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2章:1.“美之为美,斯恶矣。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批评人类的区别心。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道德经》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2.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老子首先批评了人类的区别心。

西施

人们常常对比美丑善恶,习惯上把“美丑、善恶”放在一起比较,而老子却把美和恶,善和不善放在一起,看似不对称也不押韵,其实不是想要进行直接对照,而是另有深意。“美”是对事物外表的感觉,赞美喜欢欣赏。“善”是对人行为的评价,善举善行善心。“为”是一个动词,有为作为刻意追求,与“无为”相对。

老子说,万物完全平等并无美丑善恶的区别,而天下众生则有自我的劣根性,从自私自我立场出发总喜欢制定一套界定的标准,并且这个标准还不统一,不仅造成人心混乱还会滋生矛盾。

比如对于“美”的标准,有人喜欢黑,有人喜欢白,有人喜欢胖,有人青睐瘦,有人喜欢大红花,有人喜欢小绿叶,有人喜欢冬天,有人盼望夏天。

还比如对于“善”的界定,我们常说“屁股决定脑袋”,立场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和结论就迥然不同,比如敌人反对的我们就支持,敌人赞成的我们就要反对,善与不善哪有固定的标准?人有自我自私的思想,就会根据自己的立场把万事万物加以区分,争名逐利滋生混乱,所以到最后美变成了恶,善也变成了不善。

日常生活中这样的情形很多,比如说,春雨贵如油,农夫因为它滋润了庄稼而喜爱它,行路的人却因为春雨使道路泥泞难行而厌恶它。还比如,秋天的月亮像一轮明镜辉映四方,才子佳人欣喜赏月吟诗作赋。而盗贼却讨厌它,怕照出了他们丑恶的行径。我们也听过这样的故事,有个母亲有两个儿子,一个儿子卖雨伞,一个儿子卖草帽,你说她是喜欢下雨还是盼望晴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