公开招标。那么,用当地的施工队伍好还是外地的好呢?为了和谐周边社会关系,很多情况下,以用当地施工队为上策。不过,不能因此让他们比外地施工队多挣学校的钱。为此,他认真学习了工程预算的基本方法,不管是按市场价格,还是按定额计算,他都能清楚施工方提供的预算是否具备可信度。于是,在与施工方谈判的时候,就能做到心中有数,并让施工方感觉是在与一个内行人打交道,休说漫天要价,就是稍稍多做一点预算都难乎其难。近几年来,田庄镇学校的大小施工,全都通过了最后的工程审计,施工的决算、与他们商谈的价格,基本没有出入。而且,施工队在保证质量和得到应有收益的同时,也对孙丰银产生了敬畏之情。

三、主动积极的宣传,做好教育的“代言人”。

在教育的发展处于更好更快的时候,人们对学校教育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水涨船高。即使全体教师尽心尽力而且成绩不错,有时也会受到社会的指责与批评。所以,有的人心里感到很不平衡,以致心生抱怨。孙丰银认为,如果批评与指责的有道理,又何尝不可?如果没有根据和道理,是不是我们宣传不到位造成的?经过仔细调查和分析,他发现,学校与家庭、社会产生的一些矛盾,的确往往是由于学校宣传没有到位产生的,学校做了很多好事,外界未必知晓。怎么办?就要自我宣传,做好教育的“代言人”,让家长与社会上的人知道学校完整真实的情况。所以,每逢学校取得某些成绩,有了一定发展的时候,孙丰银就要求学校在不虚夸的前提下,尽快宣传出去,让老百姓知道学校的发展越来越好,尤其是让有孩子在学校的家长对学校更加信任与满意。于是,有的家长不但做到了自己满意,还成了学校的“义务宣传员”,从而提升了学校的信赖度和美誉度。

优化教育内部环境

▲▲▲

教育内部环境,是指镇教育系统内部的人文环境,它的优化主要体现在和谐人际关系的营造上。优化学校内部环境,对于提升教师境界和教育教学水平,无疑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人尽其才,团队共赢。

知人善任是前提,不然,用人不疑就会出现问题。如何知人善任?孙丰银认为,一是要像孔子说的那样,不但“听其言”,而且还要“观其行”,因为“力行近乎仁”。有的人夸夸其谈,行之不好,则不可重用,因为“巧言令色鲜矣仁”。

孙丰银在长年的工作中,总结了以下四条经验——

一是不被某些人的看法与意见所干扰。

孙丰银发现,在他调整到一个新的岗位时,往往会有领导、同事等善意地提醒,说哪个人有什么优点,可胜任哪方面的工作,哪个人有哪些不足,在工作安排上慎重考虑等。这些看法与意见,会对认识某个人有一定的作用;但同时,也可能会有其个人的好恶掺杂其间,从而让你产生先入之见,致使在识人用人上产生偏差。为此,就要在平时的工作中认真仔细地观察一个人的言行动机,即如孔子所言:“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这样,即使有人竭力掩饰自己的缺点或不足,时间长了也必然是“人焉廋哉”。

二是扬长避短。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也是如此。在用人的时候,就要用其所长,发挥其更大的作用,并对其所取得的成绩及时进行表扬,从而让其在做出更大贡献的时候,获取被领导与群众认可的心灵愉悦。

三是增强团队意识。

马云说得好:“不管个人能力多强,只要伤害到团队,公司决不会让你久留——不要认为缺了你一个,团队就无法运转!”因为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一个团队的努力则是乘法;而伤害到团队,则是减法甚至除法。孙丰银认为,当各个学校的干部与教师都有了团队意识的时候,田庄镇的教育才能蓬勃发展起来,老百姓的孩子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

四是通过时间检验人。

孙丰银认为,一个人在同一个岗位上一两年或更短时间内没有取得大的成绩,也许会有其他原因;但如果长时间没有变化或起色,则要考虑个人的问题,或态度不佳,或能力不强,或方法不当等。这样,就要善意真诚地与其谈话,调换其位置,这不但是对其所在部门的师生负责,对其个人也许更加有益。

据孙丰银讲,近几年来,田庄教育搬迁、撤并10所中小学幼儿园,没有出现大的波动与问题,这与中心学校成员和校长、园长、老师们分头所做的工作不无关系,而教育内部所形成的和谐的人际关系自然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二、科学调控,分清层次,扁平管理,切忌越位。

人们常说工作要深入,可孙丰银认为,工作深入自有其道理,但绝对不是乱深入,更不是瞎指挥和越位管理。学校工作有其自身的规律,比如什么时间应该开展安全教育,什么时间要组织主题实践活动等,每个校长都心里有数,而且也都会做好,作为中心学校校长的他,没有必要向各个学校提出各种各样的指导意见和建议。他要做的,就是相信他们,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从而让他们将管理工作做得更加顺畅与圆满。而正是这种放手与信任,反而更多赢得了校长的尊重,学校有什么事情,都愿意找他汇报、商量,听听他的意见、建议。

在教学指导方面,他觉得更要适可而止,绝不能越俎代庖。他在评课的时候,很少指手画脚发表“宏论”,而是让本学科的教师或专业人员去讲。这样,评课就更有针对性,也有了质量保证,教师们也少了心理负担。这并不是说中心学校的校长就不用听课了,而是多听少说。因为通过听课会让自己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情况有更多的了解,而且还向教师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校长是重视教学工作的。

三、不断自我修养,提升管理水平。

《大学》认为,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孙丰银认为,中心学校校长,只有自身不断修炼,才能管理好学校。为此,他对自己提出了6个要求。

一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亦勿强施于人。

前者系孔子所言恕道,后者则是孙丰银自己的人生感悟。孔子之言深合人心,故流传千年被奉为圭皋;而孙校长的“己所欲,亦勿强施于人”同样深察人心道理深刻。作为校长,如果自己喜欢的,就非要让全校师生都喜欢,也未必让大家心服口服。为了做好这一点,他督促自己做经常性的自检自警,也请关心自己的领导、同事们经常提醒自己,防止出现工作上的偏差。

二是既要有主见,又不能独断专行。

孙丰银说这是他在读《论语》时受到的启发,因为孔子“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孔子做到了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他说,自己虽不能至,却心向往之。平时工作的时候,他总是以孔子的这些话来要求自己。他知道,只有这样,才能得到老师们的认可,才能更好地开展工作。

三是必须担责,不可推诿。

担责是一种胆识,也是一种品质。孙丰银说,在某些关键时刻,校长一定要挺身而出,该表态的就表态,该背的锅就要背。没有这个“正”,老师们就会“虽令不从”。比如每年一到教师职称评定的时候,往往会出现或大或小的矛盾和问题。为此,在全体教师大会上解读职称评审意见,就成了他舍我其谁的责任。这样,各个学校校长再进行解说的时候,教师们就不会心生怀疑,从而在统一思想的同时,还树立了校长们的权威。

四是慎重对别人进行评价。

作为班子的带头人,孙丰银评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此,但凡在大会上对教师做出的评价,都不是他个人的意见,而是班子集体甚至是绝大多数教师的意见,这样,才能“言必有中”,让教师们信服。同时,绝不在背后评价议论某人的缺点与错误,因为在他看来,说人是非者,必是是非人。同时,这种私下之谈,有的时候会在人们的传播中扭曲与变形,一旦传到被评价的人那里,就会产生很坏的结果。当然,这并不是说对有的教师的缺点错误不闻不问,而是有话当面说,并且由衷而讲,让其感到这些都是肺腑之言、忠心之告,在感动之时“过而改之”。

五是有同理心,注意换位思考。

在长期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孙丰银悟得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在任何岗位上工作,都有其各自的难处。所以,他在观人议事,尤其是对某人某事不太满意的时候,就会设身处地地换位考虑。于是,他发现,那些令人不满意之处大都有其原因,并非其本人不努力所致。比如他现在也和老师一样上课,为了让孩子们喜欢他的课,期中、期末考试能取得理想的成绩,他备课特别认真;可是,有的时候却未必如愿所偿。于是,他再看有的教师所教学生成绩不好的时候,就会分析内在原因,而不是一味地批评。他发现,绝大多数干部与教师工作上的难处比自己更大,所以,他不苛求别人,而是尽量去理解与帮助别人。这样一来,领导与群众之间的关系和谐了,教师们心顺之后,工作起来自然就“不用扬鞭自奋蹄”了。

六是学会自我调节,保持一颗平常心。

孙丰银工作20年来,历经学科教师、教导主任、小学校长、教体部门机关科室负责人等岗位,在成长的过程中、在不同的岗位上,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处于困境中的痛苦。他认为这才是常态。所以,不管取得多大的成绩,他都不会大喜过望;不管遭遇何等困难,也不会灰心丧气。有了成绩,还要考虑如何在未来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有了困难,不但自己努力而为,还要与大家同心协力去克服它。保持一颗平常心,还会在无形中传递给干部与教师们一种积极的心理思维,从而让他们身心和谐,更加幸福。

四、参加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提升教师人文素养。

由中国教育报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主办的“名家人文教育高端论坛暨名师课堂研讨会”,每年分小学与中学于春秋两季举办。每次会议,孙丰银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他们的教师现场聆听了孙绍振、魏书生、唐江澎、程红兵、褚宏启、郗会锁、颜炳罡等名家大师的报告,观摩了王崧舟、孙双金、薛法根、虞大明、管建刚、戴建荣、干国祥等全国小语名师课堂教学,黄玉峰、余映潮、程翔、王岱、赵谦翔、王君、史建筑等中语名师的课堂教学。而且还将某些大家名师请到田庄镇中心学校,让全体教师领略其独特的教育教学风采。对于这些当今中国教育教学界的大腕人物,此前教师们只能仰其高、慕其名而不得见其面,可近几年来,他们的老师却能现场观其人、听其讲,感受大家名师的人文情怀、非同凡响的教育智慧与教学艺术。一次又一次地聆听大家名师之课,教师们自然在无形中提升了自己的人文品位,有的教师还有了学名师、成名师的心理诉求与实际行动。于是,贪名利的少了,求发展的多了;成人之恶的少了,成人之美的多了;心理郁结的少了,心理阳光的多了。这样,学校的人文环境更加和谐,教育教学的整体水平也就有了持续不断的提升。

END

原载于《中国教育报》,2018年11月10日,第4版。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陶继新

微信号 : taojixin6789

网站:www.taojixin.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