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齐云山的道观随感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齐云山是道教名山,看文化的原生态,它比青岛崂山要更有味道。

  崂山靠海,青岛的海派文化的渗透,使得崂山道场多少有点腥味。

       而齐云山深居汉文化腹地,它的道场属于内敛、厚重型。

  这个恢弘的道观是我见过的最宏大的道场了。 

      它非常独特,雕像、庙堂、刻碑大多依山而建,有的与山石一体,就势而为,毫无刻意。

   

     我始终认为天的古典理念实在要打开去看,做开放式的解读。

  天始万物,地生万物,人成万物。

  天的概念和地不同,除其自然属性以外,它的整套体系都是先人造的,是古人对天的大胆假设。

   

  想想就奇特,祖先们在不同时段造就、完善了“天”这样的东西,却又来让自己的同类膜拜,让后人在社会层面上一代一代去研究、敬服。

  于是,从天伦、天序的排设,到人伦、秩序的建立,就有了依据,有了底气。 

 

  实则,天由人心而生,无心无天。

  没有天理,只有心理;没有天子,只有心里的恐惧。

  最奇妙且耐人寻味的是,天由人心而设,却又是安放人心的居所,一代又一代的造设、安放,遂成天道,

     我有个很深的成见,对道教的伪科学性以及养生、长生的荒谬看法非常坏;一言以蔽之,土里土气的莫测高深,毁人生命。

  也许是在史书里见过太多的负面例子而形成的吧。

  就文化形态看,其博大和辉煌感确确实实远不及儒佛,就是和伊斯兰教堂比,不管道观多气派,总有很低档的感觉。

 一千八百多年前,那个叫张道陵的所谓天师创立道教的时候,他想的是形成长生不老的技术和人间权威,这是道教最令人着迷之处,你看看现世的老头、老太太,有多少被包治百病的养生药丸骗到的,就知道长生不老、驾鹤西去不管多虚妄都会令人向往。

  但这也是它的硬伤,因为长生不老实在是太有难度了;不像佛教,以前世、今生、来世解了这个套。

  实际上道教也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它奉的老子、庄子那样的道仙,绝对要比孔子编编整整富有创造力,中国最古老、最伟大的思想家非老子莫属,而最瑰丽的古老文学,出自庄子之手。道教供奉的黄老之说,造就了中国历史第一个能看得见文景之治,中国的第一个盛世。其它像辩证法、五行说等等,都是人认识世界的光照。

  在齐云山观赏道教的文化遗迹,细看细琢磨,非常有意思。

据说,这“寿”是慈禧太后亲笔,摸摸有好寿运。

我真的不理解道教的后继者为什么这么没文化,这位在中国激荡的变革年代,力不从心的驾驶过中国这艘巨舰,搞到国破民困的地步而招致后人唾骂的老太婆,何来如此神通?

她自己的寿都不在自己的手心里。

      乾隆的御笔,那色彩几百年不变,经道士们渲染,当地人传为神奇。

  “天开图画”真的是大彻之语。

     黄庭坚《王厚颂二首》其二说:“夕阳尽处望清闲,想见千岩细菊斑。人得交游是风月,天开图画即江山。”

    这才是赏读自然的妙语

在山里,不一会总有鞭炮响起,那是还愿的在拜谢了。

导游说,这里请愿很灵验的;他显然比的是九华山。

   

   

    我还是喜欢放下宗教的羁绊,单纯的去看历史沉寂物,在其中去想不同时代的人言语、文化的表达方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