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贾克昌||只闻酒香,不谈酸楚

 颍州文学 2020-09-18

 编辑/审核: 肖龙                                          总第294期

只闻酒香,不谈酸楚

/贾克昌

当年,我们在沁心沙农场插队时,经过春耕夏耘秋收,粮食取得了大丰收。冬天,老职工把粮食储藏起来,我们知青用“增产粮换了两只公羊,宰杀煮熟后,大家聚在一起,把酒言欢,这也是知青到农场第一次喝酒。
农场也有个酒作坊,全部用农场自己种出来的粮食,酿出来的白酒品质相当高,知青和知青的家长都称它是“沁心茅台”。当年这种与茅台的酒没有包装只能医院500cc的盐水瓶灌装。有一年知青回家过年打碎了一瓶“沁心茅台”,整个青龙港候船室都弥漫着酒香。“沁心茅台”也是知青回城带回来最贵的食品,喜欢画画的知青专门设计了一幅美轮美奂的“商标”贴在瓶上。

十几年后,已经回城后的知青去农场看望第二故乡沁心沙农场时,又喝到了久违的“沁心茅台”。面包车刚到农场场部就遇到当年的牛关一连长,牛连长把怀抱的孙女交给边上的同事,请他帮忙送回家。然后对我们说;中午就在场部饭店里吃吧。我们说,连队已经准备好了。牛连长看我们执意要走,急着对我们说;我睡着面包车前,你们从我身上压过去好了。无奈之下,一伙人跟杨连长进了饭店。
牛连长对饭店里的人说;多烧些知青喜欢吃的红烧羊肉。知青说;来点“咸鸡”!“咸鸡”是当年知青在农场天天吃、又怕吃的一种咸菜,知青戏称“咸鸡”。牛连长说,这个有点难了,农场很早就不吃“咸鸡”了。
牛连长斟满酒杯,毕恭毕敬向入座的知青敬酒。接着说,你们知青响应国家的号召,满怀信心来到沁心沙农场,在生活条件最艰苦的年代,拿最低的工资,每月15元,做最劳累的农活,天亮做到天黑。我当年受左倾思想的影响,对你们工作态度简单粗暴,不单是左倾教育法,可以说是对你们的迫害……说着,说着就痛哭流涕。你们知青宽宏大量,不计前嫌。今天向你们知青道歉,希望你们原谅我过去的过错。然后举起酒杯说,给知青赔礼了!我们连忙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一切往前看。

那一刻我们都明白,唯有艰难才能凸显出知青的可贵和不凡,这就是知青的胸怀。听着牛连长的话,所有的知青的眼眶里也满含幸涩的泪水。
回城后不久,知青阿龙攻克了国内的一个技术难关,为国家填补了一个空白,节省了大量的外汇,被新华日报、苏州日报头版头条刊登,因此被评为苏州市先进积极分子,发放奖金8元钱。不要小看8元钱,那时一瓶茅台酒8元钱,二锅头才几角钱一斤。阿龙用这8元钱买一瓶茅台酒,专门请我们饭店聚一聚。
回城后,机会加奋斗,迅速成名,继而成为大款的钱老板(当年也是知青)说,阿龙以他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是我们知青的骄傲,也是我们的知青学习的榜样,要像阿龙一样为国家分忧,为国家立功。我为了表示对阿龙和大家的敬意,今天我买单,挑价格贵的菜点。
知青喝了茅台酒,顿时感觉甜甜的,热热的,一条线到肚子里。喝过那瓶酒后,因大部分知青遇到回城后无房,企业经济效益不景气,下岗,转制……等等因素,回城知青只能偶尔三五知己,喝点茶,聊聊天。很长时间知青不再聚餐,渐行渐远渐无酒。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们这些知青们纷纷激情再创业,奋发图强,知青的生活水平也随之大幅度提高,聚餐纷至沓来,笑语喧哗,无酒不欢,饮尽世间一切美酒!
在一次年终聚餐会上,农场广播里再三播放,没有交餐费的知青不要交了,已经交了的知青到收费处取回自己已交的餐费,所有的费用都由潘总(当年的知青)慷慨解囊悉数赞助了。阿明和尤丽娜在“拼酒”,很快阿明头重脚轻,烂醉如泥。尤丽娜仍然舌绽莲花,妙语连珠。女同袍有此酒量,实在令人费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一位知青在扮演《沙家浜》中的胡传魁唱“智斗”一场时,当场晕倒在舞台上,险些酿出大事。无奈,聚会方发出来知青史上最严厉的禁酒令,知青聚会,严禁饮酒。从此,把酒言欢的知青聚会戛然而止。
回想那些曾经拥有过的美好,真是一杯酒品知青年华,平常心忆蹉跎岁月。


个人简介:贾克昌,男,1964年上山下乡到江心沙农场,在农场做过农工,司磅员,棉检员,内场搬运工人,保全工,发电工,电工。 1979年回城,先后担任过电工, 消防员,教师。几十年,在报纸,杂志上发表过几百篇文章。
 
 

精彩回顾

【颍州文学】平台发布||《颍州文学》征稿须知

【颍州文学.公告】“孔一坛杯”父亲节征文获奖名单

【公告】关于启用新邮箱的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