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豆腐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9-13

谭熙荣

素菜里头,能超过豆腐的,恐怕没有。豆腐与多福谐音,中国人谁又不喜欢福呢?

早年间,豆腐虽不是稀罕之物,也不是随时可吃的,一般只有重要的节点才可以有此口福。不过大年前,家家户户必须要“作”(茶陵方言,即制作)豆腐,算是一件大事。日子多选在农历二十六或二十七,或者就在自家屋里,大多数人家备有行头,石磨、大锅、木盆、石膏……或者图省事,挑了豆子和柴,去专业的豆腐坊。这一天的豆腐,都是要用箩筐装的,有点土豪的味道。

端午或者中秋,可以打牙祭了。买上一两斤肉,一条鱼,几块豆腐,陡地有了过节的氛围。豆腐打成大块,锅里下少许油,将豆腐炸至二面黄,我们谓之“la”。“la”豆腐外脆里嫩,兼具水豆腐和油豆腐的优点,无论与肉片混炒,还是和鱼同炖,抑或独立“亮剑”,都是颇受欢迎的。

白色的水豆腐撒上葱花,一清二白,光看不吃也是一种享受。湖南人做的水豆腐,自然不能少了红色的辣椒灰,那是“革命”的元素。一块水嫩的豆腐,轻轻沿食道滑入,那种爽,半天还在回味。

水豆腐好吃,却不是谁都能做得好的。食材是一个方面,豆腐点老了,再好的手艺也做不来美味的水豆腐。水豆腐不能淡,有“豆腐冇盐狗也嫌”之说。当然豆腐嫩和盐适度只是基本的条件,怎么做得好吃,里面是有学问的。坦白说,至今我们家也做不出可口的水豆腐。

在老家,说起水豆腐的烹饪高手,会不约而同地提到一个人,她便是送娇婶,老支书的妻子。她虽不是专业厨师,烹调却是里手,尤其是经她手烹制的水豆腐,色香味俱佳,堪称一绝。奇怪的是,许多人明里暗里跟送娇婶学做水豆腐,可不是少盐,就是多油,或者豆腐不软和,想达到师傅的水平,没门!

严塘的豆腐在本县是出了名的,嫩,味道纯正,不知折服了多少挑剔的食客。

乡人管油豆腐叫煎豆腐,黄澄澄的“包装”,不仅好看,也非常好吃。炖鱼时放上煎豆腐,豆腐准比鱼抢手。年前的两箩筐豆腐,差不多三分之二煎了,装进竹篮里,挂在楼板下,可以吃到明年二月。煎豆腐多为长条形,也有四方的,还有少量的三角形。三角形的豆腐多是用来做酿豆腐的,剪开一个口子,里面塞进些馅,蒸了吃,别有风味。馅以糯米粉为主,其他佐料,则五花八门,各取所爱。腊肉,冬笋,油渣,黄花菜,香菇,芹菜,蒜苗,随心所欲。若论酿豆腐的历史,恐怕没有比客家人更久远。客家人于吃是很讲究的,精致,洁净,花样翻新,出自他们之手的酿豆腐,也是鲜有不招人喜爱的。

说豆腐不能不说豆腐乳,几乎是餐桌上的常客。虽然一小碟,放在一边不起眼,却是老少咸宜,粉丝众多,不可或缺。送饭,拌面,下酒,豆腐乳都堪称美食,而且经济易得。茶陵人出门,少不了带上几瓶豆腐乳,那是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有时还拿豆腐乳赠予同事邻居,常令人爱不释手。

豆浆烧开之后,被舀进大木盆里,一会,上面便结下薄薄的一层膜,小心挑起来,晾干,即为豆皮。豆皮富含蛋白质和多种人体必需元素,是豆制品中的营养冠军。炒肉片,下火锅,均口感极佳,可为上品。我自小嘴馋,母亲刚起豆皮,不等冷却就赶紧抓而食之,以防落入他人之口。有时没赶上,豆皮为弟妹所获,母亲便安慰,吃豆腐脑咯。香浓的豆花,也是足以解馋的,如果放点白糖,那就锦上添花了。

就连被“淘汰”下来的豆渣,加上酒曲,入缸发酵,下锅做菜,也是一道美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