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第62章:2.“美言美行,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要剥除所有的不善。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道德经第62章解读 

张武忠初稿2017.9.11

【原文】

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故立天子,置三公,虽有拱璧以先驷马,不如坐进此道。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不曰“求以得,有罪以免邪”?故为天下贵。

62.2“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人之不善,何弃之有”,老子描述不善人的所作所为,告诉世人要剥除所有的不善,参考了《周易》贲卦和剥卦的哲理。

不善之人如果偶然取得了天下,就会竭力靠自己的智慧去维持这一切,自以为这样就可以长久地保有天下。因为不善之人自尊自贵,常会用所谓的甜言蜜语换取天下人的好感和尊重,就像在市场上做生意,并且用自认为美好的行为加之于人,故称“美言可以市尊,美行可以加人”。《道德经》中的“美”都带有贬义的味道,第2章就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第81章做了最终总结“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这些美言和美行都是有为有欲的表现,看似为善其实是不善,第2章说“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真正的善人要像第27章所说的“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不善之人则相反,弃人弃物离弃大道,最后自己也会被天下所遗弃。世人有诸多不善,都是由“有”而造成的,那么如何去抛弃去除人们内心和行为上的“有”的邪欲和冲动?故称“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周易》第22卦是贲卦,第23卦是剥卦,贲卦是讲文饰贲饰之道,万事万物具备了本质内涵,如果再加以适当的包装打扮,则会文质彬彬光彩照人,前景必然亨通。但过度的文饰会文过饰非,使虚假的“美言”和“美行”大行其道,逐步脱离大道,所以必须在剥卦中剥除过度的浮华和虚假表象。老子将这两个卦的哲理合在一起,所以他说“人之不善,何弃之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