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施今墨十余种治疗失眠方法——施今墨论治失眠探析

 大爱无疆寻易堂 2020-09-12

第 1569 期

作者 / 李德珍 裴蓉 王抗战 甘肃省天水市中医医院

编辑 / 许红 ⊙ 校对 / 钱秀华

本文内容摘自国家正规医学图书、杂志、报刊等,文底有具体来源出处。文章标题为原标题、文中内容提取。无丝毫夸大、诱惑、违背客观事实的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无丝毫恶意煽动、混淆、误导用户等内容。一切均为原文展现,追求真实、可靠、权威。可根据来源出处去查原文件,看是否一致。

施今墨(1881-1969),浙江萧山县人,著名中医学家,北京四大名医之一。自幼承舅父河南安阳名医李可亭先生亲授,刻苦攻读。其从事中医工作六十余年,疗效卓著,对失眠症的治疗尤具独到见解,兹将笔者整理所得介绍于下。

1 对病因病机的认识

施师认为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既可单独出现,也可由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慢性肝炎等疾病所引起,以病因而论,下列因素皆能导致失眠。

1.1 心肾不交

素体虚弱,禀赋不足或久病及肾,肾阴耗伤,肾水亏乏于下而不能上升,心火独炎于上而不能下降,心肾不协调,水火不既济,阴阳相暌隔,故不能成寐。

1.2 血不上荣

心主血脉,主神志。《灵枢· 本神》云:“心藏脉,脉舍神。”《灵枢·营卫生会》又云:“血者,神气也。”心主血脉与主神志二者在功能上密切相关,若心血亏虚,血不上荣,心神失养故不得眠。

1.3 脑肾不足

脑为髓海,肾主骨生髓,脑与肾密不可分;“劳伤肾”,用脑过度则伤肾气,肾亏则脑不足,元神失养,遂不得安睡。

1.4 心阳亢盛

五志过极,郁而生火,心火偏亢,阴阳不调,热扰神明,故而不寐。

1.5 阴虚失养

《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温病后期,余热灼津,或大病久病,心阴暗耗,阴亏津少,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难以入寐,或忽寐忽醒也。

1.6 阳虚阴抑

阳入于阴始能安眠,今阳虚,阳不得入于阴故不眠。张景岳说:“阳有所归,神安而寐……阳为阴抑,则神不安,是以不寐。”

1.7 胃气失和

《素问·逆调论》云:“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所以胃热、胃实、胃虚皆令人不得安眠。(本文由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整理校对编发)胃热多由食积不消生热,扰乱心神以致不眠。胃主卫,胃实则卫气盛,胃气独胜于阳,不得入于阴(营),则昼不精夜不寐。若胃虚亦不眠,以其虚,则胸中似饥,若无所主,得食则能卧。

1.8 胆虚邪扰

肝胆相连互为表里,肝主谋虑,胆主决断,思维意识与肝胆密不可分。胆热、胆寒、胆虚皆可影响于肝。胆热则肝阳(火)亢盛,上扰清窍故不寐;胆寒则肝虚阴抑,血不归于肝则难成眠;胆虚则决断无权,遇事易惊,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入睡不易。

1.9 肝经受病

肝藏魂,主疏泄,性喜条达舒展,五志七情太过与不及皆可影响及肝,以致调节失常,出现气机与情志的抑郁或亢奋,肝不藏魄,魂不守舍则惊骇多梦,夜卧不安,梦游梦呓。施氏认为此一类型最为多见,原因复杂,隐晦变幻,不易究诘。

1.10 瘀血内阻

失眠日久,或素体偏瘀,或它病迁延,“久病入络”、“久病必瘀”。心络瘀阻则心神失养,脑脉瘀阻则元神失养,心脑气血凝滞,阴阳失调,神机不宁而致失眠。有学者对失眠患者体质调查认为,50%的失眠患者为血瘀质。此外尚有思虑劳倦伤脾不眠者,气血双亏不眠者,施氏皆归属于上述各类型之中。

2 辨证思路

2.1 以阴阳、气血、寒热、虚实为纲

2.2 分属脏腑辨证,核心在心脑

2.3 重视证型兼夹及演变

3 治法及组方用药特色

4 重视药对的应用

药对的配伍是施师临床用药的鲜明特色,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内、外、妇、儿诸科,用于治疗失眠,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笔者以法分类,将其常用药对归纳如下。

4.1 养心安神类

适宜于阴阳气血亏虚,心神失养所致失眠,常用药对为:茯苓、茯神;茯神、麦冬;生枣仁、熟枣仁;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石菖蒲;百合、知母。

4.2 清心安神类

适宜于邪热扰心,或阴虚火旺失眠之症,常用药对为:酸枣仁、栀子;半夏、夏枯草;黄连、肉桂;黄连、阿胶;刺蒺藜、白薇;秫米、半夏;栀子、淡豆豉。

4.3 补肾安神类

适宜于肾精亏虚,髓海不足,阴阳失调,元神失养所致失眠,常用药对为:女贞子、旱莲草;何首乌、刺蒺藜;甘松、鹿角霜;刺蒺藜、潼蒺藜;仙茅、仙灵脾;补骨脂、胡桃肉。

4.4 镇惊安神类

举凡痰浊、瘀血、食积、郁火诸邪扰心及阴阳失调,心神魂魄躁动不宁所致失眠者,咸可用之,常用药对为:龙骨、牡蛎;紫石英、紫贝齿;龙齿,紫贝齿;石决明、紫石英;珍珠母、磁珠丸;朱砂、琥珀。

上述配伍或一阴一阳,或一气一血,或一脏一腑,或一开一补,或一清一润,或寒温并用,或升降兼施,配合巧妙,有互相依赖,相互制约,防其偏胜,相得益彰之功效。

5 小结

提示:转载请注明来源 “岐黄民间传承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