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连载(170)《述而篇》第20章,“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

 挑灯看剑AAAAA 2020-09-18

经史合参读经典
日积月累学圣贤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原文朗读】

【白话翻译】

孔子多才多艺无所不知,当时有人以为孔子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孔子听说后特别加以解释。
孔子说:“我并不是生来就知的呀!我是喜好于古,并且勤快求学来的呀!”

【解读】

孔子在这里是告诉学生们,我并不是生来的天才。我的知识和智慧是哪里来的呢?是靠爱好传统和勤敏而求得到的学问。好古,是喜欢追求传统的东西,善于从前人那里汲取智慧。如何求得呢?勤敏,就是不断地努力追求,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在《季氏篇第十六》中,孔子继续探讨人的天赋这个话题,将人的学习状况分为以下几种。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在《卫灵公篇第十五》中,子曰:“赐也,女(rǔ)以予为多学而识(zhì)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在《子张篇第十九》中,卫公孙朝问于子贡曰:“仲尼焉学?”,子贡曰:“文武之道,未坠于地,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焉。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人一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不需要接受任何的教育和后天的刻苦努力,就可以成为知识的博者慧者,成为神童,恐怕没有几个人相信这种无稽之谈的鬼话。其实,天才不过是天资好一点,比普通人聪明一点,如果不与后天的勤敏和用功联在一起,这种天才必然只会枯萎夭折,如流星般昙花一现。天才只是一种“”,配之以勤敏这个“”,才能结出丰硕的“”,这就是追求学问的因果关系。当然,如果天资愚笨、底子差的话,那就要再加上几倍勤敏,弥补这个差距同样是没有问题的。

【给我们人生的启示】

没有天生就知晓知识的圣人,唯有经过后天勤奋的努力,才能取得成功。

版权声明:图片版权属于原作者。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

合作QQ:30462249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