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荐 | 我家的收音机(文/刘胜民)

 当代文摘 2020-09-09



《中外文艺》公众平台
ID:zhongwaiwenyi

重名家,力扶新人

我家的收音机

文 | 刘胜民(山 东)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我家有一件在当时非常时髦的家用电器:一台“泰山”牌收音机。

这台收音机长 约40公分,宽25公分,高30公分左右,机壳是木制的,正面上部分是浅黄色布面,中间是玻璃标着频道刻度,下面两边各有一个旋钮,一个负责开关、调音量,另一个调频道。这个其貌不扬的小收音机,在当时可算得上是一件高档奢侈品,因为那时我们村200多户人家,能够买得起收音机的家庭并不多。

听说我家买来了收音机,左邻右舍没有几个见过这个东西 ,都挺好奇。那天 ,一个个都来我家看这个新生事物。父亲把收音机打开 ,调整频道,里面就传出播音员字正腔圆好听的声音。大家好奇地瞅着,认真地听着 ,那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听了一会儿 ,父亲问:“这玩意儿好不好?”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是好,就是太贵了!”听了大家的话,父亲想说什么,沉默了一会儿,父亲没有说,随手拿出一块红绸子,盖在收音机上面,放进抽屉里。那个年头 ,在农村中,收音机可真算是个比较值钱的宝贝呢 。

作为一件稀缺之物,特别还是刚买来的,自然金贵得像宝贝。开始,父亲不让我们乱动,怕我们捣鼓坏了。我们便趁着父亲不在家时,偷偷摸摸选台,贴在耳朵边小声收听。不时瞭望着大门口,见父亲一回来,就立即关机。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看到很多家庭也买来了收音机,父亲这才放宽了政策。但告诉我们,选台时不让转得太快,怕我们把收音机弄坏了。

为了省电,父亲要求我们,收音机的声音不能开得太大。那时没有交换电源,都是用干电池。在那吃不饱穿不暖的年月,哪里舍得花钱买电池听收音机?有时音量开得大了点,父亲就斥责:你们的耳朵又不聋,弄那么大声音干什么!能听见就好了,要学会过日子!我们便赶快下降音量。电池用完电,由于舍不得买,我们便不能听收音机。还是我叔家当老师的哥哥有办法,他告诉我们,把电池放到热炕头上烘烤或在阳光下暴晒,烤热了就有电了,就能听一会儿。我们就按照他的办法做了。等收音机没电了,我们再次把电池烘热晾晒,再听一阵儿。几次三番后,还是舍不得扔。父亲不知从哪里学来的方法,在电池肩部前盖上用锥子钻几个孔,往里灌注食醋,又可听上一阵子。直至万般伎俩用尽,实在听不出声了,我们才心有不甘地扔掉电池。那时的日子实在艰苦,家家户户都十分俭省。作为亲历者,那个年代发生的事,连现在的我都觉得不可思议。

上世纪七十年代,农村还没有电,广播听不见,电视根本没有,报纸杂志更是很少看到,文化生活相对匮乏,能有一台收音机听节目,就成为人们最大的娱乐。收音机的音量可以随便调理,能选许多电台,想找哪一个台,听什么节目,由着性子选就行。声音清晰,音质也好。这个不好听,另外选一个;那个听够了,再换别的台。收音机节目也很多,有国际国内新闻大事、地方戏曲、京剧样板戏;有新老歌曲、外国歌曲;还有我最爱听的小喇叭广播、评书连播。特别是评书连播,让我们听得如痴如醉,《夜幕下的哈尔滨》、《岳飞传》、《杨家将》、《清江壮歌》《大刀记》等评书,现在想来还回味无穷。再后来又有广播剧,电影录音剪辑。我们从中收听了许多中外经典老电影,包括故事片、战争片、舞剧、音乐剧等,给予我们寂寥枯燥的农村生活以无穷的快乐和慰藉。

至今不忘,那些年的夏天,吃罢晚饭,一家人坐着小板凳,围着收音机,收听刘兰芳播讲长篇评书《岳飞传》《杨家将》的情景。那个时候,一到《岳飞传》《杨家将》的播出时间,我们就会立马放下手中的事情,聚在收音机前,屏息敛气收听。 那些古老的故事,一经刘兰芳的口中说出,就变得情节跌宕起伏精彩动人。就连大字不识几个的母亲,这时也放下手中的针线活儿,来到收音机前,听上几句。其实,在播放《岳飞传》《杨家将》的那些日日夜夜里,不光我们家,在那个时段,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在听刘兰芳的评书。人们都被刘兰芳激越澎湃的声音吸引着,震撼着。年轻人很少上街闲逛,交通肇事与刑事犯罪也大大减少了。每当这时候,坐在收音机最前面的父亲,就摁上一锅旱烟,用火柴点燃,一边侧耳聆听,一边吧嗒吧嗒抽着烟。听到岳飞枪挑小梁王、大破金兀术;杨六郎摆牤牛阵、穆桂英挂帅、十二寡妇征西,父亲就哈哈大笑;听到皇帝听信谗言,陷害忠君,父亲就大发雷霆,为民族英雄岳飞遭到奸臣、卖国贼的诬陷,屈死在风波亭上鸣不平;为潘仁美公报私仇、陷害忠良,致使杨业撞死在李陵碑前叫屈喊冤。这时,就只见他生气地扔掉手中的烟袋,嘴里嘟囔着:“奸臣,奸臣,奸臣不除,国无宁日!”。我和哥哥对这些不感兴趣,躺在竹凉席上,或仰望湛蓝又深远莫测的苍穹,数满天的星星,或为岳飞和金兀术谁厉害争得面红耳赤;两个姐姐手里拿个芭蕉叶扇子,呼呼摇着扇风,或扑打驱赶蚊子,或小声说着白天听来的新闻轶事。

邻居刘大爷家、王大叔家,没有收音机,所以,吃了晚饭,他们两家人就来到我家,围在收音机前,和我们一起收听节目。听到好的节目,大家兴奋地开怀大笑。不时有人会说,真好听,真好听。那时,我家的院子,真像个热闹的露天小影院。

依稀记得,每天都听到收音机没有台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关闭收音机。那时的广播电台,可不像现在,24小时昼夜转动连播。散去的邻居边往外走,边叽喳议论,已经走得很远了,还不时传来他们欢快的说笑声。我们兄妹也是津津乐道意犹未尽,反复咀嚼精彩的故事情节,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就这样,我们在收音机的陪伴下,听到了不少动人的故事,了解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开阔了自己的视野,度过了一个个酷热难熬的夜晚。

时光匆匆流逝,收音机也早已失去了往日的风采。而在数次的搬家之后,我家那台给全家带来无数欢乐的收音机,也早已不知去向。但是,它曾经承载的美好回忆却永久地留存在我们的脑海中。

作者风采简介

刘胜民,中学教师,山东省昌乐县作家协会会员,有200多篇文章在多种报刊上发表,长篇小说《丰碑》由群言出版社出版发行。有多篇文章获奖。本刊特邀专栏作家。


苹果赞赏入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