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转型与突围!看“中台模式”能否撬动律所发展?丨律新社观察

 律新社 2020-09-17

律新社丨浦茜倩

1

随着数字化和互联网时代的来临,云计算、大数据、微服务、物联网、移动互联等各种新兴技术为IT产业带来无限机遇的同时,也为企业业务不断发展带来支撑。2015年底,阿里巴巴率先喊出“小前台,大中台”的企业管理模式,“中台”这一概念开始流行。如今,“中台”蔓延至法律行业,并逐渐形成一套管理和业务组织架构,为律所管理提供了新思路。律所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台?中台模式又是否适合所有律所?所谓的“大中台”将如何为律师、律所管理和客户等各方面赋能?

2019年12月7日,由华东政法大学与律新社主办的“第四届新兴法律服务业高峰论坛”在上海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特设“‘中台模式’能否推动律所高质量发展”主题分论坛,业内大咖、相关专家在现场点燃智慧的火花,激荡思想。

法律先生创始人 彭帅

法律先生创始人彭帅主持了圆桌对话,瀛和律师机构创始人孙在辰,路漫律师品牌机构总经理陈士林,法蝉CEO张智鑫,上海必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小军以及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业务总指导、资深培训师、元甲模式创始者黄维领围绕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协作共赢

“中台模式”引导多维度发展

律所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中台?中台模式又是否适合所有律所?中台将如何为律师、律所管理和客户赋能?

瀛和律师机构创始人 孙在辰

瀛和律师机构创始人孙在辰认为,目前中台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内涵或者外延,可能更多是对行业或者对某个组织的赋能,如能够提供品牌支持、运营管理支持、技术支持等,这些支持应该是多维度、多方面的。但不应该从管理的角度提中台,因为平等共享的东西才有可能越做越大。中台和赋能的律所或者律师,更多的是和谐共处、共建共享共发展的生态关系。

比如瀛和已在国内外成立五百家律所,拥有执业律师近万名,服务范围遍及各个领域。同时,瀛和平台还上线了数字化法律服务产品KindleLaw,利用权益的发放、数字激励产品的推行,破解律所权益分配与人才管理的难题。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律所在使用区块链技术,瀛和已将律所内外部一体化打通,中台则更多的是引导作用,促使更多人融入进来,促进协作共赢和持续发展。

在谈到如何通过使用区块链技术为律所赋能时,孙在辰表示,KindleLaw的特点之一,便是用区块链的激励方式取代传统的激励办法。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可以达到“三位一体”的效果,即降成本、提效率、增收益。比如管理100人的团队,你需要10-20人的管理成本。但如果使用区块链,用技术管理,既公正及时,又大量降低了人力财力的成本。这个管理过程中,跨越了律所的界限,也契合互联网发展的趋势。

路漫律师品牌机构总经理 陈士林
路漫律师品牌机构总经理陈士林则认为,中台的打造是从需求出发的,即在律师事务所发展需求的前提下,在解构或者重构律师事务所发展过程当中需要的相应的要素,如何从一个人、一个团队或者一个律所当中分解出来。就像提取公因数一样,把所有的律师事务所当中需要解决的共性问题提取出来后,交给专门的团队或者机构进行专业运营,从而为律师事务所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支撑。但是目前律师个体或者律师事务所缺乏这样个性化的专业人员,这类专业人员是指非法律事务本身的一些人员或者团队。
中台的概念实际本质是服务,其结果一定是双赢。如果团队内生需求存在问题,可能就要先放弃中台的考虑,优先解决团队的价值定位和运营方向的问题,然后才能决定需要什么样的中台。路漫律师品牌机构是一家具有互联网基因,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致力于为律所及律师提供品牌支撑、运营管理、资源整合、专业支持、人才培养等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法律服务平台。无论是技术产品、培训、媒体还是品牌建设,这些产品合作之后,路漫可以进行组合、迭代、二次开发,然后提供给路漫的合作伙伴,但是这个过程需要循序渐进,内生动力不足无法解决外部匹配的问题。中台模式的优势是共性特别强,标准化、流程化的东西可以直接为律所使用,无论是媒体、技术、智能机器人、培训等都是共性的部分,然后结合具体的某个团队、某个律所进行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设计,就可以进行适用匹配。

竞争促使中台产生

服务建立底层逻辑

法蝉CEO张智鑫从中台的起源、场景和未来三个切口进行了深入剖析。在张智鑫看来,平台解决的是组织和管理属性,而中台核心解决的是业务属性。中台源起于技术开发,而法蝉有70人左右的团队,2\3都是技术开发工作人员。此前,法蝉只有两种工种——前端和后端,其实就是前台和后台。是什么导致了“中台”的概念横空出世呢?最核心的原因就是竞争。竞争的全面加剧加上信息化,导致平台产生。而平台产生之后,前台和后台的连接点无法实现对用户的高速响应,才会产生中台。所以中台的源起本质是为了快速响应用户的定制化乃至个性化需求。

法蝉CEO 张智鑫
律所的前端是营销和获客,后端则是办案环节,但是中间还缺少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把个性化、定制化的营销与后端的办案以及整个管理流程打通,这就需要靠服务。法蝉今年的一项重要战略就是回归到服务,深耕律师办案环节,要解决的根本性问题就是如何让服务落地。张智鑫强调,客户在哪里服务就在哪里,中台更简单的理解应该是服务逻辑,业务属性里面的服务逻辑也是中台的底层逻辑。

中台模式是否适用于大多数律所?张智鑫认为,目前大多数律所,并不适合中台模式,很多律所连前台和后台都没有,前台就是营销产品端,后台是流程端和管理端,而管理端、产品端都没有做起来,中间端也就根本无法存在。首先需要解决数据沉淀和管理流程打通的问题,前端的品牌、市场营销的获客能力提升后,后端的承载力提升了,中台的春天自然会到来。

技术结合应用场景

“中台模式”能否落地需看服务


上海必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郭伟表示,目前市场上的众多律所,好像都还没有实现真正的中台。现在大家都集中在前台和后台,这两个之间的联动还没有形成能够匹配的中台。因为中台意味着投入相当数量的专业技术人员,而现阶段绝大部分的律所还不具备这样的条件。

上海必智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郭伟
必智科技服务于200多家大中型律所,每个律所的核心诉求尤其是管理文化理念都不一样。“因为我们在这几年内要帮助这么多的大中型律所实现体系化的数字化管理,所以把中台的一些应用用起来对于我们而言意义重大。其实工程师在为每家律所定制开发的过程中,都会为了最大化的复用共性的技术,他们脑子里面天然就有了一个中台的概念,这样既可以节省开发的时间也可以帮助客户降低成本。”郭伟说。中台的诞生一是需要有技术投入,二是在律所的实际业务当中能够有相应的场景来实现。当然,中台也存在缺陷,“中台需要不断地维护升级,一旦你过度依赖中台,而中台又跟不上发展的速度,那么个性化服务能力就会下降。中台可以提升你的整体服务效率,但也可能会耽误你的发展。”

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主任 王小军
中台其实就是服务的概念,浙江泽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小军对此表示赞同。他提到,中台概念是阿里最先提出的,因为阿里发现,通过互联网技术,可以把很多服务的流程“干掉”,然后进行一些新的整合。任何交易结构是由指供方、需方、服务方构成的,中台既不是供方,也不是需方,中台其实就是服务。有能力提供多少服务,有多少人愿意接受你的服务,是评价中台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在谈到什么样的律所适合使用中台时,王小军表示:“小所不需要搞中台,它只要享受这些服务,购买这些服务就可以了。”而大型律所是否建立中台则取决于顶层管理者的管理思想。如果能够设计出一个很好的模型,既能满足各个领域的需求,也能满足各方的的利益,思想还达到高度统一,这个中台就可以迅速扩大,高速成长。但关键是要为交易参与方创造价值。
在他看来,中台的模式应用到律师行业所要面临的下一阶段最大的挑战是资本。“很多科技公司的思维还停留在讨论如何更好的服务于传统的律师业,所以从工具角度、内容角度、产品的角度做了很多的探索,我认为在认知上应该再提升一下,是不是可以从消灭那些纠纷的角度来重新定义法律服务?让法律服务回归本源。”中台概念之所以近两年大热,另一个原因是现在很多企业都很困难,资金缺乏,大家抢着说要做轻资产发展,有的也只是赶一下潮流,图一把新鲜。但是中台这个词的提出为行业敲响了警钟,下一轮趋势是法律服务将迎接平台化的强大挑战,你能否顶得住将决定你是不是有资格在未来站在台上。所以,这种发展趋势要求我们传统的法律服务业走向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而且要实实在在拿出方案、产品,并拿出应对的方法和勇气。

通过技术赋能

助力小白速成专业律师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业务总指导、资深培训师、元甲模式创始者黄维领分享了“元甲模式”的更新迭代如何赋能律所运营的升级。元甲模式早期是加盟制,近几年发现只有少数人才能成功。如何做好品牌、营销、培训,单靠一两个人很难做到,需要一个团队和长期的累积才行。经过摸索,元甲模式演变成了“技术系统+合作伙伴”的模式,提出了“小团队作战”的概念,即一个律师带两个助理的模式,或者这两个助理的能力很强,就可以成立一家法律服务公司,配合专业律师办理业务。以前把一个小白培训成律师从事法律业务至少需要三个月的时间,现在经过技术化改造,用元甲模式只需要七天就可以有信心进行这项业务。

北京市元甲律师事务所业务总指导、资深培训师、元甲模式创始者 黄维领

黄维领认为中台本质上是一种合作的模式,没有管束的关系,而是一种分享、共享、共赢。元甲提供培训、技术、营销帮助合作伙伴维护客户、市场,同时为服务质量提供支持和监控。对于法律行业的技术创新问题,难点就在于跨界人才的需求,既懂法律又要懂技术,去研究怎样将技术和法律的某一个产品结合在一起。

律所大中台模式已经逐渐成为律所发展变革的趋势。它对很多律所来说,是一场结构的变革;对执业律师来说,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对实习律师来说,是一个锻炼的平台;对客户来说,是一种极致的体验。

作为衔接律所“前台”与“后台”的齿轮,中台为律所案源短缺、专业能力不足、团队协作欠佳等痛点提供了一个解决方案。律所中台建立在对业务模式长期观察的基础上,是一套经过无数次抽象和打磨的的系统能力,建设周期漫长且投入巨大。未来,“法律+中台”模式将经历“线上化”到“数据化”,逐步过渡到“智能化”的过程。

责任编辑:Susan   |  版面编辑: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