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文坛]熊昭的随笔《我们通过什么悦读世界》

 黄石新东西 2020-09-16

       一日市内开车,随着拥堵的车流,我走走停停,窗外一家店面的一排文字瞬间吸引了我:“我愿以面包阅读世界。”本来连日来累积的情绪,忽然间被这段文字融化,消失无踪,心中反复咀嚼着这句话,是谁想出来这么诗情画意又富有哲理的句子?  

回到家中,我随即在网上搜出了这句话,发现出处竟然是台湾的一位面包师傅——吴宝春。点开他的介绍,我才了解到,吴师傅创建的这个面包品牌,吴宝春麦方店,始于2010年,至今在台湾仅有两家店面。麦方就是面包的意思,因为包含用心、感恩、希望,而征服了口味挑剔的消费者。作为一个亚洲人,他曾经获得国际面包大赛金奖,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做的面包都有什么独到之处呢?喜欢吃面包的我,又点开了当当,搜出了他的《吴宝春面包秘籍》,当即下单购买。书刚到家,就被小女儿拆开了,见她靠在沙发,很认真的一页页翻阅,好像真的看懂了似的。我问,看得懂吗?她摇摇头,大概是上面的图片吸引了她。我接过书,翻开扉页,一张照片和一行小字,跃入我的眼帘——冠军只是当下,学习才是永远。内扉页上“让我们,通过面包悦读世界。”让我久久凝视,阅读和悦读,虽然只是只字之别,可内涵却是天差地别。这样我更想了解,吴宝春的面包和他的人,他是带着怎样的心境去做面包,又是如何成为大师的。  
于是,我对小女儿说,这是世界面包大师吴宝春师傅写的书,他做的面包获得了世界金奖,想看一看他做的面包吗?她惊奇地瞪大眼睛,说好啊!于是,我和糖糖一起,竟然一字一句地读着吴师傅各种做面包的流程,蜂蜜核桃面包:将面粉、水、砂糖、麦芽糖、全蛋液倒入搅拌机,慢速搅拌3分钟……哇,散发特殊甜味的蜂蜜核桃面包出炉了!闻一闻,你闻到了什么味道,她凑近书,哇,我闻到了蜂蜜的味道。看似枯燥的流程,竟然让我给她讲了一个又一个,在这期间,我们凭着无穷的想象,在面包王国溜达了一圈。  
虽然是一本教做面包的书,可是每种面包的介绍前都有吴宝春的一段诗意文字,甚至还有林青霞为吴宝春写的序《平凡的不凡》。对于不会做面包的我,买来这样一本不是给新手学做面包的书,难免会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可当我闲下来,细细品读吴宝春的文字,字里行间传达给我的却是每一次的动容。  
“做出好吃面包的秘诀是什么?常常有人这样问我。其实,这也是我一直在寻找的答案。两度参加世界面包大赛是我的寻道之路,抵达终点后我终于明白,答案并不在冠军奖杯里,而是藏在沿途每一次的跌跌撞撞和柳暗花明里,握住奖杯时,我更真切感受到过往失败的可贵。”吴宝春把做面包这个兴趣当成了终身的事业,从一个没文化没背景的小人物,到到达金字塔顶端的人,他背后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书中提到过他的过往,物质的匮乏,环境的恶劣,却并没有让他成为一个抱怨、低沉的人,反而让人觉得他一直很享受和感谢那些曾经。也是因为童年的经历,融入了他的面包,对母亲深沉的爱和感恩,记忆中母亲做的桂圆糯米糕的香味,促成了他的冠军作品酒酿桂圆面包和荔枝玫瑰面包。这背后那些温柔的牵绊,让世界认识了他。作为一个母亲,我在想,我又能留给孩子怎样的牵绊和怀念。说实话,从小,我极少感受到母亲的爱,她是一个严苛的人,有控制欲,总是会指责你的不足,却从不表扬你。幸而我有一个温柔的父亲,是他带着我阅读,去外面撒野,去包容我的不足,让我这样健康的成长。所以成人后,尽管我极力摆脱母亲的影子,却发现有时自己也会变成那样的人,动不动就为小事而暴躁生气,动不动就喜欢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在做母亲的这些年中,我总在想自己为什么要这样做,怎么做才能更好,尽管我不是一个最优秀的母亲,但是我也在努力去改变自己,让自己不断改变,成为自己希望成为的人。只希望,孩子们成人后不会太过于埋怨我这个做母亲的。无论是做母亲也好,做老师也好,我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变得比我好,至于教出好的孩子的秘诀是什么,就像吴宝春做面包一样,大家都在追寻一个答案,都在跌跌撞撞中不断摸索。对还是错,只有时间才能检验,只有光阴才能给出答案,在这个过程中,我依然不会停止追求。  
“做面包是件很有趣的事,自己的品味、性格、都能融入面团中,赋予它活力和生命力;而用心灌注的面包,又会反馈你新的灵感和思绪。”育人也是如此吧。我喜欢当老师,是一直的梦想,源于自己对老师的不满,我一定不要成为这样的老师。有了孩子后,更能体会到吴宝春这句话的精髓,我希望培养出一个和我很像的孩子,当我用心的教育她,关爱她,她回馈给我的是更多的快乐和幸福,所以,在我看来,教育是件很有趣的事,是一个人灵魂对另一个灵魂的触动,是一个灵魂到另一个灵魂的传承。  
当然前提是,这个灵魂是有趣的,充满活力的。吴宝春师傅因为做面包开创了他的“第二人生”,法国面包就像白米饭,看似朴素,但和不同食材搭配,就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这些除了是因为他遇到良师的指点、自己的苦练之外,还因为有其他朋友领着他品尝人生,才开阔了他味觉上、视野上和心态上的品味能力,对面包才有了更立体的认知。他在朋友的引领下,听古典音乐、吃美食、品红酒,到日本学酿酒,学二胡,打开了对自我的界限和认知:“原来这些东西是我喜欢的!”“原来这些东西可以帮助我创作!”“原来这些东西让我的生活更精彩、更丰富。”“我期许做一个永远让自己和别人都无法预期的人,不管哪个阶段、哪个角色、哪个身份,都能扮演得很好,更永远深深以当一个面包师傅为荣!”在我二十多岁的时候,一定想象不出,我今后的模样,甚至觉得30岁一定很可怕吧,到了30岁也会想,四十岁的人是不是就什么都可以随遇而安了,无欲无求了。如今41岁的我发现,自己还可以重新学习,这是以前的我都无法想象的。这几年,我接触了心理学,考了二级资格证以后,更是感觉心理学的玄妙,特别是利用绘本来治愈人的心理,像日本就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利用绘本做心理辅导。买了一些书,自己在家自学研究,更是觉得大有可为。在朋友的带领下学习茶艺,在泡茶中,让自己静下来,虽然手法不尽如人意,但发现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泡出的茶都别有一番风味。心想育人,虽然看似一成不变,可孩子天天在变,因为我接触的这些,让我的教育观念和思路有着天壤之别,培养一个好孩子的秘诀是什么?这其中的技巧需要像泡茶一样,和做面包一样需要我们自己慢慢体会。  
我通过什么去阅读世界?这是我看到路边那句话的时候就想到的,此刻,看完吴宝春师傅的书,我也将“阅”换成了“悦”,我通过什么悦读世界?我喜欢孩子,因而喜欢上了教育,我有两个孩子,也有一群带着孩子教育的老师们,因为孩子,我们都走到了一起,因为孩子带给我们欢乐和成长,也因为孩子我们重新审视自己,不断重新定义自己。让我们,通过孩子悦读世界。“我并不害怕,把所知道的一切公之于世,就会失去自己的优势。因为做面包虽然不能缺乏知识和技术,但光是如此仍然不足,它还含有情感的部分,就算我把知识和技术公开,我依然保佑我的风格、特色,因为那面团里会融入属于我的个人的独一无二的情感,要从老面和产品中变出什么花样,都在我的手掌之中。而你,也和我一样。”当我特地从上海花几百块代购,品尝了吴宝春师傅在上海开的唯一一家麦方店里的冠军面包,我更是深深地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面包还可以,但不是吴宝春师傅亲自做的,我品尝不出属于他独有的味道,这是唯一的遗憾。有生之年我真想去一回台湾,品尝一下他亲自做的面包呢。  
当我们通过孩子悦读世界的时候,知识和技术是可以模仿的,经验是可以传承的,但难以模仿的是我们个人对孩子独一无二的情感,以及我们个人的风格和特色。只有你的教育融入了这些,才有了灵魂。只要你愿意,你也能!

熊昭,女,中学高级教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湖北小学语文学科优秀教师,黄石市德育先进个人、优秀教师,黄石港区名师,武黄路小学副校长。闲暇时,喝茶,写作。已有多篇随笔在《教育文摘周报》《湖北教育》《湖北青年报》《黄石日报》《东楚晚报》发表。

《新东西》编辑部

主     编:向天笑

征稿启事:

1 、原创首发,诗歌(除旧体诗词外)、散文、小说、评论、收藏、书画等作品,拒绝一稿多投。百字内简介加个人清晰生活照一张。

2、作者文责自负,如有抄袭侵犯他人权益,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连带责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