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四气五味之性,说中医之“中”与治病 纠偏扶正合一模式。

 金陵养身桩 2020-09-14

生命哲学医学,具有:天人和一,医药一体,形神一体,主客观合一,纠偏、扶正合一,科学哲学医学模式。

从中药材 ,四气五味之性,说中医之“中“与治病纠偏、扶正法。

一,四气五味,是中药的药性性能。也是指药物性质和滋味。

四气: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功能,又称四性。

寒凉药具有清热、解毒、泻火、凉血、滋阴、泻下等功效,及制阳作用,主治各种热症。

温热药具有温中、散寒、助阳、补火等功效,及制阴作用。

五味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五种不同的药味功用。

1.辛味。能散能行,有发散解表、行气行血的作用。

2.甘味。能补能和能缓,有滋补和中、调和药性及缓急止痛的作用。

3.酸味。能收能涩,有收敛固涩的作用。

4.苦味。能泄能燥能坚,有清泄火热、泄降逆气、通泄大便、燥湿坚阴等作用。

5.咸味。能下能软,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

二,中医之中:原指内也,内部、里面也,直中也,准确也…直中内部病变的医术也。

从传统中医的来源背景,内容功能作用、内科指导辨证论治精神…等涵养上…中医之中,“击中内部变化“、较内容深远,且有中医自然哲学之特征特色特点优势。

中医之“中“,也是中国之中。

三,纠偏来源于中庸之道之“中“ ,中庸来于古《尚书》,约前五世纪 周代。“人心性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中华文华传统最著名心传。舜帝告诫禹帝:静守不离性,守中正,修身治国为本。“允执厥中“等精神。

纠偏,是中医治病过程中,利用药物之四气功性为主,纠偏于气血阴阳等失调,使气血阴阳恢复、修复正常态之法变。用此纠偏、守“中“、平衡法,治疗疾病。

也用扶正为法则,调整补充气血阴阳。扶正以五味作用为主:即以辛、甘、酸、苦、咸功能作用,调整补充气血阴阳于平衡充盛。

纠偏、扶正、养生本质改善阴阳平衡,重新统一阴阳平衡的方式方法,而防治病、养生。

纠偏大法,以不伤害性为特征,具有预治病,安全性与人文性贡献。

人体之质,或疾病发生发展过程,是正、邪斗争,抗争,病理变化机制的症状,症状以阴阳性现象特征形式表现表达。

湿热寒毒风火暑燥瘀、或其它邪素等之变,及药性四气寒热温凉,或五味辛甘酸苦咸,都可以归阴阳各自方面属性,或加强补充,而辩证,后论治。

利用阴阳属性制约性,阴对阳,或阳制阴,对抗、或纠偏、或扶正为法则: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者泻之,虚者补之…等对应制约,或补充充盛。

中医对疾病认识:疾病是在致病因素作用下,机体所受到的一系列损伤和破坏,阴阳失去平衡的阶段性、连续性的全过程。

生命哲学认为:疾病围绕精气神,气血阴阳,正邪抗争、代谢病产物,一系列症候群阶段性、连续性,规律或不一定规律,轻重过程、结局变化。

中医内科治则、法则,是在中基理论与整体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遵守的立法、处方、用药。

具体有:治病宜早,标本缓急,以平为期,分期论治,异法方宜,辩证施护,扶正祛邪,因势利导等精神法则。

中医治病法则,与西医不同。

纠偏与扶正是中医治病法宝,是生命哲学医学精髓,是调整调理,补充充盛,机能自主抗病与预防、养生,具有不伤自身,又自然为特色特征。

生命哲学医学,具有:天人和一,医药一体,形神一体,主客观合一,纠偏、扶正合一,科学哲学医学模式。

具有生命机能自稳态性、自调理性,自组织、自适应性、自功能性等特征特色特点,是生命哲学最高、最大、自然平衡大生命功能系统。

原创作品,罗占光 中医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