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和尚引发的战争(上)

 古磨盘州人 2020-09-11

出家人慈悲为怀,和尚们一般都是劝人“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和尚跟战争有什么关系?我知道的历史上,确实有和尚挑起的战争,比如明朝的道衍和尚,他自从跟随燕王朱棣之后,就鼓动朱棣用兵,结果,朱棣还真的发动了“靖难之役”。

现在要说的这个和尚,他不是中国中原人,甚至都不能称之为严格意义上的中国人,可是,中国人就因为他发动过两次规模较大的战争,他对中国佛教事业的发展竟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他的名字叫鸠摩罗什。即使我说出名字,很多人还是不知道鸠摩罗什是谁,假如我说“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这句话是他翻译的,估计有人就开始对他有印象了。

他是一名伟大的僧人,他是著名的译经家,他为佛经的中国化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自鸠摩罗什之后,译经事业蓬勃发展,一直到唐朝的玄奘,翻译印度的佛教景点都是佛学发展的头等大事。

金庸的武侠《天龙八部》中有个吐蕃的国师叫鸠摩智,他一直在做着打击中原武林的工作,没成想,最后走火入魔,一身内力被段誉的北冥神功给吸走了。鸠摩智不仅不痛恨段誉,反而对他的“帮助”十分感谢,失去内力的鸠摩智从此回归僧人的正途,潜心研究佛法。不知道当年金庸先生设计鸠摩智这个人物时,是否参照了鸠摩罗什的事迹?

在古天竺国,有个宰相叫鸠摩琰,他对当官不感兴趣,于是便放弃了宰相的位子,出家当了一名和尚。鸠摩琰出家后一直往东走,就到达了龟玆国(新疆库车),龟玆国王将其迎为国师,并将自己的妹妹耆婆嫁给了鸠摩琰。

婚后,他们生了两个儿子,其中一个就是鸠摩罗什。耆婆也是个佛教徒,鸠摩罗什从小跟着母亲去过很多地方参修。七岁的时候,耆婆就出家了,鸠摩罗什也跟着母亲出家。他真的是个天才,很多经书他过目不忘,在14岁之前,他差不多就完成了小乘经典的学习。

到20岁的时候,他已经去过克什米尔、印度等很多地方,游学的途中,他不仅学习佛教知识,也学会了梵文、吐火罗文等文字,为后来的译经事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次,鸠摩罗什从天竺回龟兹,途中遇见一个高僧,高僧对鸠摩罗什说,假如在40岁之前不破戒,他将取得跟释迦牟尼齐名的成就。可惜,天妒奇才,天妒其能,在鸠摩罗什40岁之前,他真的遇到了一场劫难。

史料说,鸠摩罗什自从研习大乘经典之后,名声威震西方,很多国家的国君都千方百计地请鸠摩罗什过去讲经,每次讲经前,这些国王贵族跪在座位的边上,让鸠摩罗什踩着他们的膝盖坐上宝座。

鸠摩罗什的名气远播千里,以至于后秦的主帅苻坚都听说了鸠摩罗什的成就,苻坚是个佛教徒,为了得到鸠摩罗什,苻坚命令大将军吕光带领大军浩浩荡荡地向龟兹进发,苻坚的目标特别明确,击败龟兹,将鸠摩罗什给请回来。

吕光没有让苻坚失望,大军过去,龟兹国很快就缴械了,得到龟兹的吕光就把苻坚的嘱托给忘到脑后了,因为,龟兹有吕光喜欢的东西——葡萄酒。吕光不是佛教徒,而是一个酒徒。在龟兹,他过着葡萄美酒夜光杯的愉悦生活,甚至都忘记回去向苻坚复命了。

酒足饭饱之后,吕光大军往凉州进发。此时,吕光听说了一个非常意外的消息,即在淝水之战中,强大的苻坚竟然意外地败给了东晋大军,于是,吕光再也不想回到长安了,他便占领凉州,自己割地为王了。

吕光在不喝酒的时候,他开始琢磨鸠摩罗什,想当年,苻坚为什么让自己率十万大军攻打龟兹,仅仅是为了一个鸠摩罗什?吕光不信佛,他也不知道鸠摩罗什的本事到底有多大,不过,他发现鸠摩罗什有个能力,那就是预测。

据说有次行军途中,吕光原本准备安营扎寨,后来被鸠摩罗什劝阻,理由是,鸠摩罗什听到马群的对话,晚上这里将下暴雨,在低洼处扎营会遭水淹。吕光听了鸠摩罗什的话,由此躲过了一场灭顶之灾。

鸠摩罗什在吕光的手下有了一项新任务——当巫师。吕光觉得鸠摩罗什实在是太聪明了,为了“激励”鸠摩罗什好好地当巫师,吕光给鸠摩罗什定了亲事并强迫他完婚。

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鸠摩罗什真的是死的心都有。

朱晔(古磨盘州人)

安徽望江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金融作家协会理事;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已出版著作6部,累计出版200万字

已出版作品

历史散文(3部):《理说明朝》《理说宋朝(北宋篇)》《理说宋朝(南宋篇)》

旅行随笔(1部):《一车一世界》

长篇小说(2部)《最后一个磨盘州人》《银圈子》

期刊发表作品若干:散见于《文艺报》《厦门文学》《中外文摘》《金融时报》《安庆日报》等。

                                                                                                                       

 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