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之十:你真的会“休息”吗?养生莫乱来,应遵循常道

 淋浴阳光书屋ch 2020-09-21

上一期讲到岐伯对黄帝的提问做出了精彩的回答:“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01“節”喻指停止,“常”乃不变之意

紧接着说:“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古人所讲的“食”就是吃;饮,主要指喝酒。“食饮有节,起居有常”照应后文“以酒为浆,以妄为常”。意指在正常的吃、喝酒方面一定要有所节制。古时的“節”字: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即”是“止”的意思,就是竹子停止生长。竹子生长速度极快,我们经常会听到竹子拔节成长的声音,它的生长速度每天约80厘米,速度惊人,但到成竹几乎不生长,所以它自身一定含有某种物质抑制着生长。动物的生老病死、植物的荣生凋枯靠神机气力调解,它一定有一套既定的程序。就像竹子,虽然他的生长速度快,但它有节,“节”限制了它继续快速的生长。

古人用竹子停止生长之象来比喻节约、节俭、节制。节制的反义词是放纵,凡是放纵就意味着灭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可以想象竹子若一直以每天80厘米左右的速度放纵生长的结果......

这句话告诉我们:美味佳肴,暴饮暴食,放纵,酩酊大醉,这叫食饮无节。反之,有节就是凡事有度。

“起居有常”,“常”是恒定, 有规律性。我们的起居作息,什么时候睡觉,什么时候起床,一定要有规律性。古人用“常”字时,往往跟道相关。如果说起居仅仅局限于有规律这个层面的话,很多人都能做到。但是真正的要达到合于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这个阶段,殊为不易。《道德经》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常”字,乃“不变”之意。这里其实蕴含着另一层意思:我们的作息要遵循天地的常道。“与日月和明,与四时和序”讲的就是起居有常。

古人表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要我们与太阳、地球的自转保持同步。太阳升起,阳气上升,对人体的阳气有一种激发作用,我们应赶紧起床;太阳落下,阳气往下潜藏,到晚上,我们就要早点休息,不要睡太晚。起居有常,所谓的规律是起居要遵循天地的规律,遵循天道。

02“妄”与“節”相对,“勞”字关“心”

“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节”的反义词为“妄”。“妄”指什么都干,没有节制。“作”即人应该去做的事情,带有较强的主动性。我们经常说“不作不死”,不主动去做这事就不会带来麻烦。“劳”字,很多人解释为“劳动”。“劳”真的只是此意吗?

劳的繁体“勞”:上面是两个火字,喻指房屋着火了;中间的宝盖头,代表房屋的意思;下面是个力字,代表身体过度的使用。意思是:一个人努力去救房屋的火,会很疲惫。跟《说文解字》的解注一致:喻指过度的疲劳。我们经常说:劳心费神。“勞”字跟心有关,因为火在五行中对应的五脏是心,房屋代表膻中,而膻中乃心宫之所在。从字形看,心火冒出来到宫殿外面去了,就会出神。

实际上,力字涵盖两个方面:第一是我们身体的过度使用;第二是神,我们的心神耗散。“不妄作劳”译为:我们不要去人为的过度的消耗我们的形体、心神。

下面的“故能形与神俱”这句话,正诠释了“勞”字。人有三个层次的需求:动物性需求,社会性需求,精神性需求。如果我们做到饮食上有节制,不暴饮暴食,不放纵生理性需求,不肆意地放大社会性需求和精神性需求,我们也可以做到“形与神俱”。现实中,很多人却起居无常,作息无矩。

例如,很多运动员退役后到40多岁,甚至30多岁以后落得伤痕累累,全身是病,处境非常悲惨。这就是违背了古训:凡事有度。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夏练三伏没有错,但是冬练三九就错了。因为冬天,人应处于一种收藏的状态。《黄帝内经》后文有言:无扰筋骨,无泄皮肤。不要做过多的运动,不要让自己大量的流汗。因为汗为心之液,冬天流的汗,是心音的损失。

所以,人要与天同步,要做到起居有常,遵循天地常道。

03 形与神俱是长寿的奥秘

其实,养生、修炼,或者长寿的奥秘用四个字就能概括:形与神俱。很多人身体跟灵魂经常是不在一起的。佛教说的好:心为身之奴。我们为了满足肉体的生理需要,心神成了我们的奴隶。我们整天为肉体奔劳,很少静静地坐上一分钟让我们的神回到身体中来,与身体交流沟通,融合一体。

所以中国有个智慧的词语叫“休息”。“休”是人靠在树上,让身体停止运动;或者理解为:人像树一样固定,不去劳动。形与神俱简单说来就回到“息”字上面来了。什么时候让心回归到身体中,心真正的属于你自己就叫“息”。所以说真正长寿的奥秘,修炼的奥秘就在于“形与神俱”,就在于“息”字。几乎没有人真正地做到了“休息”,只是休而不息。

南朝的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一文中写到“望峰息心”,是指遥望山峦巍峨而尘念随之平息。内心止住了妄念,不想名利、官场之事。所以古人又用了一个词:休止。意思是你的心回到身体之中,妄念止住了,就不会劳心费神,臆想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所以能做到“息”字,就可以做圣人。

岐伯说:古人为什么长寿百年而又健康,关键在于形与神俱。能够达到这个境界就能够尽终天年。“度百岁乃去”和前面的“尽终天年”对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