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75)《里仁篇》第9章,“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è)衣恶(è)食者,未足与议也。”

【原文朗读】

注释

古代的一个社会阶层,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后来代指读书人

……”为耻。

白话翻译

孔子说:“一个读书人立志追求圣人之道,但又耐不得困苦清贫,以吃粗茶淡饭穿破衣烂衫为羞耻,对这种人那就不值得和他谈论道了。”

解读  

1.“士”是一个什么群体阶层

中国人把读书人叫做士儒、儒士”,其实“”和“”是两个概念。先说“”,它是春秋时涌现的一个新的社会阶层,介于贵族和平民之间,由没落贵族和平民中涌现的精英组成。比如孔子原本是帝王家,是商汤王的后代,周武王灭商后将商朝后裔封在宋国,经过几百年的时间,孔子家族从帝王到诸侯再到大夫,传到孔子这里身份变成了”。

古代儒士

”这个阶层如何谋生啊,他们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的是能到贵族家里谋一份职业,获得一份俸禄,这就是“干禄”,这就是儒。儒字左“”右“”,《周易》第5卦叫“需卦”,需指的就是人的衣食住行,靠自己的才华能力谋取一份俸禄的人就叫做儒,所以儒是一份职业。

 2.君子要有志于求道,不能过于追求物质需求

在孔子之前就已经有”了,只不过主要是为了谋求一份好职业,过上好日子。到了孔子这里,孔子开始教自己的学生,孔子并不反对弟子们谋求俸禄,而是倡导他们要上升到谋道”的高度。

孔子说,一个人既然已经立志献身于精神方面的事业,就不应该以吃穿等物质方面的生活为主要追求。前面的4.5章中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如果有了以恶衣恶食为耻的心理,并在这种心理驱使下为一己之求奔波经营,极易出现不以正道而求。所以孔子说,怎么能与这种人谈论人生的真理和生活的意义呢? 

3.与《论语》其它篇章相互参照

孔子有几个学生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举几个例子。

在《雍也篇第六》中,孔子大力赞扬颜回,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在《泰伯篇第八》中,孔子也赞扬了其他几个学生,他说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在《子罕篇第九》中,孔子赞扬子路说衣敝緼(yùn)袍,与衣狐貉者立,而不耻者,其由也与?”。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孔子不是说生活越穷越艰苦越好,而是告诉我们不要把心思全放在物质享受上。当今社会生活虽然富裕了,一般人不为吃喝发愁了,但人的需求标准也随之提高了。现代人追求物质享受比孔子那时候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所警醒。

上一章:论语连载(74)《里仁篇》第8章,“朝闻道,夕死可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