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文会议|听课回响:歌之舞之,寻根铸魂

 陶继新教育文集 2020-09-09

陈琴老师的《诗经 小雅 采薇》的吟诵教学课,对我产生了巨大的震撼,引起我的深深思索,也给了我关于经典教学的宝贵的启发。

经典教学生活化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我们的母语文化在一段时间内是被冲淡了的,加上表达方式的不同、年代久远等因素的影响,学生对《诗经》等优秀传统经典文化是有些陌生的。陈老师上课伊始,在与学生亲切交流后,阐释了诗歌中蕴含的生动的生活场景——女儿出嫁,并结合自身幼时经历以及心中的愿望进一步引导学生感知这一生活场景,在这基础上,传情吟唱《诗经﹒桃夭》,瞬间拉近了学生与经典的距离,有的女生甚至感动得落泪。杜威“教育即生活”,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就此,我们也深刻感受到了经典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也感受到了吟唱的传情、经典的魅力,虽隔千年,并无阻碍。

经典教学趣味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说“生活化”拉近了学生与经典的距离,那么“趣味化”让学生开始走进经典,爱上经典。“如何读更传情”、“歌诀踏浪式快读”引导学生在强烈的节奏感中朗读,学生注意力集中,兴趣浓厚,在韵律与节奏中,进一步走进经典。而品“读诗之妙”中,“嗟叹之,咏歌之,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在韵律与节奏进一步提升,在更鲜明的乐感中、更高的层次上,带学生深入经典的阅读。强烈的韵律和节奏感、音乐的美感,激发了学生更高的学习兴趣,积极参与,全神贯注,身心愉悦,享受经典。教育的真谛在于唤醒和激励,陈老师点燃了孩子们诵读经典的热情。

经典教学赋能化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陈琴老师的课目标明确,是要教给学生方法的、赋予学生能力的。举一反三,让学生逐步拥有自己去阅读经典、解读经典的能力。区分平仄读更传情,文白对读理解文义,乐景哀情重点探究、旁征博引开拓视野等等,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为学生自主深入阅读经典、吟唱经典、研究经典打下基础,让兴趣和能力成为学生经典阅读的并蒂莲花。掌握了方法,获得了能力,相信弱而能言、胸藏万卷、化识成智、母语情怀、下笔成文……这些目标的达成必将水到渠成,指日可待。

经典教学内融化

课堂结束,学生却迟迟不愿离开,听课老师们也意犹未尽,这节课的魅力显而易见!究其原因,是因为短短的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学生和听课老师们不仅爱上了曾经稍显陌生的经典,而且已将这份爱融入到了血脉中。中华传统经典文化,本就流淌于我们的血脉中,陈老师的课堂教学,点燃了我们的这份炽热。在吟诵的旋律、节奏、结构中、在声音的高下、强弱、长短、清浊中,感知、理解着诗歌描述的场景、表达的情感……吟诵像是一扇门,让我们如此轻松而又如此深刻地感知理解着优秀传统文化!

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当教师的知识视野比学校教学大纲宽广得不可比拟的时候,教师才能成为教育过程的能手、艺术家和诗人 ”。陈老师本人满腹诗书、出口成诵、挥洒自如、古意盎然。“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陈老师的由内而外散发的才华气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震撼着、吸引着课堂上的学生和听课老师们,这是个人的魅力,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经典教学的生活化、兴趣化、赋能化和内融化,最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学生的血脉,汲取古人的智慧与力量,习得并传承真正的中国文化,移默化地融入中华五千年的文明的精髓,养成君子之风。让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成为学生成长过程中精神世界的“根”。

山东省济南市匡山小学  安萍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