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性总论 | 中药的阴阳属性,和阴阳妙用

 ycd2468 2022-04-02
图片
《百味中药释义》系列之——药性总论(一)
 —— 中药的阴阳属性,和阴阳妙用
清商如故
导读

在上一篇文章《人类从“真人”退化成现在的“弱鸡”,何以百病缠身?》里面,我们大体上交待了人为什么会生病,还有中药总的治疗原理和思路。那么,这一次的文章我们继续细化讲解,说一说中药总阴阳特性和阴阳妙用。

正文内容:
 
虽然说,按照中医总的治疗原则,汤药是最后的应用手段,其前面还有治神、养生、针灸,但就目前人类的状况,没有几个真正健康的人。相反,邪气深入五脏六腑,深入骨髓的病人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所以中药在临床治疗中,占据非常大的比重,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对于中药,应当不断发掘其不同维度的功用,这些不同维度的功用合力作用于人体,就能对病人达到治疗效果的最大化。
 
所以,在医生治疗过程中,就需要深入考虑中药的不同特性,比如中药的阴阳属性,中药的气与味,中药的行走归经等等。
 
今天这一篇,我们说一说中药的阴阳特性。我们通常说万事万物,都有阴阳。那么阴阳是什么东西?

《道德经》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这里的“二”就是指“阴阳”,而“一”就是指“太极”。太极生两仪,这个两仪也即是阴阳。

如果说整个宇宙的各种事物,都有一种通用的运行模型的话,那么“阴阳”,就是这个模型里面的,其中一组底层编码,因为世间一切都可以按照阴阳的特性来归类,这个很好理解。

比如: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男为阳,女为阴……而且还可以无限划分下去。
 
一般来说,“阳”代表事物具有动的、活跃的、刚强的等属性的一方面,例如:动力、刚强、活跃、兴奋、积极、光亮、无形的、机能的、上升的、外露的、轻的、热的、增长、生命活力等等。
 
而“阴”则代表事物的具有静的、不活跃、柔和的、等属性的另一方面,例如:静、柔和、抑制、消极、晦暗、沉降、有形的、物质的、下降的、在内的、重的、冷的、减少、肉体等等。
 
以上阴阳特性,是总得来说的,而且如果要无限划分的话,阴阳又是在同一事物中做比较得出来的,比如属于阴性的女人还能分女汉子和小女人,而女汉子则为阴中之阳,小女人为阴中之阴,这就属于是阴阳的无限划分。
 
中药也具有同样的阴阳特性,我们先看一段内经里面的内容。
 
《阴阳应象大论》记载:
 
1、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躁,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2、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于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

3、阴味出于下窍,阳气出于上窍。
 
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知道,中药不同维度的功用里面,都有其不同的阴阳属性。
 
另外,《六节脏象论》中说:天给人以五气,地给人以五味。

寒、热、温、凉、平为药之五气;酸、苦、甘、辛、咸为药之五味;

气为阳,味为阴。其气厚者,为阳中之阳,气薄者为阳上之阴;味厚者为阴中之阴,味薄者为阴中之阳。
 
气薄主发泄散表,气厚则发热与温。味厚则泄降,味薄则通窍利湿。辛甘发散者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渗泄为阳。

一、中药的五气(五性)

中药的五气,又称五性,即是:温、热、寒、凉、平,这是根据药材作用来分的。

药性的寒、热、温、凉、平,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
 
一般来讲,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痰热、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

而平性的中药,介于寒凉与温热之间,具有开胃健脾、强壮补虚的功效,并且容易消化,适合各类人群使用。

图片


二、中药的五味
 
中药的五味,是指药物有酸、甘、苦、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不同味道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具有发散、行气血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
 
: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甘味药多用于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帮助消化,酸味药多用于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症。
 
: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苦味药多用于治热证、火证、喘咳、呕吐、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症。
 
: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于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症。
 
另外,五味、五脏与五行的对应关系为:
 
酸味入肝,肝属木;苦味入心,心属火;辛味入肺,肺属金;甘味入脾,脾属木;咸味入肾,肾属水。
 
对药之五味与五脏,还有跟五行的内容,下一讲将重点论述,内容将会十分精彩。
 
三、中药的阴阳之用
 
中药的使用,通常会选其气味两者之中强盛者,气强者主要以气为用,味强者主要以味为用,这是一般情况。
 
以气为用者,走三焦,通清阳,属津夜,归前阴(小便);以味为用者,走五脏,通六腑,属血夜,归后阴(大便)。
 
另外,中药有气味浓薄不同,轻重不等,寒热相杂,阴阳相混,或气一而味殊,或味同而气异。
 
味之薄者为清阳,清阳出上窍:味之厚者为浊阴,浊阴出下窍;如气之厚者为阳;气之薄者为阴。因有气之薄者为阴,所以有茯苓利水下行的作用。
 
清阳者发腠理,实四肢,清之清者也。浊阴走五脏归六腑,浊之浊者也。清中清者,养荣于神,浊中浊者,坚强骨髓。气为阳、气浓为纯阳,气薄为阳中之阴,气薄则发泄,气浓则发热。
 
所以,中药的阴阳各自有不同的运动规律,不可完全混淆套用,应因性而辨,因辨而用。下面拿几味中药来举例说明:
 
茯苓淡,为在天之阳,阳当上行,但为何能利水而泄下?内经云,气之薄者,乃阳中之阴,所以利水而泄下,然而泄下亦不离阴之体,所以入太阴。
 
麻黄之甘,为在地之阴也,阴当下行,但为何能发汗而上升?内经云,味之薄者,乃阴中之阳,所能以发汗而上升,然而上升也不离阳之体,所以入太阳。
 
附子气味俱浓,其性热,乃阳中之阳,故经云,发热。
 
大黄气味俱浓,其性寒,乃阴中之阴,故经云,泄下。
 
淡竹乃阳中之阴,所以利小便。
 
苦茶乃阴中之阳,所以清头目。
 
另外,中药在使用的时候,还有一个奇妙的地方,那就是同一种药或者同一种处方,当用量不同时,会有不效果,甚至能达到相反的作用。这个我们称之为:中药的阴阳转化之用。
 
还记得王洪图在讲《内经》时也曾感言,治疗失眠与多眠用的方子是一样的都很有效,但剂量却相差很大,就是这个道理。
 
常言道物极必反,就是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了。
 
比如咖啡,少量喝时能促进睡眠,多量喝时就是兴奋了。但又有一些人因体质不同,多喝时促进睡眠,少喝却兴奋,这是一个很奇妙的事。

所以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中医开处方一定是因时因地因个人体质等不同,开出具有针对性和个性化的处方。 
 
笔者曾在一本医书上,看到过一位老中医说的话:中医不传之秘在于药量,同一种中药,用量不同,作用不同,甚至有绝然相反的功效,个体不同,剂量也会不同。
 
下面我们再拿一些中药来举例说明,例如:
 
柴胡——在小柴胡汤中为君药,用量大于其它药一倍有余(能透邪外出),而在逍遥散中为臣药,用量与各药相等(起疏肝解郁作用),在补中益气汤中为佐药,用量极小(取其升举清阳的功能)。
 
白术——常用量能健脾止泻,大剂量用至约30~60克,则能益气通便。
 
红花——少用可养血,稍多则活血,再多甚至能破血。
 
薄荷——用约3克时有疏达肝木的作用,用至约15克以发散风热,清利头目。
 
桂枝——用量不到5克时,取其温通阳气,增加膀胱气化功能的作用;用至10克时,则温经散寒,解肌发表,以祛除在表之风邪。
  
枳实——小剂量能使心脏兴奋,大剂量使之抑制。
 
中药有很多这种奇妙用法,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中医治病的根本不是病,而是人,所以每个个体的差异不同,用药剂量也会不同。
 
所以,中医之所以难学,就是因为要在生命本身在运行的过程中,用变易的思维解决人本身的偏性,这里要考究很多因素,对很多东西都要了如指掌,不然治疗效果就很差,甚至起到相反的效果。
 
像西方医学那样,“治病”跟流水线的工厂一样,而实际来说那根本不叫治病。我相信西医以后一定都会被人工智能给取代了,因此西医们以后极有可能会失业,笔者放言在这里,以待留以验证!
 
最后,我们再说一个:择时服药的阴阳之用
 
我们知道,人在白天黑夜,各个器官组织分工不同,而且中医用药需要顺势利导来排除邪气,所以我们在用药的时候,会根据药的功效来选择最合适的时间来服用。
 
下面我们举一些例子来说明:
 
1、发汗解表药宜午前服用。
 
中午前为人体阳中之阳分,此时可以发汗,增强药效。因为用汗法通常都用于表症,太阳病用汗法,用汗法把邪气排出体外,中午前阳气最旺,人体的气血能量都是向外的趋势,所以顺势利导用汗法把邪气排出体外。
 
另外,王好古也在《此事难知》中说:“汗无太早,非预早之早,乃早晚之早也谓当日午以前为阳之分,当发其汗。午后阴之分也,不当发汗。故曰汗无太早,汗不厌早,是为善攻。”
 
2、益气升阳药宜午前服
 
同样的,午前为阳气升发向上的趋势,如果疾病在上在表,那么这个时间投以升浮之药,有利于阳气的提升和祛除病邪。
 
3、催吐药宜清晨服
 
吐法,需要用药力向上推送,所以清晨这个时间服药,借阳气上升外达之机,加强药物上达外透之力,使邪外出。
 
4、利水渗湿药宜清晨服用
 
清晨这个时候,人体的胃里面已基本排空,投以气分利水之药,便于体内吸收,加之人体此时阳气渐渐升发,走三焦通六腑,气化水湿之邪,降于前阴走小便。所以,这个时候服药,有助于机体气化水湿,以增强药效。
 
结束语:
 
这次的文章主要是大体上概述一下,中药总的阴阳属性和阴阳之用,还有总的原则。由于个人能力有限,不能尽善尽美,更多中药的具体用法,还有相关知识,后面会不断丰富。下一讲,我们重点解读中药的五味、五色、五行还有五脏他们之间的联系,以及在治病过程总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