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版《道德经》第五章,圣人为什么要把人当刍狗呢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0-09-16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欲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仁,是儒家提倡的比较高级的道德伦理标准。

仁与地天泰卦有关系。为什么说与地天泰卦有关系呢。

“仁”字,左边是一个人字。而右边是一个二字。二字上边一恒短,为地,下面一恒长为天,地在上,天在下,就是地天泰卦。为何天在下呢?实际原本乾为天,乾卦就是代表太阳的。从人的视角,太阳每天从东方升起,因为太阳的能量,与地球之间交互作用,从而孕育了万物,所以,这个地天泰卦就描述太阳由东方升起的画面。而仁字左边的“人”字,是喻义人要向自然学习,从而达到使人类社会发展之意。

那么,在人类社会中,“仁”的含义就是,统治者要与平民之间有着非常好的关系。或者,强者要与弱势群体之间,有着很好的关系。也是强者,或者统治者,不要高高在上,从而就能够强弱交互,促进社会的长足的发展进步。因此,仁,称为仁爱。这本是一个伟大的思想。

但是,老子这里却不提倡“仁”。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这里的仁,就是说,老子并不主张讲人情,讲人情,就不公平了。天地不仁,就是天地没有仁心,天地是无情的,看待万物,就像是祭坛上用的草狗一样。那么,圣人学习天地之道,也没有什么仁心,也不讲人情,看待任何人,就像是祭坛上用的草狗一样,当用则用,不当用则弃之。本义就是讲,圣人对人,要公平对待。如果说统治者呢,就更要对人能用则用不能用则弃,不能任人唯亲。

仁字发明很早,不是孔子创造,也不是老子创造。孔子和老子,对仁的理解是完全不一样的。那么,我的理解,可能和孔子,老子的理解,也是不一样的。我认为,仁字,就是取象地天泰之卦,是强弱交融之意。

“仁”本是强者应该具备的修养,我想,这是造字者的本意。

所以,古有仁政爱民之说。仁,造字者的本意就是要统治者对民众爱护体恤,要看重臣民,把臣民捧起来。但孔子的君臣论,最后发展了几千年,却成了帝君高高在上,而臣民却委屈于下,反而影响了社会的发展。或许是孔子把“仁”讲歪了吧。我对孔子的言论几乎没有看过,所以,不晓得孔子究竟是怎么想的。

我以为,老子这里的不仁,也是一种仁,是不仁之仁。

人是自私的,人是有感情的,人是有贪心的。仁,在运用过程中,搞不好,就变成了任人唯亲,拉帮结派,唯利是图,勾心斗角……所以,老子就提出了“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的圣人为人和用人标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