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肝一直是我对北京传统饮食印象不佳的源头。十几年前头一回去,早上看完升旗往王府井那边溜达,见一早餐店就进去了,先要了份烧卖,然后看前头有人点了炒肝,很是好奇也要了一份。盛出来一大碗糊糊我现下已经记不得是什么味道,甚至记不清里边究竟有啥,反正一半都没吃完就扔那儿了,捎带着烧卖也留了不少。 往后就一直心有余悸,逢人就说这炒肝真没法吃。可心底里,随着时日的推移,印象的淡去,却一直想着是不是要再挑战一回?也许我的口味换了心态变了风水好了气运升了一切都会更合适一些? 我表哥对此是无法理解的,炒肝多好吃啊!他每天早饭就是好这一口。我也查了查炒肝到底是什么玩意儿,里边有少许猪肝和大量猪肠子,按说也都是我爱吃的东西啊!怎么上回就那么拒绝接受呢?看来确实是有必要再吃一回。 要吃,咱就挑口碑好一些的地方吃。早上天没亮就跑出来,又是公交车走了好几站,到地方也还是黑漆嘛唔的。 话说这次出门我蛮诟病丫头安置的住处跟吃的玩的都差太远,离地铁都那么远,只能挤公交。每天在路上都要耗费两个小时左右。 炒肝的标配是包子。还记得庆丰包子不?就是一碗炒肝,六个包子,再加一碟子芥菜。今儿包子的好坏暂且不说,还是继续聊聊对炒肝的感受。 又是一碗糊糊盛在面前,忍不住凑上去嗅了嗅,心底里的阴影还是没法彻底释去。先拿勺子搅和搅和,搅起不少肠子和猪肝来,然后舀起来搁进嘴里。 丫头坐对面仔细端详着我的表情变化。大概是被我一贯念叨着也有点先入为主这炒肝的可怕,所以是有点期待,又有点紧张,还有点退缩,仿佛我这儿只要一皱眉头,她就会立刻撒腿跑出店去似的。 看我连吃几口还点头,她才放心的接过去品尝。这货真蛮对胃口,我猜之所以前后两次感觉完全不同,一个可能是我真的进步了,升华了,高级趣味了,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了,终于领悟传统文化的魅力了。 还有个可能,就是上次那家店做得炒肝实在太蹩脚了! 这种事其实经常遇到,某些人的某些好奇心往往就被拍死在第一次尝试上,从此一生黑。很多人都知道“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句话,但同样很多人却都不知道自己只是偶然的遇人不淑而已。 所以一次失败的尝试并不能代表一切,面前这碗炒肝很好的证明了这个议题。 你说北京那也算是中国数得上号的都城之一,那自古就是有见识的地方,偏偏对下水情有独钟。郭老师夸过:“我吃得可讲究,早饭炒肝,中午饭炖吊子,晚上吃卤煮。”这回我可算是吃全了。 卤煮是肠子跟猪肺一起炖,大栅栏陈记。炖吊子是肠子加肺加心,砂锅居。 炒肝就是猪肝加肠子,所以这个梗就是“够骚气!” 可爱吃下水的人,喜欢的不就是这骚气吗? 写这篇东西时候查资料,查到说我们去的这家店属于“抽了疯才会去”的店,有一个大爷吃了一口炒肝就直接把碗扣在桌上(在北京风俗里这就是对食物极度不满意的表示),说北京人喝炒肝真不来这店,蒙蒙游客还差不多。 行吧,我就是一游客,不过我吃起来还算对胃口的店居然在北京本地人心目中如此之差,那上次我没福分消受的那家店又得是差成什么样子?而那些在北京本地人心目中值得去吃的炒肝,又能好吃到怎么一个地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