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运动,更教学生成长

 杞乡青年 2020-09-15



如今,创新教学形式与内容,鼓励引导学生彰显个性,帮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习得体育技能、培养运动兴趣,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

随着体育教育越来越受重视,如何补上体育老师队伍建设短板拓展他们的职业成长空间,激发他们的教学活力与潜能,也成为提升体育课质量的发力重点。

在教师节前的一个周末,北京的滕女士和几个小学同学一起来到宣武体育场,看望已退休的小学体育老师王老师。见到老师,说起当年的校园趣事,大家仿佛又回到了少年时代。这群已毕业20年的同学,曾在北京市大木仓小学(现西单小学)跟随老师学习垒球。球场上一起吃过的苦、尝过的甜,还有老师生动的教学,都令大家难忘。垒球陪伴着他们成长,联系着师生情谊,成为一生的财富。

勤于付出、乐于奉献,和学生打成一片,像王老师这样的老师,也是很多人成长中的体育课记忆。

体育老师数量亟待补充,质量也需提高

“小学缺少体育老师的直接原因是开课数相对较多。”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研院体育教研员介绍,小学一、二年级每周4节体育课,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每周3节,而高中阶段每周只有2节。“近几年,不少中小学都在加大体育老师的招聘力度,但距离实际需求仍有差距。”

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认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是体育老师的主要来源,但上岗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一个新老师来到学校,如果3年没有变化,5年就会退化。在几个发展的关键期,要持续进行全方位培训。”

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在提升

左手摁着篮球,右手撑着地板,15秒后左右手动作互换……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篮球队队员、初二学生认真地进行着体能训练,队友在一旁将训练场景拍摄下来,准备发到微信群里打卡。“疫情期间,学校篮球训练无法正常开展,为了让队员保持训练节奏,我们要求队员每天在微信群中打卡。现在,节假日也沿用这种方法督促训练。”学校体育教研组组长介绍。

体育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应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此外,“各地适合开展的体育项目不同,每位体育老师精通的项目也不一样,应有针对性进行差异化教学,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热情。”

近年来,除了学历上的要求,体育老师的综合素质越来越受重视。在很多学校招聘体育老师的环节中,笔试包括教育心理学、体育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等综合内容;面试不仅考察专业技能,还特别关注语言表达和课堂教学能力。“整体来看,体育老师的综合能力在不断提升。”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教研院体育教研员介绍。

体育老师不仅是体育项目的教学者,更是“育才造士”的重要力量。已经82岁的王老师每周末还会到俱乐部指导孩子和年轻教练。在他的课堂上,总能见他对学生竖起大拇指。他善于观察每个孩子的变化,把夸奖挂在嘴边,就算是学生动作做错了,他也会笑眯眯地纠正,从不大声训斥。

课堂上以鼓励为主,这是王老师的教学风格。“小学的孩子爱玩爱闹,教学不能过于严厉,要充分了解他们的心理。”王老师说,“体育不光要教会孩子们技能,更要教会他们如何做人。”

体育老师的角色在悄然改变

近年来,随着家长对孩子体质健康更加关注,社会上各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校园里,体育老师也受到更多重视。“现在家长对体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刻,对体育老师的认识也在发生改变。”

同时,体育老师在校园中的角色也在悄然发生改变。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介绍,随着校园文化生活的丰富,不少体育老师成了多面手。在德育工作、安全工作以及校园整体活动等方面,体育老师的身影越来越活跃,“不少优秀的体育老师凭借自己的努力在更高层级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教科院体育教研员说。

在北京陈经纶中学帝景劲松分校体育教研组组长看来,上好体育课是体育老师获得认可的前提。“照本宣科也能完成教学任务”,但她认为,这并不是对学生负责的做法。有一年寒冬,尽管要冒着刺骨的冷风跨校区上课,但她和同事们还是坚持把体育课上到了期末考试前一天。“体育课锤炼学生意志,作为体育老师我们不能先叫苦。”

北京市朝阳区教研中心体育教研员认为,体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他说,曾有一位校长向他讲述了体育老师为学校带来的惊喜,在该校一年的科研专项申报中,体育老师提交的项目占了一半多,学生的体育成绩上去了,还有了全方位的成长。“先有作为,自然就会被重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