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儒】《论语·里仁篇》(09)《读书人求道第一障碍是衣食》

 歌柏安妮 2016-03-10


原文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注释


(1)士,这里指读书人。
(2)志于道,立志于学道。
(3)耻,以......为耻。
(4)恶,坏的、不好的。
(5)未足,不值得。
(6)议,讨论、谈论。

【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学道,还以吃的不好、穿的很差为耻的话,不值得与这种人谈论学道。”

【解读】

在上一章,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这个“道”是什么呀,孔子并没有讲出来,只是拿“死”来做了个比较。早晨听闻到什么是道,晚上也就死而无憾了。想必孔子看到大家还是不明白,就接下来说“志于道”。本章的核心点,就是“议”。议,谈论、讨论的意思。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要把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和别人来讨论,但是本章提到不值得与其讨论的情形,便是理解本章的切入点。

士志于道。一个求得上进的人,总有自己的目标和理想,这就是“志”,就是心中的打算。士,是很值得探讨的一个概念,这个概念在我国传统社会有着很丰富的内涵。士,在上古时是掌管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古代所说的“士、农、工、商”四民,是指大学士、种田的、做工的、经商的。《论语》中的“士”,指的就是读书人,学道之人。“士志于道”,是说读书人立志于学道和求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耻,本来是一种美德。繁体字的“恥”,是左边“耳”,右边“心”,用耳朵听心的意思。一个人做错了事情,有了亏心的事情,回到家里或者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反思一下自己,听听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这就是“耻”。如果是君子,会因为有过错而反思;如果是小人,会找一个或者很多理由、借口为自己解脱。在本章,“耻”是“以......为耻。”恶,是坏的、不好的。衣和食,就是吃的和穿的,我们的物质生活呀。恶衣恶食,就是吃的不好、穿的很差。一个追求学问、追求道德的人,是不会在乎吃和穿的,再贫穷的生活都能够忍耐住。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是古人修行的要求。但是,现实生活中,就有爱慕名利的人。君子不是不需要名利,而是淡泊名利。正如前章所说“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那么以“恶衣恶食”为耻的人,如果是还立志于学道求道,事实上这种人“志于道”是假的。我们遇到这样的人怎么办呢?

未足与议也。未足,不值得。与议,与(之)议,和他讨论、探讨。孔子在这里给了我们一个标准,一个读书人如果立志于学道,还以恶衣恶食为耻,遇到这种人怎么办?不搭理他,远离他,因为他不值得我们与他讨论。而对于学道者来说,首先要解决如何面对“衣食”,看你如何对待贫困的生活。耐不住寂寞,耐不住贫困的读书人,永远不可能明白什么是“道”,因为他在学道的第一步上就出了问题。

(各位君子,“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平台,每周一至周五解读一句《论语》,每周六周日解密《冰鉴》,敬请关注期待。“天山国学苑”公众微信号:tshgx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