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22章:2.“抱一为天下式”,圣人是如何立身处世的。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道德经第22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8.18

【原文】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诚全而归之。

22.2“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看看圣人是怎么做的。

上一章说“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那么众位先贤往圣之状是什么样的?“式”是做事的法则,也是我们常说的定理公式,当学生都有这样的体会,题山题海是为了熟悉公式,好学生掌握了公式就不需要做那么多题了。

“一”指的是“道”,不管外界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掌握了“道一”这个原理,就掌握了解开天下奥秘的公式,故称“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道德经》中共有三章提到“式”,其余两章是,第28章“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忒”,第65章“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

后面第39章也提到了“一”,老子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不固执己见则能明了事理,是为“不自见则明”。不自以为是则能更加彰显,是为“不自是故彰”。不自我夸耀则能事遂功成,是为“不自伐故有功”。不自我矜持贪天之功,反而能作为众生之长,是为“不自矜故长”。

后面第24章从反面来阐述同样的哲理,说“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这种范式的核心就在于不争,“曲”是忍受,“枉”是躲开,“洼”是低处,“敝”是去旧,不自见不自是不自伐不自矜也都是不争的表现,唯有不与天争,不与万物和众生去争,那么天下之人还会同你争什么呢?况且也没有什么可争的,故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