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园春晓 | 雁远当时月,梧寒昨夜霜 ——二十四节气之霜降诗话

 流年诗语 2020-09-12
雁远当时月,梧寒昨夜霜
作者:信园春晓      编辑:陌如尘


二十四节气

霜降诗话




七律·霜降
/信园春晓

 

  九月霜凝信苑中,秋风渐染叶初红。
  江烟冷白迷荒渡,草木萧黄印暮空。
  豺祭苍天知反始,虫眠暗窟悟穷通。
  心间寂寞凭谁诉,举目寒窗送远鸿。


浣溪沙·霜秋
/信园春晓

 

犹带梧桐昨夜霜,池波碎影月残凉。
虫鸣晓径几声长。
菊色一团开小院,秋香数缕入幽窗。
不知今日为谁黄?




今天是20181023日,农历戊戌年九月十五,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第18个节气——霜降。每年9月,太阳到达黄经210度时,进入“霜降”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因此,“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开始降霜。这是秋的最后时光,之后,就要进入冬季了。


上面说“露结为霜”,其实是一种误解。在前文《白露诗话》里笔者就说过:从物理学来看,露与霜的形成过程是不同的,霜不是由露结成的。事实上,古人对“霜降”也曾观察与描述。宋代吕本中在《南歌子·旅思》中写道:“驿内侵斜月,溪桥度晚霜。”说明寒霜出现于秋天晴朗的月夜——这时天上少云,地面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低空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华(不是露珠凝结!)成细微的冰针或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正如陆游在《霜月》中所描述的:“枯草霜花白,寒窗月新影”。

我国古代将霜降分为三候:“一候豺乃祭兽;二候草木黄落;三候蛰虫咸俯。”是说此时豺狼将捕获的猎物陈列后再食用就像在祭天报恩一样;草和树叶枯黄了开始凋落;藏在洞里的虫也都垂头进入冬眠状态……



霜降时节,秋浓寒深,枫红菊黄,叶落雁远——秋天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感慨的季节,一种叫做“秋”的感觉涌上心头。所以,自古以来,描写霜降时节物象与心情的诗词,大多也与作者多愁善感,怀远思人有关:

 


泊舟盱眙
/常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近城。
平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常建,唐代邢州诗人,字号不详,长期游历长安。开元十五年(公元727)进士。天宝中年为盱眙尉。后隐居鄂渚的西山。一生沉沦失意,耿介自守,交游无显贵。与王昌龄有文字相酬。其诗意境清迥,语言洗炼自然,艺术上有独特造诣。


盱眙,今江苏省淮安市盱眙县,诗人曾任盱眙县尉,但在官场上一直郁郁不得志。这首诗就把霜降时节作者看到的景物与心中所感写了出来:黄昏时,小船停靠在淮水岸边,寒霜降凝,碧波静流;漫漫长夜,听到潮水拍打堤岸的声音,望见一轮挂在城头的寒月;大雁栖息在平静的沙滩,驿站里传来鸡叫声,又该动身了;可故乡远在重重云外,谁能够忍受这样孤寂惆怅的离愁呢——真实写出了作者失意时的忧怨情怀和孤凄心境,让人不由感慨:霜降在途,真是伤不起啊!这首诗给人的感觉冷清而萧瑟,而产生这种冷清萧瑟之情的原因,正是这浓厚的思乡之情。

 



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刘长卿[]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
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
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刘长卿(726 - 786),字文房,唐代宣城(安徽)诗人。唐玄宗天宝年间进士。肃宗至德中官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县尉,几度因事下狱贬官。德宗建中年间,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秋天万物肃杀的景象本来就容易使人悲伤,而霜降时节天气又更易生愁,对于去国怀乡的人来说本来就伤感,更何况像诗人刘长卿这样有过起伏沉落的人生阅历的人:重阳登高,远树苍苍,山色葱葱,人烟渺渺。霜降日的断鸿之声格外悲切,而羁旅之思也分外低迷。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里说,“陶潜尝九月九日无酒。宅边菊丛中。摘菊盈把。坐其侧久。望见白衣至。乃王弘送酒也。即便就酌。醉而后归。”诗人不需要白衣送酒,自己带酒而来,一醉方休。借“白衣酒”的典故,却让人感到在几分委曲之中,又有作者几分出世的洒脱。

 



玉泉寺与润上人望秋山怀张少尹/
武元衡[]


山寒天降霜,烟月共苍苍。
况此绿岩晚,尚馀丹桂芳。
禅心殊众乐,人世满秋光。
莫怪频回首,孤云思帝乡。



武元衡(公元758-815),晚唐著名诗人,一生清贫,诗作以瑰奇艳丽著称。据说,武每出新诗,必被谱曲,广为传唱。张为曾做《诗人主客图》把其奉为"瑰奇美丽主",与白居易齐名,刘禹锡尚在其下,可见其影响力。武元衡早年曾落第失意,得宪宗信任拜相之后,所有兵事都由其主持,力主征讨平定浙西和淮西叛乱。时强藩相互勾结,又重金贿赂朝廷大臣,互为呼应,但武不为所动,一力主战。元和十年,武元衡被藩镇派遣的刺客所杀,刺客还砍下其人头拿走了。白居易上书极力要求严查杀死武的凶手,却被贬江州司马。可见当时朝廷内斗之激烈……


玉泉寺,座落于湖北省当阳县玉泉山的东麓,是中国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素来享有“荆楚丛林之冠”的美誉。这首诗说:玉泉山已经秋寒降霜了,在烟气与冷月朦胧的夜晚,绿色的山岩边还残留有丹桂花的余香;此刻的清空安宁之心与俗世的欢愉是不一样的;可别怪我常常心不在焉,是因为怀念远在京城的人……表面上,诗人向往归隐修禅,但“思帝乡”一语道破,像武元衡这种政治上有抱负的人,是割舍不了官场世情的。

 


说到白居易,众所周知他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喻、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早期的讽喻诗反映了“兼济之志”,晚年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通俗易懂,流畅自然,妇孺能诵,代表作有《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内容反映了中唐社会政治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疾苦。这些诗措辞激烈,直指当权者,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在白居易《新乐府》中,恰巧有一首名篇《杜陵叟》,提到“霜降”,更重要的是,在诗题下有一行自注:“伤农夫之困矣”,说明这首诗的内容是同情农民生活的困苦:

 


杜陵叟
/白居易[]


杜陵叟,杜陵居,岁种薄田一顷余。
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
九月降霜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干。
长吏明知不申破,急敛暴征求考课。
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
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
不知何人奏皇帝,帝心恻隐知人弊。
白麻纸上书德音,京畿尽放今年税。
昨日里胥方到门,手持敕牒榜乡村。
十家租税九家毕,虚受吾君蠲免恩。



唐元和三年(公元808年)从春到冬,江南广大地区和长安一带久旱成灾,民不聊生。当时白居易任左拾遗,尽其职守,代民陈言,请求“减免租税”,“以实惠及人”。唐宪宗表面上批准了白居易的奏请,还下了“罪己诏”,但实际上这不过是搞了个笼络人心的骗局:各地官吏继续急敛暴征,等到诏令到达,农民的租税大多早已交纳完毕。为此,白居易愤而作《轻肥》和这首《杜陵叟》。全诗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在诗歌的前半部分中,白居易写了两个使农民的生活受苦受难的直接原因,一个是上天的自然灾害,另一个则是人为的灾祸;诗的深刻在于第二部分,指出官僚制度的黑暗与腐败,官吏巧取豪夺——这是最早最有力地揭露统治者压榨人民的诗作,从中透露出作者的良知和疾恶如仇的精神。

 



新“杜陵叟”/信园春晓
 (仿白居易《杜陵叟》)

 

  杜陵叟,城郊居,原种沃田几亩余。
  只因开发高楼起,铲苗征地多催逼。
  红头文件考政绩,指标紧盯"揭地皮"GDP)。
  先是奸商诈补偿,接着贪官绑儿郎。
  断水停电强赶驱,推墙揭瓦奈何如?
  可怜我三代,一朝成乞丐。
  始知官商即猛虎,茹毛饮血食人不吐骨!
  天高路远悲上访,半途抓去蹲黑房。
  每闻楼盘变鬼城,何时有屋有田耕?
  当年白公上奏书,今朝只有泪濡濡。 
  但愿新政真为民,依法治国再迎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