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使用的阴阳辨证

 QG8622 2020-08-12

    (图片来源于网络)

都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中医讲究阴阳平衡,那么中药呢?其实中药也讲究阴阳。

中药的四气五味

《神农本草经》序录云:“药有酸咸甘苦辛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每味药物都有四气五味的不同,因而也就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浙江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黄双玲介绍,四气就是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药性,又称四性。四气之中有阴阳含义,寒凉属阴,温热属阳,寒凉与温热是相对立的两种药性,而寒与凉、温与热之间仅程度上的不同,即“凉次于寒”“温次于热”。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由药物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不同反应和所获得的不同疗效而总结出来的,它与所治疗疾病的性质是相对而言的。一般来讲,寒凉药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滋阴除蒸、泻热通便、清热利尿、清化痰热、清心开窍、凉肝息风等作用;温热药具有温里散寒、暖肝散结、补火助阳、温阳利水、温经通络、引火归原、回阳救逆等作用。

所谓五味是指药物有酸、甘、苦、辛、咸五种不同的味道,不同味道具有不同的治疗作用。

辛:具有发散、行气血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

甘: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和缓急止痛的作用。甘味药多用于治正气虚弱、身体诸痛及调和药性、中毒解救等几个方面。

酸: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酸味药多用于治体虚多汗、肺虚久咳、久泻、肠滑、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带不止等症。

苦:具有清泄火热、泄降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苦味药多用于治热证、火证、喘咳、呕吐、便秘、湿证、阴虚火旺等症。

咸: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的作用。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的药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药多用于治大便燥结、痰核、瘿瘤、癥瘕痞块等症。

中药的官职

中医开方,少则四、五味,多则数十味,那么多味药并不是都用来治疗疾病的。它们需要分主次。

《素间·至真要大论》:“主病之调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方中通过用古代国家体制中君、臣、佐、使的等级设置,以说明药物在方的主次地位与相互关系。药中有上中下三品,分别对应君、臣、佐、使。

君药:君在古代指最高统治者。在中药中是起主要治疗作用。

臣药:臣指辅佐君主的大臣。在中药中是辅助君药加强其治疗作用的药物。

佐药:是佐助药,配合君、臣药以加强治疗作用。

使药:是引经药,能引导方中药物的药力直达病所。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偏,通过合理的配伍,增强或改变其原有的功用,调其偏性,制其毒性,消除或减缓其对人体的不利因素,三品彼此相互配合、制约,以使药品发挥最大功效。

(谢文竹 王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