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晋祠

 书飘香逸 2020-09-14


三晋之胜,以晋阳为最。而晋阳之胜,全在晋祠。水秀山明,无笔无墨图画。鸟语花笑,有声有色文章。
国庆期间,特地前往距太原市西南25公里处的悬瓮山脚下,一览:绿水碧波绕回廊而鸣奏,红墙黄瓦随树影而闪烁,悠久的历史文物与优美的自然风景,浑然一体的三晋名胜晋祠。
下车后,随涌动人流,从晋祠公园北门,沿园内幽静芳香之路,穿参天大树,经千姿菊花,略亭台桥榭,宛延前行,直奔久负盛名的晋祠博物馆。
在熙熙攘攘人流的簇拥下,怀着对晋祠的憧憬、景仰,进大门后,兴步水镜台,过会仙桥,略金人台,穿对越坊,绕献殿,扫钟鼓楼,品鱼沼飞梁,仰圣母殿。
水镜台,其名取自《汉书》名句“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寓意为善恶忠奸尽人皆知。从建筑学角度来看,它体现了殿、台、楼、阁四种风格。从东边看去,上部为重檐歇山顶,它像座楼;下部为宽阔的宫殿形制,它又是殿。从西边看去,上部是单檐卷棚顶,像座阁;而下面又是宽敞的高台。“笙歌韵管弦,皆是写炎凉世态;艳质回风雪,罔非传冷暖人情”详尽地记述了它的悠远历史。
会仙桥,传说是晋祠人罗洪先和仙女相会的地方,因此得名会仙桥。某天,罗来到晋祠,信步走到智伯渠上的木板桥边时,见桥的西头有一手携竹筐的农家少妇,衣着得体,鬓发如云,貌似罗缚。罗不由地随口吟出赞美的诗句:“世人常夸西施美,余视娇妇胜西施”。
金人台,又称“莲花台”。它中央是座琉璃瓦小阁,四角各立一尊铁铸武士,身披铠甲,十分英武。
献殿,则是供奉圣母祭品的享堂。此殿,没有用一颗钉子,全部都是用木头和卯榫修筑而成。面宽3间,进深4椽,单檐歇山顶。前后檐明间敞门,四周无壁,只是在槛墙上安直棂栅栏,从形制上看很像一座凉亭。殿顶架构极为简洁,梁身不弱不肥,简单轻巧,四角构造合理,坚固耐久。殿内敞朗,檐头舒展,给人以稳健舒适的感觉。献殿的独特构造,也可使贡品长久不坏,被称为天然的冰箱。
十字形鱼沼飞梁,是进入圣母殿的通道,也是晋祠古建中的又一国宝。从高空俯视,它很像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鸟,故名“飞梁”。又因沼中多鱼,故又名“鱼沼”。鱼沼中共立有34根八角石柱,柱底均为覆盆莲瓣柱础,为北朝遗风。据《水经注》记载,北魏时此桥就存在。这种十字形结构的桥梁,应该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雏形。
宏大的圣母殿,是晋祠的主殿,在整个祠庙中,处于唯我独尊的地位,是晋祠现存规模最大、最古老的建筑,也是晋祠三大国宝建筑中历史文化价值最高的建筑。殿内供奉的是西周时期周武王的妻子、姜子牙的女儿、周成王和唐叔虞的母亲邑姜。
从建筑艺术看,圣母殿的结构和形制很独特,重檐歇山顶,周围设有围廊,面宽7间,进深6间。大殿前檐的八根廊柱上,各饰木雕盘龙一条,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它们怒目利爪,栩栩如生,距今近千年,鳞甲须髯,仍跃跃欲飞,不能不叫人叹服木质的优良与工艺的精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木雕盘龙。广阔的大殿内,竟无一根明柱。使得前廊和内殿的空间显得既宽阔又高深。当然,圣母殿又是晋祠楹联匾额最为集中的地方,楹联5副,匾额20块,款款立意鲜明而深长,书写和雕刻手法极为精炼的上乘佳作。
这里特别提一下,圣母殿内43尊彩塑是晋祠文物中的精华,也是我国古代泥塑艺术的珍品。塑像大小如真人,排列组合形式有如宫中情景,是宋代宫廷生活及等级制度的真实写照。她们各司其职,无一雷同。主像圣母邑姜,高2.28米,头戴凤冠,身穿莽袍,霞被珠璎,凝神端坐于中央,一副主人贵妇的仪表气质。其余塑像,或梳妆,或洒扫,或奏乐,或歌舞,形态各异,形体丰满俊俏,面貌清秀圆润,眼神生动,衣纹流畅,真是巧夺天工。她们口有情,目有神,姿势自然,仪表各异,逼真地反映出宫廷侍女内心世界的喜怒哀怨。令观者酸楚痛切,引发情感共鸣,不愧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晋祠古木众多,若论树龄之长,景区已经看过多株唐槐,树龄都在千年以上。但树龄最长的,就数植于周代的圣母殿北侧的齐年柏了。古柏树龄已有3000多年了,高10余米,干粗两围,侧身斜依于圣母殿顶上,与地面形成45度夹角,酷似卧龙。当年欧阳修来到这里,曾以“地灵草木得雨润,郁郁古柏含苍烟”的诗句歌颂它的苍劲古老。
踱步圣母楼后,随殿旁石级逐级而上,经公输子祠,入吕祖阁,品读书台,钻老君洞,探云陶洞,访三台阁,折朝阳洞,缓步待凤轩,移步景宜园。随地势自然综错排列,以崇楼高阁取胜。步步是景,处处是宝。品味洞阁台祠,休闲绿荫古树。回望攒动人流与古老建筑的交融、得体,不由使我感慨万分。晋祠确是集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返身善利泉亭、松水亭、莲花池,研读廊碑,进祠拜唐叔虞,上钧天乐台,入庙拜关帝,抵三清洞,历东岳祠、文昌宫。领略亭、池、碑、祠、台、庙、洞、宫的自然融合,人文与历史的交融,感受着晋祠的博大与精深。
沿智伯渠,溯流而上,再过会仙桥,观胜瀛楼,进傅山纪念馆,经三圣祠、真趣亭、不系舟、碑廊、达难老泉亭、台骀庙、水母楼,这里楼台计峙,泉流潺绕,颇具园林风韵。左折难老艺苑,王琼祠,入子乔祠与晋溪书院,历董寿平美术馆。
驻足难老泉,水的清澈真令人叫绝,无论多深的水,只要光线好,游鱼碎石,历历可见。水的流势不大,清清的微波,将长长的草蔓拉成一缕缕的丝,铺在河底,挂在岸边,合着那些金鱼、青苔以及石栏的倒影,强成一条条大飘带,穿亭绕榭,冉冉不绝。当年李白来到这里,曾赞叹说:“晋祠流水如碧玉”。当你沿着流水去观赏那些亭台楼阁时,也许会这样问:这百余间建筑怕是在水上飘着吧!
从难老泉东行数十步,有一水潭,水潭西壁半腰有一石雕龙头,清冽的难老泉水从石雕龙头喷出来,落入一和尚所托的钵中,然后下注水潭,形如白练,叮咚作响,如拔古筝,似吹洞萧,把人引进一个极为幽静的境界之中,妙不可言,怪不得人们会说“碧玉”来形容水流的婉曲多姿,真是太贴切了。
最后,观翰香馆、舍利生生塔、大雄宝殿及十方奉圣禅寺,研读唐华严经石刻廊碑。登塔远眺,晋祠全景历历在目。
晋祠匆匆之游,既领略了亭台楼阁桥榭古朴建筑的精巧构造,又赏析了历代文人墨客遒劲有力、雄厚飘逸的真迹。在难老泉叮咚不息的流水声中,感知了傅山先生的学术成就对后人的影响,同时,董寿平大师的洒脱之作,也潜移默化中感染着不懂画技的我,更了解到剪桐封弟的历史源缘。晋祠确实是我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