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会议|听课回响:诗意的课堂 卓越的课程——诸向阳老师《听风听雨过清明》课堂感悟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听风听雨过清明》多么诗意的名字,听完诸向阳老师的这堂课,听完诸向阳老师的报告《课程:串起二十四节气的珍珠》,我被深深震撼,激动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何从这堂课和报告中获得启示,我想应该好好地反思自己的专业素养了。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诸向阳老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在全国小语界有较高的知名度。虽未曾谋面,但令我钦佩,于是敬重在先,带着崇敬之情,开始投入到诸老师的课堂,听课自然就认真起来。据理得之,即便是一名普通的老师,也可从中得到启发。教师应该培养、树立自己的人格魅力,应该用良好的第一印象和长久的人格魅力紧紧地扣住学生,让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而教师形象的建立,需要具备实干的精神,需要用实力证明自己的才干,需要有不断创新的教育成果,并形成自己的独特教学风格,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有明确的培养方向和价值追求。因此,任何时候都不能凭借经验的满足而停滞不前,尤其是像我这样有一定教龄的所谓老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提升自己。

二、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中来

一言堂(“填鸭式”)的课堂很容易淡化或忽略听者的情绪,教育者往往沉浸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自我陶醉,只关注自己设想的世界。如果你没有足够强大的人格魅力,往往收效甚微。因此,诸向阳老师首先抓住听者的心,将课堂定位为互动课堂,即随时随刻都有可能进行多样化的互动,比如参与听读、问题解答、讨论探究、合作比较等互动方式,诸老师用“关于清明你已经知道些什么?”和“关于清明你还想知道些什么?”两大问题串起整堂课的教学。开放式的教学给了学生巨大的空间,让学生主动探究,不游离于课堂。正因为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参与到课堂中来,所以课堂收获甚佳。由此反思,我的课堂也要努力做到,变被动地学为主动地思,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三、教育机智得以淋漓尽致的体现

教学是个互动的过程,学生的回答会给老师顿悟性的意想不到的收获,但也缺不了需要纠正的错误,因此对学生课堂互动的内容必须做正确的分析、中肯的评价或精准的点评,这一点非常重要。对学生观点的闪光之处,表扬和赞许一般老师都能做得到,只是有时浮于表面而已,尽管如此,还是可以坚持做到对学生的肯定。但学生见解主张有偏离时,很多老师只是说“不正确”“不可以这样理解”“怎么可能是这样呢”等绝对主观的评价,让回答的学生心中顿生不满。如此的评价一次还可以理解,但多次没有解释的武断定然让学生对老师另眼相看,这就更需要教育机智来发挥功效。现在的学生,个性鲜明,往往对自己充满自信,不善于轻易接纳他人的观点,因此扭转思想、纠正错误就成为课堂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诸向阳老师的课堂点评让学生心服口服,他不是刻意地对学生进行硬性的知识灌输,而是循循善诱后精准点评。当然这种教学机智不是一日之功,这是建立在知识构架完善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丰富知识才是硬道理。

四、优秀的课程内容起决定性作用

看了诸向阳老师的课程设计,无不惊叹于诸老师的渊博知识。无论是内容的精选,还是结构的安排,均给听者水到渠成之感觉。每一个教学步骤的设置,均紧紧地围绕中心,并逐步延伸,但又能环环相扣,行云流水般地再现名人故事、古诗词、以及对清明习俗的认知、情感等,构建起关于清明节的知识结构,无形中扩充了听者的知识面,而且还在“润物细无声”中渗透了德育教育。这正是积极搜寻、长期积累、善于总结、发现规律的结果,这便是诸老师提倡的形成自己的课程研发的课堂。

五、课堂效果检测决不能唯分数论

要打破学科的壁垒和唯分数论思想,不能功利性的考什么教什么,而应该渗透多层面的知识,不要拒绝相关联的甚至看似无用的知识。教书是为了育人,所以必须渗透德育教育,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师要开发自己的课程,不能被应试教育绑架。“没有分数,学生没有当下的幸福;只有分数,学生没有未来的幸福”。诸向阳老师的二十四节气课程设计,着眼于当下,着力于未来。诸老师打破了学科的壁垒,融语文、科学、音乐、美术、品德于一炉,对学生实施的是全面人格培养的素质教育。应试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桎梏,是当前教学中最大的敌人,尤其是我们这样的优质学校,更是如此。该是改变传统思想的时候了,否则何处谋求发展与突破?

六、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课程研发的意识和信念

说到课程研发,起初,我感觉非常神秘而且尤为深奥,那是专家们的事,与我们普通老师没有丝毫关系,而且一线老师哪有时间理会这些。但听完了诸向阳老师的课和报告,我很懊恼自己竟然错过了近二十年的大好时光。事实上,课程研发,它既不神秘,也不深奥,它既不需要多么强的能力,也不需要多么高深的学问,它只需要我们的教师有强烈的课程意识,有孜孜以求的探究精神,有对教育朴素的情感,有对孩子们喜欢和热爱的那颗心即可。做自己的课程,丰富每一个课程的内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加教育的深度,远离教育的功利性,在引导中拓宽自己的眼界,充实学生心灵。这一点,将成为我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方向。

诸向阳老师的课堂可圈可点的地方,实在不是我这个教育后生能面面俱到地谈及并赞许的,但我一定会在刻意的学习中努力朝着这样的课堂进发的。愿这以后,我可以沉迷于学习而无法自拔。

山东省枣庄市实验学校 戴星月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