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里仁篇》第九章

 诸诸行无常常 2019-05-16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士”,上古时专指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则多指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对知识分子的统称。在这里指的就是读书人。

本章的译文是,孔子说:“立志追求真理的读书人,如果以穿破衣、吃粗食为耻,那么就不值得与他谈论道了。”

朱熹在《论语集注》引用程颐的话,“志于道而心役乎外,何足与议也?”意思就是立志道的人却让自己的内心受制外部因素,还有什么值得与其论道呢?朱熹的观点是把“志于道”的士与“耻恶衣恶食者”看作一个人,这样解释当然没问题,但也可以拓展开去理解这句话,“志于道”的士一方面不应该对自己的恶衣恶食感到耻,另一主面对于恶衣恶食的他人也不应该感到耻。这样才是志于道的士应该具备的心态。

本章的内涵还在于对于道的正确认识,“道”在现实社会中应该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传统文化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读书人普遍认可的人生追求,宋代大儒张载(横渠)先生有四句话:“为天地立心,为生命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曾经是很多读书人的座右铭,希望自己能够青史留名。但是现代社会很多人以追求财富的获得来判定人生目标的高低,正是由于这种心理,才会出现“耻恶衣恶食”者。才会使“志于道”被主流社会抛弃,使“道”成为老古董。时代在进步,对于事物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道”也在不断的更新,对于“志于道”的宣传和提倡才是现如今最缺少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