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营养》 林文采博士的亲子教育课 --心理营养,孩子一生的底层代码! 领读人:沈红 安全感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我们成长过程中通过很多次成功经验积累而来的。因此,培养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一点是让孩子在生活中多为自己作主做事情,比如说自己吃饭,自己穿衣服,自己收拾书包等,让孩子积累经验,获得自信。 爸爸妈妈不在身边时,孩子需要一个能给他带来安全感的人或物,这是一种精神上的安慰物。妈妈或主要养育人的情绪是否稳定,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否融洽,和谐,安全,如果这两点做的越好,那么孩子吸收的安全感越快越多,这种非常需要过渡性重要他人的行为,也会越早的消失。 在口手敏感期孩子会出现吮手指,但过了这个敏感期之后,仍然吃手,而且手哪怕是又红又肿,还继续吃(长大了有可能会出现抠手指头或者咬手指甲),其实都是一种焦虑,因此这种情况和年龄没有关系。孩子用吃手来解除焦虑,焦虑的原因有可能是和重要他人在一起的时间不够;也有可能是重要的他人自己很焦虑,虽陪孩子的时间够,但是会把焦虑传染给孩子;还有些更大年龄的孩子(上学的孩子)吃手呢?有可能是他面临了很大的压力,他难以去应对。 想知道怎么帮助吃手的孩子,请听音频 ☝ ![]() 大量观察发现,父母亲对孩子力量的掌握,知识的学习一般都很有耐心,但是对于孩子情绪的学习,父母亲却没有那么多耐心。基于我们的一个错误认识,就是孩子有负面情绪不好,所以我们会觉得让孩子没有负面情绪的妈妈才是好妈妈,如果孩子表现出胆小,生气,嫉妒,我们就会认为自己这个妈妈当的不够好,于是总是会企图避免或是掩盖孩子有这些情绪。 观察了解孩子的自主选择。不评价不贬低。 留意孩子对批评的反应,及时调整语气态度与方式方法。让孩子感觉自己只是被批评,而不是被拒绝,妈妈批评不代表妈妈不爱我,不要我。 正面教导,不发泄自己的情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