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卧虎湾】任志民:端午节与母亲的“约会”●节气专稿

 我的卧虎湾 2020-09-16
我有平台,你有故事?
就算晚一点也没关系,真的没关系
欢迎关注平台,底部可以留言
投稿:308286678@qq.com


卧虎湾藏龙卧虎,群英会聚贤群英!



光阴有鉴,日月如梭。又是一年端午节,想起与母亲的“约会”,我感慨万千。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半个世纪前的今天,我出生在晋南黄土高原的一个普通院落里。这一天,人们都要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在屋檐上插艾叶,有时还要佩带香囊、在手腕上缠红丝线。
据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著名诗人屈原。到今天,人们已不再往江里投粽子了,但有一些活动依然保留了下来,逐渐演变成端午节吃粽子和赛龙舟等习俗。两千多年来,端午节一直是一个多民族的全民健身、防疫祛病、避瘟驱毒、祈求健康的民俗佳节。“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的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们过节的习俗却大同小异。
端午节也是纪念伍子胥的日子,有的说是为了纪念东汉孝女曹娥,有的说是为了纪念现代革命女诗人秋瑾等等,其人其事,乃将其与爱国诗人屈原相提并论,合并举行纪念,都是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在河北省赵县端午,地方官府会至城南举行聚会,邀请城中士大夫宴饮赋诗,称为“踏柳”;在山西省解州端午,男女戴艾叶,称为“去疾”;山西《河曲县志》云:“端午,饮雄黄酒,用涂小儿额及两手、足心,谓可佉病延年。”
记得小时候,每到端午节前后,母亲都要亲自用五色丝线合股成绳,系在我们几个孩子的手腕和脚腕上,叫幸福“拴人儿”,很有讲究;尤是给小孩子的五彩绳上还要缀上金锡饰物,挂于脖子上,敬献尊长。后来,才知道此俗始于汉代。
母亲手巧,也给我们制作香包,各种形状都有,有梅花、菊花的,有桃子、苹果的,还有娃娃骑鱼、双莲并蒂的,每一种都有好的寓意。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各家各户的门口,通常将挂艾草、菖蒲、榕枝艾、榕、菖蒲用红纸绑成一束,叶片呈剑型,然后插或悬在门上,象征驱除不祥的宝剑,插在门口可以避邪。也有在门口插上一束艾草代表招百福,是一种可以治病的药草,插在门口,可使身体健康。
“五月五日岚气开,南门竞船争看来;云安酒浓麴米贱,家家扶得醉人回。”各种祭祀、纪念之仪式,无非是点香烛,烧纸钱,供以鸡、米、肉、供果、粽子等。如今这些含有迷信色彩的仪式已很少见,但在过去,人们祭祀龙神庙时气氛很严肃,多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也保佑平安。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每到端午,我只想再次“约会”母亲,哪怕只是个梦,我也愿意。


(2017年5月27日星期六作于天津西青)

作者:任志民 山西芮城人 曾是一名军人 现就职于天津市西青区旅游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