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雪花荐读】文韵鸡西/滕宗仁

 清清水蓝 2020-09-18
文韵鸡西    
      一一鸡西文艺巡礼



泱泱中华,城市万千。看我鸡西,气宇不凡。

 

察变迁之史,波澜壮阔;数风流之士,灿若群星。斗转星移,历尽春秋更迭;日月轮回,阅尽人间沧桑。鸡西历史厚重,重在人文修养。鸡西的文艺家们枕文化而眠,拥历史入梦。同鸡西的沧桑巨变、建设发展荣辱与共,同频共振。

 

冬去春来,文艺是最先感知春江水暖的游鸭;山雨欲来,文艺是早早到来灌满楼阁的疾风。文艺敏锐的感知和捕捉国家社会细微的变化,并通过歌谣、诗文、音乐、戏剧、绘画等方式迅速传播开来。所以“察势观风”首重文艺,借以从中窥知时代的密码。

 

站在历史视角,仰望鸡西这座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追寻其发展足印,感受其理念创新,光辉灿烂的60年,阔步前进的四十载。直从萌芽拔,高自毫末始。回望60年,我们有太多的光荣与梦想、奉献与拼搏;总结四十载,我们有太多的靓点与精彩、弦歌与华章。鸡西的文艺家以风为马,驰骋江湖,以笔为犁,深耕黑土,礼赞革命战争年代的硝烟烽火;刻画建设时期的激情岁月;存档改革开放大潮中的澎湃脉动;展望转型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美好愿景。

  

数千年来,文艺和人类精神文明就在这样循环往复的互相推动中逐步前行。而文艺又是通向一个民族灵魂深处的最快捷的通道。鸡西最早产生的第一部小说集是1948年,新中国第一位彝族女作家李纳写的《煤》。这是描写火热矿山生活的作品,一时轰动文坛。时任东北总工会主席的李立三打电话向李纳祝贺;鸡西第一部剧本是东北工人学校文工团第二任团长兰澄创作的《废铁炼成钢》,1949年发表。该剧目多次在鸡西矿区巡回演出,并到哈尔滨、抚顺等外地演出,受到广泛好评;鸡西第一部诗歌集是1958年出版的赤叶创作的《初歌集》,这本诗集奠定了赤叶“中国当代煤矿诗人”的地位,诗人也与鸡西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深情地说:“我一直将我心中的那座煤矿之城,当成了我文学智慧启蒙的摇篮”;鸡西第一部散文集是1984年王晓廉出版的《天涯月》,主要反映的是基建兵生活和边疆风情。

 

往事关乎时代,是时代的记忆。在这些对往事的钩沉中,一幅幅雄浑壮阔的历史画卷也渐渐清晰地延展开来,往事并不如烟,因为这四部作品,可以称得上鸡西文学的滥觞。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声音,每一个时代都需要能够体现地域风貌,城市精神的文学艺术。从1977年到2016年,我们亲历了中国新时期文学的40年。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新时期文学的40年,应和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春雨和回声。无论从观念、文体还是叙事、文本,其中的变化无一不映射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足音,仿佛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中国文学从“十七”年和文革时期的荒芜、贫瘠中新生,由最初的涓涓细流到今天的波澜壮阔,最终奔向辽阔壮丽的大海。听那铿锵有力的足音,一部部文化经典在岁月中历久弥新,一颗颗文学硕果让鸡西人精神富足,一张张文化名片打开了鸡西通往外界的窗口,鸡西的文学艺术,舞出了一部包容并蓄的发展繁荣史。

 

诗歌集群一一百花争艳迎新春

 

有人说,诗歌是文学的先声,是文学中的精髓。

 

鸡西的诗歌创作发声较早,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就有一批诗歌作者,活跃在鸡西文坛。孟浩、于耀生、王少连、陈烈鸥、孙圣林、马泰来、娄德平、商殿举、蔡文祥、王德进、谭忠良、周梦周、王启昌、李文宝、崔德文、郭建中、林夕、杨东华、万禹等一大批作者,他们辛苦耕耘,讴歌鸡西,成绩斐然,成为鸡西诗歌的奠基者。蔡文祥的作品在全国具有很大影响,王少连的诗歌《走向成熟》获得全国首届煤炭文学奖,诗作入选黑龙江省建国三十年、四十年诗选,成为当时诗歌创作的中坚;于耀生、孟浩、郭建中、万禹等人的散文诗独领风骚,带动鸡西散文诗队伍的形成与壮大;王德进的科普诗歌在全国具有影响,并组织全国的科普诗会,使鸡西的科普诗歌一时间风生水起。

 

在八九十年代,鸡西的诗歌创作顺应时代潮流,和市场经济合拍,年轻的诗群迅速崛起。以著名青年诗人杨川庆为代表的年轻诗作者,渐入佳境。林夕、杨雁鹰、邹本忠、鲁学民、李玉兰、接凯、惠子、孙华玉、江宗皓、王利华、赵洪彦、沙漠雨、孙吉文、王庆会、朱英杰、王元礼、宋国元、沙林、灵馨、杨松叶等中青年诗人,充满激情,探索诗艺,引领新风。杨川庆的诗歌以其深厚质朴,在青年作者里具有很大影响,成为领军人物;林夕的散文诗《绿色的泪雨》被编入具有影响的黎明散文诗丛第五辑,带动了鸡西散文诗的创作高潮;杨雁鹰的诗歌以其新潮探索,鲁学民以其厚重哲思,邹本忠以其视界开阔,激情洋溢,接凯以其质朴深挚,惠子以其轻灵含蓄,孙华玉以其浓郁乡土诗歌,李玉兰、聂蓝萍的散文诗以其细腻唯美别有风致,江宗皓以其委婉隽永,沙漠雨以其情意深挚灵秀,王庆会以其钟情矿山……这些作者各具特色,各领风骚,构成了鸡西诗歌的百花齐放。

 

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在全国处于低潮之际,鸡西依然保持旺盛的创作态势,作者队伍得到壮大,作品质量得到提升,新老作者相互砥砺,诗歌创作蔚然成风。老作者再接再厉,李鹏章创作出版《随吟集》,鲁学民出版《城外》,李玉兰出版《玫瑰心情》;邹本忠出版《大地吟咏》、《守望家园》、《想起我故乡的云朵》等诗集,沙漠雨出版诗集《爱过留痕》,江宗皓出版《城市边缘的河流》,王庆会出版了诗集《秒针上的岁月》,曹国权出版《五龙诗存》,付永恩出版《永恩诗草》。王启昌、接凯、康昌信等诗人都有诗集问世。一批新的作者,崔志龙、陈旭庆、郑晓云、赵月伦、王莉、许嫣梦、阳娟、马奎芳、刘霞、李晓沛、杜鹃、于淼、尚尔硕、李艳娟、葛华、杨晓申、刘福全、刘雨馨等新人新作迭出,他们以新的视角与感受,新的各具特色的艺术手段,或阳刚、或委婉、或质朴、或深沉、或细腻、或柔美,展现了鸡西的诗歌魅力,也让人看到鸡西诗歌的方兴未艾,未来可期。以韩杰为领军的鸡西诗人协会,邹本忠为首的启明诗社相继成立和以李文宝领导的诗词协会。诗人协会以活动促创作,以创作凝聚会员,去草原,走边防,组织各种笔会、朗诵会、研讨会,发展会员500多人,出版会刊、专集,谱写歌曲,多次获得省市级各种奖励,几十名会员成为省级协会会员。启明诗社创作实力雄厚,他们经常组织采风与研讨,创作出了一批高质量的作品,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出版了赵月伦的《晓蝉诗语》、王莉的《浅唱低吟》、马奎方的散文诗集《遇到你,才是你》等诗集十几部,十几人加入了省作协,壮大了鸡西的创作队伍。诗词协会以古典诗歌创作为主,团结一大批喜爱传统文化的作者,他们切磋诗艺,在古音韵和新境界中旧曲翻新声。黄继兴、姜红、许春元、李云星、王志宏、杏花雨等一批热爱古典诗词作者,不甘寂寞,坚守园地,为繁荣文学献上心灵的花朵。

 

诗歌是文学的高端,却又是文学中最清贫的。鸡西的诗歌作者们,安贫乐道,坚守诗歌的精神家园,努力讴歌鸡西的自然风光与人文精神。鸡西的诗歌创作,几十年的创作积累,形成了一个高水平的创作群体,他们现在处在一个火山爆发的临界点,很多诗歌作者达到或者接近达到省级以上创作水平的突破点,他们具备了取得更大成绩的实力。当诗歌的号角嘹亮的吹响,人们会发现,鸡西不仅是物质的富矿,也有精神的富矿。

 

散文天地一一冰火两重观洞天

 

苍茫大地,耿耿星河,人类的想象之翼如天马行空,无羁无绊,这就是散文的艺术特征;沧海桑田,日月经天,文学的如椽之笔纵横天地,书写着人与自然的哲学诗史,这就是散文的功能。

 

纵观鸡西的散文创作,作者最多,很多写小说、诗歌的作者也都写散文,老中青兼具,而且成就颇丰。

 

具有全国影响成绩卓然的散文作家首推王晓廉,他的《碧梦千回兴凯湖》、《大美兴凯湖》等写家乡兴凯湖风情的精品散文集,以其“精神的丰腴性、感情的真实性、意味的浓郁性、语言的艺术性”作为鸡西散文创作的范本,具有“美的旋律,高的品味”,以文学为鸡西画像,为鸡西传神。

 

老作家张超人生经历坎坷,他的散文反思历史,追索人性,情真意切,读后难忘;王德君、赵连文等老领导干部,退休后孜孜不倦,笔耕不辍。王德君20年出书18册。他的散文多为政论和杂文,以他丰富的知识,强烈的使命感,围绕着建设鸡西文化强市这一宗旨,来催化东疆文化,丰富鸡西;赵连文的散文集《流金岁月》,行文质朴亲切,情深意浓;徐振林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笔耕不辍,他结合自己的工作与思考,创作了《煤矿安全监管365天》、《矿长工作365天》、《党委书记工作365天》等文集,以质朴的文字记录了工作历程与心灵轨迹;年过古稀的薛云峰,他以游记散文见长,联想丰富,行文质朴,已有三部游记散文结集出版;郭建中的散文自然质朴,诗情画意充盈其间;沈晓密有过“知青”的生活经历,他的散文作品生活气息浓郁,触及人性与灵魂,在全国许多文学期刊上发表;王吉厚、王爱平父子与白雪、刘永夫妻的乡土散文独具特色,他们以丰厚的生活阅历,以东北边境生活为题材,记录下了鸡西丰富多彩的边境地区生活画面;陈启新的散文集《冰凌花》、《丁香花》,笔墨充满激情,高扬时代的主旋律;滕忠顺的随感散文集《最近有点烦》、《世相百态》,以自由随感的笔法写出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点滴感受,紧贴时代,笔法大胆犀利;高翠萍的散文表现出真诚的情愫和悲悯的情怀,使她的散文扩大了思想艺术的境界,具有大散文的韵致。她的散文集《当时只道是寻常》既有刻骨铭心哀婉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有童年淳朴乡村的记忆,她的每篇作品读后都给人一种忧伤的美感,也会使人感到爱和美的力量无比强大;刘和春的散文集《笔点江山》,内容以小见大,叙述简洁明快;警营作家赵月伦的散文集《剑胆琴心》,以一个“局内人”的眼光,从不同的侧面发掘公安文化的内质;张小枚以一种鲜明的理想主义和真诚坦白的写作姿态,其散文集《素心如雪》,恰在单纯与简洁的流动中,萦绕着色彩斑斓的情愫;陈焱则钟情于亲情、爱情、友情的“三情”写作,散文集《最时光》,“语言唯美空灵,如诗歌一样,凸现出生活的美好哲思”;江春娇的散文集《女人如烟》表现出阿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爱恨情仇皆成性格,文笔老辣和率真。

 

姜玉敏作为上世纪七十年代知青代表,创作的《青春别样红》是我市第一部反映知青点生活的纪实散文,作品文字朴实清新,真实的记录了知青的思想情感,具有资治、存史的多种社会效应。

 

李连荣、吴洪伟、武苗苗、董凤芹、李娟、蒋兴莲、王永莲、郝晨亮、高迎春、韩冰、康淑芬、万慧吉等女性散文作者,大多都是对其他文学体裁多所涉猎,她们的散文文字温柔唯美,情感细腻深沉,富有鲜明的婉约女性特色,在精神的天幕上挂起一抹又一抹色泽鲜艳的彩虹,使人们在从感情需求到精神生活尽情享娱之后,不得不一次又一次研读她们作品中所蕴藏的别具个性。她们很多都出版了自己的散文集。

 

李振阳、闫石、林兆丰、陈英、田丰、郝文彦、滕范杰等作者,倾心散文写作。公安作家闫石品读《资治通鉴》,写下几十万字的人生感受,角度新颖,论述深刻,已经正式公开出版;李振阳、魏家福的散文,视野宏阔,行文严谨;林兆丰、郝文彦、田丰与陈英的散文,乡土气息浓厚,行文洒脱自然;滕范杰关注社会民俗,《鸡西民俗》与《鸡西冷面》文集构架古今,富有文化气息。

 

邹本忠曾主编《爱若琴弦十人弹》的散文专辑,为鸡西的十位优秀的散文作家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和对外交流的平台;高翠萍主编了一部《花开香满径人间八月天》八位女作家散文专辑,主编百合文丛,其中5部鸡西作者的散文集,由团结出版社出版。

 

鸡西拥有一个优秀的散文创作群体,他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必将他们的热爱投注到身边的一草一木和每一个人的喜怒哀乐,用他们的笔来描画生活,描画心中的梦想。

 

小说阵营一一延绵迢远根脉坚

 

巴尔扎克曾经说过: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如果说诗歌是灵感的天空,那么小说就是命运的大地。新时期,鸡西的小说创作状况可以说呈波浪状不平衡发展。

 

最早创作小说的除李纳外,张超应该是很早的开端。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曾创作10万字的《穆棱河的激流》,20万字的《边陲风云》,在八十年代,又重新拿起笔,写出了《渤海浪》、《痴逐月华》等中篇小说。韩乃寅在鸡西期间的八九十年代小说创作,成为鸡西文学的扛鼎之作,知青三部曲《天荒》、《苦雪》、《泪祭》,形成了知青文学系列,在全国产生影响,广受好评,他是鸡西人的光荣和骄傲。

 

温时耀是鸡西煤矿文学的代表性作家,其作品《龙虎会》、《红房子》获得全国煤炭系统文学奖,《龙虎会》被改编成连环画出版。温时耀的小说,贴近生活,人物性格鲜明,深刻的反映了煤矿生活的变化,其小说在全国煤炭系统和黑龙江省具有很大影响。谭英凯小说题材范围广阔,构思新巧,文思缜密,行文质朴,在全国各地几十家报刊发表。在因工作搁笔十几年后,重新执笔创作,写出了《把手机摔碎》,其构思之新奇,情节之曲折,行文之成熟,成绩可以期待。惠相海的小说乡土气息浓厚,选取角度新颖,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笔耕不辍,文风变化很大,借鉴很多新的创作元素,艺术表现力得到更大拓展,特别是近年创作的小说《陪你去埃及》、《触发性失忆》、《背上的女人》等小说,展示了创作的实力。刘恩华是乡村出来的女作家,作品贴近生活,以女作家的敏感,对生活的独特感受,创作出了《丑丫》、《城里不长庄稼》等优秀作品,在《人民文学》、《十月》等国家最有影响的杂志发表。舒宽、石长贵、廖兴华都是当时创作活跃的作者。其后,鸡西的小说创作在九十年代比较薄弱,李玉华是当时的翘楚。她创作的《母土》,塑造的吟子是一个敢爱敢恨的女性,作者充分展示了这些下层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李玉华的三部中篇《红罂粟》、《流人》、《日头两周岁》都颇有影响。王文莉的短篇小说厚重隽永,被入选《小说月报》,这是当时的重要收获。闫丽君潜心创作,写出了多篇短篇小说。戚福才的小说富有传奇色彩,《大清金翅红》发表后广受好评。罗宝才等与密山创作群体,出版多部作品。

 

进入新的世纪,鸡西小说创作,经过一段时期的积蓄和沉寂,呈井喷状爆发。

 

周广震、孙文斌的小说在全国各地多家报刊发表。周广震的小说构思奇特,选材新颖,个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孙文斌的小说,温柔敦厚,在日常生活中去挖掘人性。余水建、陈立国、赵月伦、李载丰李国祥的短篇小说《爱情,1978》、《三叔的一九八六》、《荒野上的呼唤》、《歧途》、《雨夜童话》,或深沉典雅富有诗意;或人物性格鲜活,时代特色鲜明;或贴近底层小人物,关注他们的命运变化,他们都是厚积薄发,展露了未来丰厚的创作潜力。

 

靳银环、蔡湘红、沙漠雨、刘泽红、魏民、郝晨亮、邹臾含、姜丽娟、姜芬等一批女作者,她们以女性独特的视角,细腻的感受,摹写生活,并努力去探究人性深处的精髓。靳银环的小说情感细腻,构思新巧,能够进入到人物的心灵深处,在人物的命运中探索心灵的变化。蔡湘红的小说关注情感,这也许是作为心理咨询师的本色职业关系吧,她的小说大多以都市白领为选材,行文典雅,结构严密。沙漠雨的小说充满对人生温暖;刘泽红的小说从细节上写出生活的苦乐;魏民以冷峻的眼光审视生活;郝晨亮的小说有一种深切的悲悯情怀;姜丽娟的委婉唯美;姜芬的含蓄隽永;邹臾含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学生作家,创作勤奋,小说充满灵秀与智慧。这些女作者,都富有才华,很有潜力,成为小说中独特的风景线。

 

鸡西小说创作最大的成绩体现在长篇小说创作上,近些年,鸡西涌现出了一大批长篇小说作者,写出了多部优秀的长篇小说,其题材广泛,手法多样,呈现了喜人的发展态势。

 

陈少民的《大火磨》为我们演绎了一段威武雄壮的民族反抗史和爱恨情仇的慷慨悲歌;王安仁的长篇小说以鸡西地域为背景,《麒麟山岁月》与《凤凰山传奇》,《永远的腊兰》以文学的形式,不同历史时期的鸡西的生活画卷;宋国元的小说《太阳河》,选取了文革后期这一特定时期的煤矿生活,这部小说填补了鸡西没有煤矿题材长篇小说的空白。翟峰林的《铁马东江雪》,以鸡西地区抗联英雄的动人故事为蓝本,再现了鸡西抗日战争的波澜壮阔和英勇不屈;牛成仁的长篇小说《红顶子》,直面社会现实,揭示现实;惠相海的《香飘何处》描写了上世纪农村,合作化时期的历史故事;陈洪斌的《松花江记忆》,写了一部家族的兴衰史,作者巧妙地将家族史与民族史融合为一体;马金银的小说《末日》,是一部反腐小说,用末日喻示了腐败分子的命运;赵剑辉的《天衣本无缝》、《人间正道》两部长篇,或传奇故事,或反映现实;齐建山的《升腾》,描写了十万官兵开发北大荒的动人故事;邹臾含的《艺考生》第一次将视角投向那些心怀梦想的艺考生;邓书元的《完达山下》,讲述了完达山下的两家三代人的情缘。

 

我们还应该向文学虔诚的殉道者表示敬意。鸡西的老知青王晓东历时七年,三易其稿,写成56万字的长篇小说《融雪》,从一个侧面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知青上山下乡基本过程和艰苦的生活,形象逼真可信,文字流畅优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生命的绝响。

 

鸡西的小小说异军突起,成绩卓然。田洪波是鸡西地区小小说创作的领军人物,目前已公开出版的小小说集五部。获得过小小说最高奖金麻雀奖和《小说选刊》年度评选二等奖。在田洪波的带动和影响下,涌现靳银环、张瑜、吴翠莲、张茂颖、杜树海、张守忠、毛淑花、李玉兰、康淑芬、张全福、葛华、万慧吉、刘波、廖兴华等一大批小小说作者,有很多已经走出鸡西,在全国各大报刊发表,形成异军突起并渐成气候。2013年《北方文学》增刊,专门编辑小小说专辑,选录了鸡西12篇小小说作品。《雪花》杂志近几年,高度关注鸡西小说作者,发现和扶持一批有潜力的小说作者,通过举办小说沙龙、座谈会等推动鸡西小说创作。

 

鸡西儿童文学在黑龙江省也可以说一花独秀,龙秀梅的长篇小说《新来的班主任》、《不再孤独》、《酷在雨季》、《激情女孩》等,关注青少年生活,以鲜活的人物形象,承续了小说的领军重任。《不再孤独》获东三省长篇儿童小说《金虎奖》,《酷在雨季》获黑龙江省首届文艺精品工程奖。田犁和郭建中是我市著名童话作家,合作的童话集《小青蛙在歌唱》,在省内外都有影响。田犁出版了多部童话小说,其《神奇的小冰窗》、《森林童话部落》等多部童话集公开出版,以构思精巧,文辞意境优美的北方森林童话,赢得小朋友的喜爱。黄健民的儿童小说《猎熊记》、《想进马戏团的孩子》、《梦幻年华》,构思新颖,故事曲折,生动有趣,在全国具有影响。李恒谦的儿童小说《龙泉降魔记》在辽宁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描写了一个流浪少年的惊险曲折的经历,富有北方色彩,故事生动有趣。郑青山的儿童诗《从山里采来的花束》与儿童散文《乌苏里江漫游记》,以鲜活童趣,受到小读者喜爱。

 

戏剧影视一一超越断档续史篇

 

鸡西的戏剧开始较早,起点较高。1949年兰澄就创作了《废铁炼成钢》登上舞台,同时,当时身在虎林的张超也在19497月创作了多幕歌剧《抗旱的儿女们》,由学校的学生排演演出。之后,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张超先后创作了出版了话剧《新社员的家务事》和评剧《二英的亲事》,成为鸡西戏剧公开出版的先河。创作的多幕戏剧《黑龙湾》、评剧《阴阳丹》已经进入出版程序,因作者在政治上受到迫害,而失去机会,在近年由作者整理结集出版。张超的戏剧作品,贴近生活,反映生活的主旋律。

 

1960年,著名作家、编剧沈默君与罗国士在鸡西域内的虎林市850农场劳动,根据鸡西地区发生的抗日故事,两人合作编写创作了电影剧本《自有后来人》(即后来的《红灯记》),在全国打响。

 

新时期的戏剧创作,都在面向市场和适应读者的同时,更加注意作品“写什么”和“怎么写”上用心思和下功夫,使得戏剧的创作在反映生活点与面上更为丰搏,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更为多样。

 

杨宝琛的戏剧创作高峰实现了自我超越。他是在北大荒大豆高粱哺育下,经过冰天雪地的锻炼而成长起来的一位本色现实主义的话剧作家。他的生活、情怀和作品,都同北大荒东南角这块黑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创作的《叔嫂情缘》、《将军的战场》、《北大荒圆舞曲》、《孝子贤孙》(与鸡西编剧作者胡平合作)、《北京往北是北大荒》等话剧,这些作品以现实主义的真实性、野性的蛮荒气息和人道主义激情赢得观众的喜爱,取得了巨大的思想艺术成就,获得过全国“文华奖”、“五个一”工程奖和“曹禺戏剧奖”。纵观杨宝琛的创作历程,他始终以一个拓荒者的顽强进取精神,在戏剧创作的园地不断地探索、前进,进行着艰难的自我超越,使自己的创作形态由传统现实主义发展、深化为“新现实主义。”斯人已逝,哲人其萎。他留给人们的20余部剧作,艺术地再现了北大荒的拓荒精神,深刻地影响着黑龙江的戏剧事业,震撼着首都剧坛和上千万观众的心灵!

 

隋玉生的四幕话剧《少年邓小平的故事》创造了鸡西话剧的“小中兴”。内容突出了少年邓小平的个性,他机智勇敢,同情穷人,憎恶旧势力,反对迷信,追求光明,受到广大儿童和群众的热烈欢迎和专家的好评。

 

鸡东文化馆退休馆员王效明编剧的现代京剧《烽火搜救孤》,该剧取材于鸡西地区可歌可泣的抗日斗争事迹。剧中刘百川一家收养朝鲜族烈士遗孤舍生取义,不怕牺牲的故事,再现了龙江人民不屈不挠,抗日爱国的英雄壮举。

 

龙秀梅的电视剧《八月的葬礼》、《蜿蜒的山路》、《燃烧的烛光》、《不再孤独》是鸡西影视剧创作上的重要收获,展现了作者的多方面才华。电视剧《燃烧的烛光》获1996-1997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及第十七届电视剧飞天奖

 

赵剑伟、李玉兰合编的实景剧《鸡西.穆棱河传说》从鸡西的历史出发,以一山(鸡冠山)、一水(穆棱河)为核心,把穆棱河文化凝成一个点,融入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传奇的故事,神秘的色彩,让更多的人记住了肃慎文化,也让更多的人留住了乡愁。

 

在鸡西民间有一支比较优秀的文学编剧队伍,正在逐步形成规模。李彦秋多场次音乐剧《肃慎人》由辽宁省凤城县满族剧团演出,刘恩华创作多部电影剧本,赵洪彦、林志国、叶春华参与编剧的二十六集儿童电视剧《乐酷小子》,陈少民编写电视连续剧剧本《大火磨》,黄菡等以黄显生将军抗日为题材编剧的电视连续剧本,赵剑辉创作了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本《天衣本无缝》和五十六集电视连续剧本《商界有正道》,孙立清编写电视连续剧本《大湾垅》,王安人电视连续剧本《麒麟山岁月》,陈立国编写了反腐电视连续剧本《苍蝇蚊子》,兰波编写动漫电影剧本《穆棱河传奇》,赵月伦、兰波合作电影剧本《远山的呼唤》等,还有很多作者,创作了大量的影视等剧本,鸡西的编剧队伍正在形成力量,不久应该会有所突破。

 

在戏剧表演方面,鸡西有很多耀眼的亮点。鸡西艺术剧院对鸡西的戏剧创作推动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鸡西艺术剧院包含话剧、评剧、京剧等剧种的戏剧演员,从五十年代排演话剧《秋海棠》、《雷雨》等,到七八十年代的《槐树庄》、《艳阳天》、《八一风暴》,评剧《小姑贤》等,以及九十年代之后的杨宝琛的一系列话剧,隋玉生的《少年邓小平的故事》,王效明的《烽火搜救孤》等,不仅活跃了鸡西戏剧舞台,也为鸡西剧作家和演员提供展示平台,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演员群体。

 

鸡西拥有很多全国知名的优秀演员,以马绍信、高强、蔡晶、孙德元、石有录、张永峰等为代表,在影视荧屏上大放异彩。马绍信扮演的林彪,高强扮演的赵尚志,张永峰扮演的张作霖都给全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甚至成为他们的品牌和别名。马少波、鄂立杰、孙立印、徐耀辉、于才发等一大批演员也紧随其后,不断在影视界崭露头角,未来可期。

 

鸡西拥有很好的创作队伍和强大的表演团队,如果能够很好结合,深入挖掘鸡西地区的历史文化,将最富有文学艺术元素的好故事编写出来,就会将鸡西的文化品牌推向全国。

 

理论研究一一管窥解得文学意

 

文艺评论是美学评论。它作为作家和读者、观众之间一座桥梁,是以审美的情感和审美活动为纽带的。新时期以来,鸡西的文艺评论应运而生,方兴未艾,多部专著的出版,既具有填补空白的拓荒义,也具有荜路蓝缕,以启山林之功。

 

郭建中的《诗文散论》是鸡西的第一部文学评论集。建中90年代初,出版了文学评论集《诗文散论》。既评论了国内著名诗人纪鹏的军旅诗,也评论了省内著名诗人赤叶的散文诗;既评论了活跃在鸡西文坛上知名的诗歌散文作者的作品,也评论了鸡西的剧本和版画创作。《散论》共收入33篇诗文短论,虽然是随笔式的点染勾勒,但作者在角度的选取上,在特点的概括上都有一定的新意和深度,在某种意义上是对80年代的鸡西文化创作的一个综述。于耀生的《散文诗论稿》是我国较早出版的有关散文诗创作理论,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散文诗的创作历史和创作路径,很好的指导了散文诗的创作,在当时起到了引领与教导的作用。

 

我与夫人蒋兴莲合著了一部50万字的《鸡西文艺管窥》的文艺评论专著。该书以“诗歌集群”、“散文天地”、“小说阵营”、“戏剧扫描”、“理论研究”等八个板块为纲,以100多位作家艺术家创作表演为对象,进行采访、评论。文字量在50万字以上,这是对鸡西近十年文艺创作历程的概括总结,也是对这100多位文艺家们创作经验以及他们的作品在当代中国文艺领域的价值的阐释。我们发现了这些优秀作品,通过“管窥”并使这些优秀作品定格为经典化。这是我们十年积累研究、爬梳钩沉的结晶。这部专著与2007年出版的《北大荒作家研究》的文艺理论专著构成姊妹篇。  

            

在文学评论上,王少连近年在《雪花》杂志发表了一系列的文学评论文章,对鸡西一些作家的作品进行了深刻剖析。王少连的评论文章,以作家的眼光来评论作品,能够准确把握作品的脉络,对作品有真知灼见的评点,发人深思。

 

鲁学民的评论理论性强,旁征博引,评论透彻。

 

滕忠顺的评论,视界开阔,立论新颖,语言平和,抽丝剥茧的对作品进行细致分析。

 

卢伟光杂文犀利,其文学评论文章也往往能够直入堂奥,抓住精髓,高屋建瓴的去总结或迷雾指津。

 

陈英的评论,逻辑严谨,条理清晰,一步步的推导出他对作品的认识,阐述自己的文艺理念,让人心悦诚服。

 

李振阳的评论,逻辑谨严,层层递进,阐释精到。

 

李玉兰、姜玉敏、高翠萍、余水建、董凤芹、张茂颖等作者的评论,大多根据自己的创作经验,对作品有感而发的写作,所以其评论都言之有物,比较切近作品主旨。

 

鸡西文艺评论家协会的成立标志着文艺评论由个体转为群体。

 

2012年,鸡西市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该组织成立后,搞过四次作品研讨活动:一是对滕忠顺两部随感散文集《最近有点烦》、《世相百态》组织过作品研讨;二是对姜玉敏的纪实散文《青春别样红》进行了研讨;三是对邹臾含的小说集《我怀念的》进行了研讨;四是对黑龙江东部百人文学方阵《风从穆棱河吹过》这部文集进行过研讨;五是为邹本忠、鲁学民、江宗皓、李玉兰合著的诗集《四个人的山冈》召开了诗歌研讨和朗诵会。2016年,市评论家协会对这五次研讨活动的评论文章汇编成集为《鸡西文艺评论》。

 

 改革的时代,开放的文学大潮,要求评论家要远离浮躁,坐住冷板凳,下足笨功夫,从大量阅读开始,按学术规范潜心研究。这种敬业精神,对学习的虔诚态度,博大的胸襟,不矜己长,不攻人短,不存门户之见,实在可敬。唯有如此,才能经纬百家,洞烛幽徽,获得辉煌的学术成果,收到“功在当代,泽及后世”的效果。

   

文化探索一一帷幕开启方未艾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文化一向反映民族风貌,展现时代思潮,既是社会风向标和晴雨表,也持续塑造一个民族的文化品格和精神气象。

 

几年来,我市的文化研究工作呈现出四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有关部门积极支持。原市委宣传部长于金才积极支持宣传部门和新社会组织著书立说,在他的倡导下,宣传部编写过《百年城市故事》、《百名创业鸡西人》、《百名鸡西文化人》,并和名人协会联合编辑了《天南地北鸡西人》;继于金才之后宣传部长董璞非常重视鸡西的历史文化研究,除将鸡西打造成“肃慎文化之乡”外,还与黑龙江工业学院研究员韩新君编著了《兴凯湖---新开流肃慎文化研究》;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张长虹则重视鸡西的红色文化研究,组织了东安地区红色革命根据地历史资料的编写。原市政协主席丛祥荣对抗日文化极为重视,组织编写了《鸡西抗日战争文史资料》。

 

鸡西市文联积极支持各协会开展各种有益活动,支持作家学者著书立说,弘扬鸡西文化。《雪花》杂志立足鸡西,为鸡西文学的创作繁荣而关注老作者,奖掖新人,使鸡西近些年形成了具有一定水平和深厚潜力的几百人的文学创作团队,为进一步弘扬鸡西文学艺术奠定坚实的基础。鸡西企业文联、鸡西公安文联的相继成立,这种行业文学艺术作者的团队是来自作者单位的重视和支持,对创作有着切实的推动作用,企业文联出版了综合性文集《岁月的记忆》、《有一种情感叫热爱》、《风从穆棱河吹过》以及个人文集《在边缘自由行走》等;鸡西公安文联出版《警徽闪耀在穆棱河上》,多部个人专集。

 

《鸡西日报》、《鸡西矿工日报》的副刊也利用文学园地,积极扶持作者,为鸡西文学创作的百花盛开倾尽心力。

 

“落花深处不染尘”,我们不应忘记鸡西的两报一刊出色的文学编辑。鸡西的两报一刊:既《雪花》杂志、鸡西日报副刊《鸡冠花》、鸡西矿工报副刊《开採者》是鸡西文化人发表文艺作品的三块园地,《雪花》杂志的编辑于耀生、黄建民、《鸡冠花》编辑宋希和、李恒谦、《开採者》的编辑万禹等都是融理智、激情、意志、襟怀于一身的“四美”文人,他们富有才干和智慧,甘为人梯,扶植新人,奖掖后进。此几位编辑虽已作古,但鸡西的广大文艺工作者和文学青年深切地缅怀他们。

 

二是专家学者积极参与并取得丰硕研究成果。2004年,市名人协会和旅游局联合出版了一套《鸡西旅游文丛》,这是鸡西最早的地域文化研究成果,此书共计11册,薛云峰是总编纂,组织策划,用工最勤;2013年,由李景祥、李景和担纲主编的《穆棱河文化创意》文丛六册,也对鸡西的古今地域文化现象进行了钩沉梳理;2014年,市委宣传部和名人协会组织了十名专家学者编撰出版了10册地域文化丛书;2014年,市社科联组织30多名专家学者编辑出版了乡土教材——《可爱的家乡鸡西》。这些都是鸡西地域文化研究的成果。鸡冠区退休干部,现任向阳办事处党工委员、中心社区第三支部书记于军以此为教材,对各社区巡回讲党课,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推动了“两学一作”活动开展。

 

三是民间群众团体、草根文化人擎起了鸡西文化研究工作的半壁江山。近几年在市社科联和市文联的指导下,民间群众文化团体即新社会组织、各个协会、学会都充分发挥了文化的自信自觉自强的作用。特别是存续16年的名人协会共编辑出版鸡西地域文化研究书籍43部,发行《北疆名人》报204期。名人协会会长王德君也由一名副市级领导干部亮丽转身为肃慎历史文化研究的著名学者。是他组织鸡西众多的草根文化人把肃慎文化打造成鸡西的文化名片,同时他又培养出一批像韩新君、董凤琴、姜玉敏、韩照源等研究地域文化的骨干。

 

2006年,原省人大代表、市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翟玉和组织6名退休干部,耗时3个月,行程6万里,遍访全国31个省区,调查农村养老问题,并向全国人大会议提交建议。国家多部委对翟玉和建议答复,称其对于国家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适合中国国情养老制度具有借鉴意义。翟玉和虽为鸡西民营企业家,但他对文化工作情有独钟。他投资200万元,由上海电视基地制作了10集大型纪录专题片《中国孝道》。这是中国电视史上以孝道为主题的第一部大型纪录片,翟玉和也因此被誉为中国民营企业家投资大型电视公益片和教化片的第一人。这使我想起中国传统的古训:守祖宗一脉真传克勤克俭;教子孙两种正路唯孝唯忠。

 

四是打造金质名片,体现文化自信。据专家考证,早在7000年前,满族先民肃慎人在兴凯湖畔创造了渔猎文明——新开流文化。对自然崇拜的生存观念,游动迁徙的生活方式,合作和分享的平和心态构成肃慎文化的基本特征。近几年来,鸡西用瞩目长远的大气魄,锻造了中国肃慎文化之乡的品牌,使肃慎文化通过舞台、会展、研讨、媒体,走进华夏众生,步入国际视野。鸡西市政府与中国人民大学签订了《市校合作框架协议》,挂牌成立了中国人民大学边疆文化研究中心中国肃慎文化研究中心,先后举办了中国鸡西肃慎文化高端发展论坛、鸡西肃慎文化民间艺术节、中国民间文艺之乡经验交流会等大型活动,孙梅亭挖掘整理了《兴凯湖传说》民间故事集,作者被省非遗保护中心确定为兴凯湖传说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广普及了《肃慎文化》校园读本,肃慎文化经验入选中宣部精品案例项目库和图书,被中国科协纳入全国科技思想库,并获得全省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打造文化品牌,成就品牌城市。肃慎文化将以无形的意识、无形的观念,深刻影响鸡西有形的存在,有形的现实,引领城市健康发展。

 

对于一个地域的决策者而言,能看重文化的力量,是需要勇气和智慧的。这就像前人栽树,它的绿荫会恩泽后代。在这一点上,我十分钦佩鸡西市的领导对文化的前瞻和支持。

 

繁荣发展——举望未来应可期

 

新时期以来,鸡西文艺家本土意识有了较大程度的提升,鸡西的地域风貌在文艺家的笔下表演中得到尽情展现。面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艰巨任务,面对全球化大趋势的机遇和挑战。鸡西的文艺家应该努力打造文艺精品;政治家要加强和改进对文艺工作的领导;鸡西作为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城市更应该打造美丽心灵。

 

文艺精品就在于其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在英文中,祖国与故乡是一个单词,而组成这个单词的是土地和母亲,我热爱我的故乡,这就意味着我热爱我的祖国、土地和母亲。鸡西的灵魂就是大美兴凯湖和百年矿区开发史所哺育出来的底蕴深厚、内涵丰富的鸡西地域文化。在这里诞生过七地文化,即:满族祖先肃慎人发祥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终结地;新中国空军诞生地;百年煤炭历史开采集结地;北大荒精神发源地;珍宝岛事件发生地;北大荒书法艺术汇聚地。历史如流淌的旋律,文化如跳动的音符,谱成华美的乐章,吟唱着鸡西人民对文明的追求和向往。我们文艺工作者,就是要深耕地域文化,梳理各个时期的文化脉络,挖掘出我们需要的精神力量,我们永远走在路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为时代立鉴、为鸡西立史、为人民立言,讲好中国故事,做精彩的鸡西文化人。

 

纪念鸡西建市60年,就像在用手轻抚这座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感受它历史进程中的凹凸起伏;纪念鸡西建市60年,就像在用心触摸这座年轻的城市,体会她前世今生的悲怆欢喜;纪念鸡西建市60年,就像一次穿越时空的心灵之旅,在推开一扇扇门窗的探寻中启悟心智,历史的笑容经常在现代文明中绽放。

 

文艺创作和一座城市的兴衰发展已经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反思。鸡西作家、艺术家们正在按照伟人们的箴言,神笔漫衍千年史,寸心细描百家魂

 

60年鸡西激情燃烧,40载文艺百花竞放;60年鸡西苍桑巨变,40载文学弦歌悠扬;60年鸡西圣火传薪,40载文化春华秋实。鸡西从贫瘠到富足,从闭锁到多元,从梦想到崛起,鸡西的文艺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畏将来,必有大成。我们不要虚妄,因为我们只相信踏踏实实的足迹;我们不说出发,因为我一直行进在路上;我们不说辉煌,因为文化的梦想还在远方……

 

(作者系黑龙江工业学院教授、鸡西市地域文化研究会会长)


  编辑: 兰波  水蓝
北方杜鹃微信公众平台旨在发布原创作品,扩大各地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机会,多出精品佳作,陶冶情操,实现文字梦想。
投稿要求:原创!切勿一稿多投!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所投文稿需有一定水准,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简介,照片,作品发至邮箱:
973694025@qq.com
同时加微信号:j973694025
关于赞赏:读者自愿赞赏!第十个工作日结算。平台赞赏的70%归作者所有,30%暂为平台维护费用。总计十元以下赞赏不予发放。
感谢赐稿!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