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逆传心包
温邪侵人不同于伤寒,叶天士言: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
心肺同居上焦。肺与心相通,心主血脉主行血,上朝于肺,肺主宗气司呼吸贯通心脉。肺热盛而传心,本由卫分之邪从气分下行为顺,但素体心阴虚,痰盛之人最易因盛热极,必上蒸而由卫气由肺卫直入心营为逆,心为君,由心包代受伐,见初受温邪,刚入卫分,迅速出现神昏、痉厥等邪闭心包之危侯,故为逆传心包。
来自: 医者慈心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读温热论一
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你看伤寒论第一条,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僵痛而恶寒,有犯肺的症状吗?伤寒,伤于膀胱经,所以症状在头项而不在肺。但温邪不一样,温邪首先就是犯肺,犯肺有什么症状?...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五十三条)
温病条辨——上焦篇 (卷一 第五十三条)兼秽,舌浊口气重者,安宫牛黄丸主之。心疟者,心不受邪 ,受邪则死,疟邪始受在肺,逆传心包络...
如何理解“温邪犯肺,逆传心包”
如何理解“温邪犯肺,逆传心包”温病的病因是温邪,多由口鼻进入人体,肺为五脏之华盖,位置最高,邪必先伤,心与肺同居上焦,肺卫邪热不传中焦,则可横逆而内陷心包。叶氏明确指出了温病的病因、感邪...
浅谈养生
浅谈养生。《灵枢.经脉》中则详细论述了十二经分别属、络相应脏腑,以及其它脏腑和五官之间的联系,强调了经络与脏腑间的密切相关性。3 经络畅通是养生之根本 经络是脏腑相互联系的重要通道, 经络...
五泻心汤、五承气汤与五逐瘀汤证治有何不同?
五泻心汤、五承气汤与五逐瘀汤证治有何不同?二、吴鞠的五个承气汤阳明温病,下之不通,其证有五,治法方药分别陈述如下:阳明腑实兼气...
温病辨治汇讲第七讲(下)
一是素体痰盛, 又外感热邪, 热邪内陷, 与痰相合, 两相胶结, 即叶天士所谓: “平素心虚有痰, 外热一陷, 里络就闭(里络指心包络)”; 一是...
27 风温 气分证治(4)、热入心包证治(1)
27 风温 气分证治(4)、热入心包证治(1)(1)热陷心包(痰热蒙蔽心包)再一个由肺气分到胃气分,到大肠还是气分,这是整个气分的全过程。湿热病,当然哪,湿热酿痰蒙蔽心包(病证)轻,它是气分证,...
任启松新解《温热论》 温热病几乎都为外感风寒 不存在逆传心包
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与伤寒大异。“辨营卫气血虽与伤寒同,若论治法则...
详论“温邪上受”顺传逆传病机
心肺同居膈上而相邻,肺为相傅,心为君主,肺主全身之气,而心主全身之血脉,又肺主治节而有朝百脉之能,故温热之邪伤肺可通过气与血及朝百脉的作用传之于心包;笔者认为,温邪从口鼻而入可先伤及肺而...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