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相山闲话》卷首篇:就说说这个“闲”字

 马尔的视觉 2020-09-17

前几日,八路调音台朗诵了一篇文章,题目就显现出其持论的尖锐,叫“太闲,会毁掉一个正常人”。

读着听着便有感触,就觉得关于“闲”,关于何谓“正常人”的定义,若是混淆了类别,也就糊涂了界限。

还是要为“闲”正正名。

“闲”是个会意字,从门,里面放根木头,其本义为栅栏。

词义后来便慢慢有了变化,形成了伦理道德的规范、界限的意思。《论语》里讲“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 ,就是这一用法。

“闲”定格为与“忙”相反的意思可能最晚,却最为通用。

不完全是个中性词,它含有“与正事无关的”轻微的贬义。

比如,闲人、闲差、闲聊、闲言碎语等。

码字的也都知道,散文写法有“闲笔”一说;看似多余无用,实则包裹着匠心。

很像排阵谋略上用的伏兵。

中国自古就有反“闲”的伦理传统。

族群特征很突出的一条就是“勤劳”。

只要有中国人的地方,荒地会被开垦,商场会第一个开门、最后一个闭灯。

外国人对中国人的勤劳既觉得是可敬的,又觉得是可怕的。

尤其是第一代移民,很少会追求生活享受,任劳任怨,忙着今天想明天还有啥要忙的,忙完了自己忙后代。

这是农耕社会的生存压力,安定与富足的追求,世世代代传下来的教义,凝结成了思维定势,就是要教训中国人永不能闲。

“寸金难买寸光阴”,与“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莫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是不能闲、不敢闲的经典教化。

读透了“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这样的句子,就会发现里面充满了担心、焦虑感。

若是闲下来歇口气,尚能宽待,一到休闲的级别,就会有羞愧、自责、负疚感滋生。

就因这个“闲”字,对应的是那个“懒”字,乡村把游手好闲的人当成二流子看待,人人皆须掩鼻而避之。

说来有趣,中国又是个“闲”文化的集大成者,要说玩意、玩法,说淬炼出“闲情雅致”,难有与之比肩者。

琴棋诗书画香茶,要害就在你得有闲工夫;如若还想往高级上跑,你不仅要会几手“闲功夫”,还得练就一颗“闲心”。

结果,中国人活成了两面三派。

两面便是忙与闲要楚汉划界,伦理作派上泾渭分明,水火不相容。

三派最有趣。

一派是必须要忙,视闲为仇雠;不敢闲,也不会闲。

他喜欢的文化类型便是喝大酒、听大鼓、唱大戏,在相声这些烂俗的高刺激里松懈神经。

中国的俗雅对立,这派人是主战派,他偏要以大俗的红红火火,来覆盖雅的面目,使之看起来矫揉造作。

第二派是忙里偷闲类别。

表面上看是个“骑墙者”、墙头草,忙起来一头是劲,闲下来却也能心花绽放、丝弦撩人。

细细去分辨,偷闲者往往把忙当作谋生手段,将闲当做快乐的根源。

刘禹锡讲“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唐宋有名的诗人,大多是案牍之劳形的货色,他们的闲雅是“忙”累出来的。

这派人是闲文化、雅文化的主力。

第三派死硬,就是要当“闲人”,不怕你闲言碎语戳脊梁骨。

他们也并非先知先觉,大多是后发的大彻大悟。

宋人郭应祥恨恨的写:“老子开年年五十,依前恁地痴顽。昨非今是有无间。惟惭新赤绂,不称旧苍颜。休羡长年并极富,休贪宝带腰环。人生难得是清闲。急须抛县印,归去隐家山。”

他这番话,等同宣言,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生猛。

闲人不少是退隐的模样,其中也有得闲形而不得闲心者,更有以闲为退,想的却是进取。

如释心月所述“只得清闲一味高”的真闲者,其实并不多。

这种人闲得彻底,闲得倔强。

世间忙易闲难。

很多人不会闲,也就享受不了闲。

他对“闲”的激烈反对,是因为他享受不了。

闲下来浑身难受。

孟浩然说:“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依忙人来看,孟浩然真的是闲得抽筋。睡个懒觉不说,赖在床上听鸟鸣,还想着一夜风雨催花落。

雅文化靠的就是能将闲滋养成闲情,高级出逸致来。

闲和逸两大元素交融,便有琴棋诗书画香茶的美妙。

大诗人杜甫给人的印象是沉郁、持重,但他也有会玩的一面,竟能别出心裁的弄出“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的全家乐来。

唐代诗人常建,与王昌龄同榜进士,仕宦不得意,想忙没机会,帮不上忙;便来往山水名胜,长期过着漫游生活。

后移家隐居鄂渚。

他的《题破山寺后禅院》很有名:

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村。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身性,
潭影空人心。
万颖此俱寂,
惟闻钟磐音。

看似闲景,叫他写成了通达彻悟的“闲心”。

世上有忙人,才有闲心,二者决不能分割。

相克相生,相互依存。

作者相关文章

我的菩提树

我的岁寒好友

老余和他的掼蛋俗人之乐

关注马尔的视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