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实文学】非洲荒原纪行(下)土著

 清清水蓝 2020-09-18
土著 不自由的自由撰稿人,作品只发自己QQ空间里,而且大部分都锁着,自娱自乐。 


非洲荒原纪行(下)
文/土


    吃了一盒带着的中国产的午餐肉,又一口气喝下了刚刚买的四个芒果拉罐,算是晚餐。
  
        黑人做的食物我是从来不敢吃的,如果你买面包,他们会当着你的面用脏兮兮的黑手直接抓起面包抹上奶油,然后再用纸包上递给你。可以想见,他们在加工面包时,不知掺进去了多少汗水和鼻涕。
    
        还有一种叫马尿克的薯类做成的食物,也是大部分黑人吃的主食,看起来黏糊糊的白里透黑,我不了解它的加工过程,也不知道吃到嘴里是啥滋味,但我从看到这种食物的时候起就发誓,即使我饿昏了头,也绝不拿它充饥。在布拉柴时,有次同事买了个面包让我品尝,我坚决的回绝了,同事说,就算里面有汗水和鼻涕,也比中国的食品强得多,至少里面没有添加福尔马林。想想也是。不过我还是吃不起黑人兄弟做的掺进了汗水和鼻涕的面包。
 
        几个黑人司机不知道去了哪里用餐,我决定去找他们。沿着昏黑的马路朝路口灯光处走去。一些黑人闲汉看 到我,朝我喊须努瓦(中国人)。我不去理他们,不是害怕,是不想招来不必要的麻烦。毕竟是晚上,他们大半是喝了酒的。
 
        路口的灯下,有一个小男孩,大约十一、二岁,瘦瘦的,衣着还算整洁,赤着足,踩着还没有退去余热的沙土,站在那里守着一个独轮手推车。车上有烤花生,还有一个高约四十公分,直径三十公分的圆盒子。
  
      我认得那个盒子,那是一个保温箱,里面装着冷冻的牛奶,是用塑料口袋包装的,每袋有拳头大小,在布拉柴我见过,我把它取名为冰奶
 
       我看了看男孩,又看了看保温箱,想象了一下冰奶的制作过程,对冰奶的卫生程度进行了评估后,觉得还可以,挡不住一天积蓄的暑热,问男孩多少钱一袋。男孩告诉我,50非郎。
  
       我掏出一张两千郎的纸币递给他,男孩在胸前挎着的兜子里翻出一把硬币找给了我,我攥在手里,然后揭开保温箱的盖子拿出一袋冰奶,用牙咬破塑料口袋吃了起来,吃完了再递给男孩一个硬币又揭开保温箱的盖子去拿。就这样,每吃一袋递给男孩一个硬币,一袋接一袋地吃着。我边吃边观察男孩的表情,男孩遇到像我这样能吃的主一定很高兴。这样,他就可以早些回家,也免去母亲的倚门翘望。
  
       一连吃了七袋,当我伸手再去揭保温箱的盖子时,我看到孩子用小手按住了保温箱,我感到诧异,以为没有了,又一想,刚才明明看见里面还有很多。我想拉开他的手,孩子更加用力地死死地按着。他用另一只手指了指自己的嘴巴,又捂着自己的肚子做痛苦状,说了句什么,我只听懂了两个单词——“包谷包谷(多)马俐力(凉)
  
       我明白了他的意思,他是在告诉我冰奶很凉,吃多了肚子会痛。我突然感动了。这个瘦弱的孩子,或许为了赚取一些学费,或许为了赚取一块面包,在暗黑的夜里于昏黄的路灯下翘盼,然而他却关心着一个陌生的旅人的健康。
 
        我感动的那样突然,那样强烈,以至于润湿了眼睛……
 
        我让孩子伸出手,把剩下的硬币全部放在他的手上,示意他装进胸前的包里,然后紧紧地握住他干瘦的小手,真诚地说了句:麦克塞, 阿密!(谢谢,朋友)
 
        我一直无法赞赏他们黝黑的皮肤,也一直无法透过他们的眼睛触摸他们的心灵,和他们的目光相遇时,会感觉和他们的距离是如此遥远。于我来说,他们生活在由迥异的元素构成的世界里,和我的世界无法融合交汇。然而今天,我在这个孩子身上,看到了我们早已丢失的、久违的纯朴与善良。
 
        “哑了边鼓!路边的院落里传来一声呼唤。司机母咕咕在叫我,他们围坐在院子里的桌边喝酒。哑了边 是他们给我起的名字,善良人的意思,我一直为黑人兄弟送我这个名字感到骄傲和自豪。
 
        院子里有十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每个人面前只放一瓶酒。黑人们喝酒是不用佐菜的,喝酒就是喝酒。不像咱中国人,一说喝酒先弄一桌子菜。吃喝完了你争我夺地抢着买单,生怕失了客气与面子。黑人们是各买个的酒,各付个的帐。没人劝酒也没人替对方买单。我倒觉得这种习惯挺好的。不过,如果黑人朋友约你去喝酒,千万别以为他要请你。至少你兜里得揣一瓶啤酒钱。
  
        我要了瓶啤酒坐下,和黑人们边喝酒,边听音乐。
  
        院子里店家放的音乐好像欧美风格的那种,节奏感很强。音量很大,震耳欲聋。
 
        黑人们很少说话,音乐声太大,说话别人也听不见,倒显得人很安静。没有猜拳行令的,没有高声喧哗的,也没有酒后狂言惹是生非的。大家只是默默地喝酒,听那震破耳鼓的音乐。
 
       喝到高兴时,就会有人站起身来,推开座椅,旁若无人地随着音乐临桌起舞。
 
      他们的舞蹈主要表现在腰部和胯部的扭动上,腰胯的扭动延续到膝、脚、肋、胸、肩、头、手各部位,这是全刚果舞蹈共有的技巧,也是形成刚果舞蹈独特风格的主要特征。隐喻性的动作比较明显,但一招一式都是本能的迸发,真诚本色、 朴实自然,激情四射。
         
       一个小伙子一只脚趿拉着一只鞋,脚后跟露在外面,另一只脚光赤着,就在院子门前大街上厚厚的尘土里随着音乐舞蹈,动作有点象像温柔版的杰克逊,只是更多了腰胯的扭动。不合体的衣裤遮不住他矫健的身躯。他的一切动作都是情感的自然流露和宣泄,都是生命原始的律动和表达,没有刻意表演的成分,却让人感染和陶醉。
  
        虽然衣衫破旧,但他们能真实地表现自己,虽然生活穷困,但他们有发自心底的快乐。
        
        这里没有旅馆。稍事休息 我们决定继续赶路,到下一站马丁古大约需要四小时时间。
         
        路面依旧颠簸,天也完全黑了下来,四野没有一丝灯火,远山近树笼罩在黑暗里,只有车灯照着前行的路。


        我希望能看到一群狮子拦路怒吼,也幻想着黑衣蒙面的夜行人横刀剪径……
    
        到达马丁古已是深夜11点半,我们决定宿在这里。


        仍是没有旅馆,我们蜷曲在车的座椅上半睡半醒地熬到了天亮。
 
       越往前行路上的尘土越厚,路两旁的杂草树木落满了来往车辆泛起的尘土,呈铁锈色,整个世界一种颜色,一片混沌。
       
      对面驶来的小型车辆大半个轮子淹在尘土里,好像遁地有术从土里钻出来的,烟尘滚滚的往前拱。  汽车的雨刷器来回擦刮着落在车窗玻
璃上的尘土。
  
       路很颠簸,车很慢,每小时只有十几公里的速度,挨着椅垫的皮肉随着颠簸被拧扯得火辣辣的痛,伸手抓住车棚上的把手将身体半吊在空中,手脚能找到的支点都用上了,紧绷着肚皮保护着肠胃。颠簸无休无止,心里焦躁得很,一想到回来还要走这条路,更是悲愤。
 
        上午九时许,终于挣扎出了土路,欢呼着上了柏油路面。
        
       我们决定停车休息一下。下了车,只觉得全身轻飘飘的有瘫软的感觉,一路上紧绷着的肚皮酸痛得很。用脚踢遍了三辆车的每一个轮胎,看是否有瘪胎缺气,又仔细地检查是否有漏油。司机巴格利横躺在车前的路面上,疲劳困乏地闭着眼睛。看他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车祸的遇难者。我忍不住笑,用相机拍了下来。

        沿着柏油路走了没多久,我们下了主干线到达了多利吉市,……我喜欢这里的建筑,新起的房屋欧式风格夹杂着非洲文化的粗犷因素,纯朴而简洁,给人一种温馨的气息。和一路上看到的散乱的用泥巴和木板糊成的民居比,多利吉简直就是梦幻般的城市。
    
         这里有我们的在建工地。
         
         到了驻地已是一身灰尘,面如土色。
    
       工地的负责人知道我们幸苦,十分体贴地招待了我们。
   
        下午一时许,我们回到了一号公路主干线,进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自然保护区-马永贝森林。



       这段路是由中国人承建的一号公路项目一期——黑角至多利吉段,已于2012年底交付使用。这段路也是由高原到沿海草原的阶梯。公路依山而建,左盘右旋、急转直下、命悬一线。看到那些翻滚后倒毙在路旁的车辆,我连连向阿兰喊:马莲贝!马莲贝!(慢点)。不过由于路面平坦,没有了颠簸,心情还是舒畅了许多。

  
        路两边群山起伏,云雾缭绕。原始森林里树上藤条相互缠绕,层层叠叠、密密匝匝。参天的大树,根深叶茂、伟岸婆娑。
  
        林间每一片叶子透着清新,看了觉得整个身心都净化了似的。
    
        墨绿色的远山,墨绿色的林木,总能引人无限遐想。
 
       这繁荣蓬勃间,定然隐藏着毒蛇猛兽。我似乎看到了凶残的争斗、嗜血的杀戮;听到了强者的欢呼、弱者的呻吟;想到了弱肉强食、丛林法则。

         
     起火点越来越密集,冲天的浓烟和熊熊的大火,会同天上炎炎的烈日烘烤着干渴的非洲大地……



         黄昏时分,我们终于到达了目的地——黑角。

  后记:
       
          此次旅行亲眼看到了古老的非洲荒原,圆了我多年的梦。也让我看到了非洲人民生存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难。感受到了他们顽强的生命力。特别是那个卖冰奶的孩子让我感动,那颗童心所表现出来的纯朴善良,让我从此改变了以往对非洲黑人的看法,  也是我成此拙文的动力。在此衷心祝愿勤劳、勇敢、智慧和纯朴善良的刚果人民,像黄红、绿三色国旗所昭示的那样——诚实、宽容、自尊; 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  
                                                                                                        2013  11  08 于布拉柴维尔
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本人提供!
  编辑: 兰波  水蓝
北方杜鹃微信公众平台旨在发布原创作品,扩大各地文学爱好者学习交流机会,多出精品佳作,陶冶情操,实现文字梦想。
投稿要求:原创!切勿一稿多投!因业余时间编辑平台,时间、精力有限,请作者自行校对,所投文稿需有一定水准,文责自负。
投稿时请将简介,照片,作品发至邮箱:
973694025@qq.com
同时加微信号:j973694025
关于赞赏:读者自愿赞赏!第十个工作日结算。平台赞赏的70%归作者所有,30%暂为平台维护费用。总计十元以下赞赏不予发放。
感谢赐稿!感谢关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