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17章:1.“太上,下知有之”,将统治者分成四个档次。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道德经第17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16

【原文】

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17.1“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老子将统治者分成四个档次,是从《周易》临卦引申出的哲理。

《周易》第19卦叫临卦,是讲君王如何统御民众的,君临天下以大临小莅临指导。卦象组合是泽水在大地之下默默地滋润大地,大地象征民众,泽水象征君王的恩惠,并且平静的湖面像一面镜子,能映照出民众的疾苦和心声。

在临卦中,周公用六爻将如何与民众打交道分成六种情形,依次是“咸临、咸临、甘临、至临、知临、敦临”。初九爻和九二爻辞都是“咸临”,“咸”是“感”字没有“心”,是天地的无心之感,有别于人类的有心之感。像泽水一样在大地之下默默浸染滋润着大地,比喻君子深入民众将君王的恩惠施于百姓,是一个与民众同甘共苦的领导。六三爻辞曰“甘临”,“甘”是甜的意思,甜言蜜语哄骗百姓必然没有好下场。六四爻“至临”,脚踏大地亲临现场与民众打成一片,无微不至全心全意为民众服务,是一个尽心尽职的领导。六五爻辞曰“知临”,君王不亲力亲为,授权大臣们治理民众,是一个有智慧的领导。上六爻辞曰“敦临”,像大地一样厚德载物,任由民众自生自息,是一个无为而治的统治者。

老子将这几种统御民众之道加以总结补充和完善,其中上六爻的“敦临”对应“太上,下知有之”,“知临”和“咸临”对应“其次,亲而誉之”,六三爻的“甘临”对应“其次,侮之”,只不过没有完全与“其次,畏之”相对应的。

本章的“下知有之”也可以写成“不知有之”,老百姓或者只知道有一个君王,或者根本都不知道还有君王。

在老子看来,三皇和五帝他们属于最好的“太上”这一类,夏桀商纣王属于最差的“侮之”这一类,商纣王残暴无德,搞得天怒人怨,自以为用最好的祭品,最隆重的仪式祭祀天地,就一定能讨得天地神灵的欢心,祭祀说“我这样祭祀天地,天地怎么不保佑我呢”,而老百姓心里都在暗暗地祈祷“天地啊,赶快替我们消灭这无道的昏君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