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坡肉与东坡家的小兄弟腾哥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又见到鲜艳如翡翠,闻之含香藏韵的东坡肉了。

    吃货最崇高的感情,是对美食的敬爱和思念。

    一见如故,过目不忘。

    去年这个时候,我们几个吟诗作文的酸人搞雅集,一个瘦高、带着眼镜的年轻人捧着碗东坡肉加入了进来。

    那肉看起来肥腻,入口即化,清冽润爽,甘香满唇。

    一桌人一抢而空。



    原本对谁说自己是古代名人的后裔,总会觉得非常可疑。

    全国排位第四十一的五百多万“苏”人,偏你这一户就是东坡后代?

    但他那别具一格的东坡肉啖一块,就觉得“腾哥”确乎就是苏东坡后代,东坡肉的真传人。

    有肉味为证。

 

    苏东坡是令人着迷的宋代大家,尤其是他的斑斓多色的人生经历,高高低低,跌跌撞撞的,并不比他的诗词逊色。

    不管是身居高位,还是断崖式的贬谪流放,他都能将自己的小日子调理得红红火火。

    他对美味、美酒的追求与情感热烈,远胜过官场兴趣,不亚于作诗赋词。

    遭贬官每到一地,到处寻酿造美酒的方子,孜孜不倦,乃至于积累十多个。尝试做出来,味怪口喷。

    他是个热爱生活到忘乎所以地步的豁达之人。

    所谓的东坡肉,其实最早就是红烧肉。

    但这一件小小的菜品,沾染了苏东坡的大名,如同含了仙气。

    传说很多。

    宋熙宁十年,苏轼就任徐州知州,遇黄河大水决堤,亲率军民奋战七十昼夜,终究保全城池。

    百姓杀猪宰羊感激,他推辞不掉,亲自指点家人做成红烧肉回馈抗洪勇士。百姓吃后,都觉得此肉肥而不腻、酥香味美,一致称赞,称它为“回赠肉”。从此,它就在徐州一带流传,并成为徐州传统名菜

    据说,苏东坡在徐州留下了四道名菜,除回赠肉外还有金蟾戏珠、五关鸡、醉青虾。

    后人将这四道菜称之为“东坡四珍”

    回赠肉还不是最终东坡肉的样子,它明显的酱色重,带有徐州地方风味的痕迹。

    三年后苏轼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

    他亲自制作红烧肉并写下《猪肉颂》诗:“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早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但此时的苏轼位卑言微,闲居一处;作诗也随性,打油诗都存。

     黄州贫富者皆不热此道菜,名声就没轰隆起来。

    九年后, 苏轼来到杭州任知州。

    他组织民工疏浚西湖,筑堤建桥,使西湖旧貌变新颜。

    杭州的老百姓很感激苏东坡做的这件好事,听说他在徐州及黄州时最喜欢吃红烧肉,于是许多人上门送猪肉。

    苏东坡收到后,便指点家人将肉切成方块,然后烧制成熟肉,分送给参加疏浚西湖的民工们吃。

    当时,杭州有家大菜馆的老板,听说人们都夸“东坡肉”好吃,也按照苏东坡的方法烧制,挂牌写上“东坡肉”出售。一时间,杭州不论大小菜馆都有“东坡肉”。后来,杭州厨师们公议,把“东坡肉”定为杭州第一道名菜 。

     杭州的东坡肉模样已经大变,酱色浅,散酒香。

     据说苏轼命将猪肉和酒烧好后给民工吃,家人误听为黄酒和猪肉同烧。误打误撞,大家吃后反而觉得更加酥香味美。



    自名为“苏东坡后代腾哥”的小苏兄弟,与朋友在市郊张集街上开了家“东坡居”,邀了几次去品尝。

    说实话,我还真惦记他的东坡肉。

    他神神叨叨的说自己有家门的秘方,我倒觉得那是他杭州学厨的误打误撞。

     把几块肉弄出那样的精美模样,也算是不负“苏东坡后代腾哥”之名了。

     有几个后代,能把祖宗的手艺承继下来,让它重放光芒的?

     有情有心有意。




    他也常发些图片,展示品茶于乡间的快乐。

    老沈就说去看看他吧,小苏人厚道。



    见我们来,腾哥大喜。

    下厨亲自弄几个菜,特意把火苗煽高,一显身手。    



     他一早就上灶炖东坡肉。

     边做边唱祖先苏轼的《炖肉歌》:“慢着火、少着水,柴火罨焰烟不起,待它自熟莫催它,火候足时它自美。”

    吃着腾哥的心意,看着他的得意和满足,那东坡肉入口就格外鲜美。

作者相关文章

彭城茶人老杨

雪美东篱煮诗听(1)

我们手绘出别一样的人生——《纯粹是小说的那些人、那些事儿》自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