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爱吃火锅,吃了,也要评价,你说张三的好,我说李四的好,他说王五的好,说来评去难有结论,唯有一样能够统一认识:没有老油的重庆火锅,不好吃! 我对火锅没有研究,很长一段时间,都是糊里糊涂在吃,不知老油是何物,也不知老油新油之区别,只是因为爱吃,贪恋麻辣鲜香烫的味道。 小区楼下有一家火锅店,十多年前开业时,无意中去吃了一次,觉得味道很好,于是经常去吃,带动家人邻居及朋友都爱去吃了。吃的次数多了,同老板也熟悉了。他也说了实话:我这火锅店生意好,就是在炼调料时,加了些老油,没有老油,味道大不一样。 我有些奇怪:火锅不都是这个味吗?记忆中从八十年代起,火锅都是这个味嘛?要说差别,不过是辣与不辣或麻与不麻。以前吃火锅,不辣了不麻了,喊一声:老板,加点辣椒!或老板,加点花椒!老板会应声答应,手一扬,“刷”一把辣椒或花椒就会洒在锅里。 现在变了,改为问你要大辣中辣或微辣,底料就分了三种辣味。一般我都是吃微辣,一次心血来潮,要了个中辣,结果辣得要了碗白开水,将烫了的食材洗了才敢吃! “那你这老油又从哪来的?”我问。 他悄声地说:我们也算是朋友了,我也说老实话,比如,你这锅火锅吃完,面上这些油,我就滗出来,洗几次,干净了,就同着其它油炼调料,有它,麻辣味和鲜香味才醇厚。 我低头看看汤汁面上浮着的一层红红的油,用筷子指着问:“就是这层油?” 他点点头:没有这层老油,火锅真的不好吃。 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 我不排斥老油,而且喜欢老油的味道,这股味道是我第一次吃火锅时就闻着的,已经深入骨髓了。具体老油在火锅中扮着怎样的角色,并不清楚,只是觉得好吃。这家火锅店除了火锅好,我觉得甑了饭也好吃,蒸得松散,硬挺而滋润,每一颗饭粒都不粘连,用饭瓢压紧舀,可在碗里形成一个帽儿托。端着它如同端着儿时的记忆,就着麻辣鲜香的菜肴,轻轻松松一碗饭就见底了。跳水咸菜也好吃,酸甜微辣脆,不咸,空口都能吃半碗,佐饭同样轻轻松松也能吃一碗。因为熟悉了,有时想吃甑子饭了,拎个碗去舀一碗回家吃,想吃跳水咸菜了,也去抓一碗回去吃。 女儿在成都工作,邀她那些成都朋友来吃了后,不少朋友也贪恋这火锅味道,经常周末开车过来吃,吃了连夜开车回成都! 每次女儿回来,走时,都会打包带一些回成都。如开车回来,就多带一些,若坐火车,就少带一些。打包的事当然是我去。点女儿喜欢吃的菜,将菜下锅略烫一下,捞进容器里,再加一些火锅汤汁,回成都加热就可以吃。有时人没有回来,打电话说想吃这火锅了,我就去以同样的方法烫一些食材,加一点汤汁,凉了后倒进食品袋里,放进冰箱冻室,打冻后快递送过去。 但女儿时常说打包的火锅不如在店里的好吃。也没在意,以为是因为店里热闹,氛围因素所致。直到有一次打包,舀汤汁时,一直都是想到火锅汤汁香鲜,也认为油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尽量在舀时拍开上面的油,只舀下面的汤汁。一位服务员提醒:尽是汤汁不好吃,要舀些油,才有鲜香麻辣味道。这才猛然醒悟,原来以前只注重汤汁,忘记了面上这层油,这是绿叶与红花的关系呵,只取其一,肯定不好吃! 至此每次打包,必须是汤汁三分之二,油三分之一,这油熬制时加了老油,味道醇厚鲜香勾人魂魂,让人嗅觉、味觉,肠胃,都能得到满足。 大约三四年前,这家火锅店搬走了,其它店的女儿不喜欢吃,才没有再经常打包送成都了。 但老油,能为火锅增添麻辣鲜香味道,则留在我脑子里了,也使我在吃火锅时,都要认真揣摸和观察其中的道理,对火锅老油才了解多了。 会吃火锅的重庆人都知道,重庆火锅若没有老油,其味寡淡,没有鲜香盈舌弥漫鼻息的熟悉味道,有的只是干辣干麻的气息,其鲜香味麻辣味不滋润,不沉郁,不醇厚。干燥的香味如袅袅升起的炊烟,飘走了,就没了。反之,如若是老油火锅,随着汤汁的沸腾,一股浩荡热气直冲脑门,吃一块食材,麻辣鲜香烫由嘴滑下,继而从胃荡漾开来,丝丝缕缕直扑四肢百骸,荡涤着体内木然休眠的细胞,激活着生命的原动力,酣畅淋漓地出一身大汗,人世间的种种烦恼块垒,随着汗珠一一抖落消融,教人萌生“人生在世,何能解忧,唯有火锅”的豪情逸趣。 也去品尝过一些不添老油的火锅,其味确实淡雅,为弥补这一缺陷,一些店增加了一些添加的调料,如辣椒面、花椒面,甚至还有青辣椒。但这些辣椒面,大多是劣质辣椒,其色不红艳,味就可想而知了。青椒,想想吧,火锅添加青辣椒,如同牛排不用油煎,而是切成条象回锅肉那般炒,如何评价? 为何老油有如此的魅力?想想有些不可思议。有人可能会说,因为不同的食材都在锅里烫食,老油夹裹了不同食材的鲜香味,融进了油里,所以有滋味,更鲜香。但事实并不是这样,人们烫食火锅,将食材烫熟,是在汤汁里烫,油浮在上面,只是起到覆盖汤汁,使其温度不降香味不快速散去的作用。人们将食材烫熟后,捞起时会沾一些油,汤汁的味道加上油的味道,才成就了食材的鲜香醇厚味道。从这个意义上说,面上的油,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真正令食材纯香鲜浓令人食欲大开的,应该是汤汁。 但这个锦上添花,不可或缺,因为辣椒花椒及一些香料,在熬炼时全是用油熬炼,其味渗透进油里了,所以它能锦上添花,而这个锦上添花,恰恰是吃火锅人的最爱!没有这麻麻辣辣的火暴味道,重庆火锅就没了魂!让人提神醒脑荡气回肠的魂! 而且,这老油在循环使用的过程中,不断地参与熬炼辣椒花椒及香料,不停地补充新鲜的麻辣味和香料味,使其更加纯浓鲜香麻辣艳丽,其味道当然就越来越好。 有些不解了,这么美味的老油,怎么会不准食用了呢? 曾仔细观察过,人们之所以喜欢老油火锅,其实并不在于吃进多少老油,而是贪恋它醇香厚重的味道,这味道随沸腾而起的蒸汽袅袅上升,弥漫着整个餐馆,嗅着这熟悉的味道,味蕾大开,深身毛孔舒展开来,一种熟悉而亲切的情感油然升起:这才叫重庆火锅! 但真正烫食时,能吃进多少老油?食材烫熟了,举着筷子都是从汤汁沸腾处出捞出,举着筷子还在空中沥一下油,才放进油碟里,而油碟里盛着的是麻油,一摆,不多的老油也跑了不少在麻油里。一顿火锅吃下来,吃进的老油,比起吃进的麻油不知少了多少倍! 是的,现在不能使用老油了,这是食品监管部门严厉禁止的。为什么?笼统称之为地沟油?不能重复食用。也有的说众人筷子在里面划,不卫生,所以禁止。 想想有些不可思议,没见哪个火锅店将油倒进地沟里,再重新舀起来食用呀!如若规定只是不能使用地沟油,没有讲明不能使用火锅老油,火锅老油应该排除在外,它不属于地沟油,而是重复食用的油! 吃火锅时汤汁在不停地沸腾,什么细菌不能杀死呵!火锅的油是由汤汁托着在煮,其温度永远不会超过100度以上。它再重复多少次,也不会产生致病致毒物质呀。不信可以试试,将火锅店的老油与炸了三天油条的油一起拿起去检验,可以肯定地说,老油检测不出任何有毒有害物质,而炸油条的油,呵呵,可能就令人有些担忧了。 这就是一些火锅店,虽然监管部门一再强调,不能用老油,但仍然偷偷在用。查到了,而且有视频作证,是我倒霉,这方面被罚甚至坐牢的有。但惹没有被当场抓住,没有视频作证,监管部门鼻子尖的明明嗅到了有老油味道,你拿去检测呀?罢罢罢,谁都知道检测的结果是合格而达标的。 将火锅老油与百年老卤水相比,有些让人无语。百年老卤说的是放得越久,味道越好,想想也是,莫说百年,只一年,什么东西没在里面卤,各种食材残留味相融,其味肯定好。火锅的老油呢,它历炼的辣椒花椒及香料越多,肯定其味越厚实醇香。但现在禁的是火锅老油,放宽的是百年老卤汁。 也有人说,老卤汁是只卤食材,没有人动筷在里面捞食吃。而火锅呢,有无数人在里面用筷子划来划去捞食吃,如同互相吃口水。 说这话的人有些诛心了。口水能渗进油里吗?火锅的汤汁一直是沸腾的,这么高的温度什么病毒杀不死!在公筷没有盛行普及时代,在任何餐馆进餐包括在家进餐,哪个不是在互相“吃口水”?相比之下,火锅算是最卫生的了。如果将这个观点推而广之,什么东西都不能在外面吃了,只能在自已家里煮来吃。揉馒头包包子烤烧饼的人,你敢肯定他(她)在工作时不撸撸鼻涕,不咳嗽几声,他将病毒带到食材中的比例,远远高于火锅。可能有人会说,人家马上蒸或烤,高温杀菌了。可火锅一直是高温在杀菌呀! 也可能会有人说,火锅的油重复用久了,夹杂着一些食材杂屑,易变质,产生有害物质!老卤夹杂的还少吗?它还是水哩,更容易变质,可没听说老卤反复使用会变质呀?而火锅老油是油,这油里又增添了麻辣及各类灭菌辛香的调料,更不易变质。何况回收回去会洗,会炼,何来变质之说? 其实在以前,听老厨师讲,改革开放以前,当时的餐馆不是国营就是合作,都属于国有或集体企业。那时是要回收老油的。但要经过洗油,而且要洗三遍。所谓洗油,即将滗出来的老油,倒进沸水里,煮十来分钟,使油里夹裹的食材残渣从油里分解出来,然后熄火,待其沉淀了,将油滗出,是为一洗。锅里再添新水烧沸,将洗过一次的油倒进去,再煮十来分钟,是为二洗,如此三次清洗,老油里的残渣清洗干净了,就可以用了,同着其它新鲜的油一起参与熬炼辣椒、花椒、豆瓣、香料等调料。即卫生,也保留了老油的味道。 与其这样,不如放开,加强洗油的管理,不是可以名正言顺地使用老油了吗。 真正危害食品安全的,并不是火锅老油,而是各种各样的添加剂。如为了水果保鲜,贩子们使用的有害化学添加剂,才是最害人的。若干年前,我担任重庆中华食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时,曾参加一个监管部门主导的现场会,食物危害的事触目惊心。举一例,豆腐干我是爱吃的,没有想到有一黑心的厂家,居然用餐巾纸打碎后混合在豆浆里,点成豆腐压制成豆腐干,你能吃出来?反觉得弹牙好吃。而这餐巾纸他为了节约成本,雇人在各个餐馆收捡使用过的。害得我几年都不敢吃豆腐干。电视新闻不也暴光黑心贩子在包子肉馅里掺纸屑吗…… 其实禁用老油这个规定,反帮了一些火锅店老板的忙,成全了他名正言顺地增加一笔收入。 “不能用老油了,要加收锅底费。”常吃火锅的人一嗅,鬼扯,用的就是老油!但你却不能说,说了,老板可能真的给你端来一锅不用老油的汤汁,你又不愿意吃。罢,交吧,为吃个老油火锅,还得添一笔说是没用老油的锅底费用。掩耳盗铃,彼此心照不宣。 火锅是地域文化浓厚的地方美食,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重庆火锅诞生之地重庆,长江嘉陵江环绕,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打上码头文化、纤夫文化,市井文化的烙印,粗犷而野性,随意而不守清规。这也是不少地方美食所固有的特性。贵州一此少数民族还会将食物在柴灰里滚一下吃哩,这科学卫生吗?臭豆腐不少人闻都闻不来,但并不妨碍它飞黄腾达。同样,重庆火锅使用老油,不喜的人可以不吃,互不相碍,不行吗? 对我来说,没有那些清规戒律,依然喜欢有老油的火锅,那味道,是挥之不去的老重庆回忆,也是梦萦魂绕的重庆火锅之魂。 这也是约定俗成的地域特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