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夕节,中国人的爱情节,比西方情人节早了一千年

 彭允好 2020-09-22






爱情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自有语言传播及文字记载以来,优美的爱情故事就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留下了许多感天动地、缠绵悱恻的千古绝唱。

中国古代流传着许多经典爱情故事:牛郎和织女、董永和七仙女、孟姜女和万喜良、许仙和白素贞、梁山伯和祝英台。这些故事口口相传,在民间影响非常之大,无论青年壮汉,还是妇女儿童,几乎人人耳熟能详。

其中起源最早,传播最广泛的当属牛郎和织女的故事,并因此而发展成一个专属的节日,即今天的七夕节、乞巧节,在中国古代被视为象征纯洁坚贞的爱情节,在当代却被年轻人称为“中国版的情人节”。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距今已有近2600年的历史。它开篇的第一首诗《关雎》,就是一首爱情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至今很多国人依然可以随口能诵。

《诗·小雅·大东》中也有诗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

意思是:看那天上的银河,河水粼粼散发光芒。看那天上的织女,一天七次行路忙。虽然一天七次行路忙,却总也织不成美丽的花纹图章。看那明亮的牵牛,再也不能来回驾驶车辆。

《诗经》中的这首诗将牵牛星和织女星联系在一起,为牛郎织女的优美故事留下了奇丽美妙的想象空间。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上天文学起步最早、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早在公元前24世纪的尧帝时代,就设立了专职的天文官,专门从事“观象授时”。

牵牛星和织女星是两个星宿的名称。牵牛星即“河鼓二”,在银河东;《太平御览》卷六引《大象列星图》:“河鼓三星在牵牛北,主军鼓,盖天子三将军也。中央大将军也,其南左星左将军也;其北右星右将军也;所以备关梁而拒难也。昔传牵牛织女七月七日相见者,则此是也。故,《尔雅》云‘河鼓谓之牵牛’。

织女星又称“天孙”,在银河西,与牵牛相对,《史记》中记载:“三星,在天纪东端,天女也。”《焦林大斗记》:“天河之东,有星微微,在氐之下,谓之织女。

由于这两颗恒星肉眼清晰可见,又容易辨别。据闻在明代郑和下西洋时,就曾以织女星为航海的导航标志之一。

汉代,《大戴礼记·夏小正》就说:“是月织女东向,盖言星也”,至少在汉时,人们已经注意到织女星在天空中的运行规律,以七月显得最为突出。这就为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为何选定为七月初七日,留下了中国古老星宿学上的痕迹。


 

创作于汉末的《古诗十九首》,其中的第十首,诗云:“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紧随其后,汉末文学界有“三曹”之称的曹丕、曹植兄弟,也都有关于牵牛织女的诗句。

曹丕《燕歌行》中诗云:“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而在曹植的《洛神赋》和《九咏》里,对牵牛和织女的人性化描写有了进一步的提升,为牛郎织女相会铺平了道路。

《洛神赋》中云:“叹匏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九咏》中有“临回风兮浮汉渚,目牵牛兮眺织女。交有际兮会有期,嗟痛吾兮来不时。

唐代知名学者李善为曹植《九咏》注释云:“牵牛为夫,织女为妇,织女、牵牛之星各处一方,七月七日乃得一会。

河南南阳出土一块汉代画像石,中心为白虎,白虎前刻出织女星座,白虎后为牵牛星,其中的牵牛图像是一位农夫牵着一头牛,牛体上方呈横直线三颗星星。织女图像,高髻坐姿,周围有四颗星星。

西晋文学家傅玄在《拟天问》里即有:“七月七日,牵牛织女,时会天河。”说明牵牛织女相会的爱情故事至少在东汉时就已得到定型。

东汉学者应劭《风俗通》逸文中有云:“织女七夕当渡河,使鹊为桥,相传七日鹊首无故皆髡,因为梁以渡织女也。”已经为这个流传千古的爱情故事、鹊桥相会勾勒出一个鲜明的轮廓。


 

而牛郎织女爱情的缘由始末,则在南北朝时期任昉编写的《述异记》中得到了全方位的展现:“天河之东有织女,天帝之子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天帝哀其独处,许配河西牵牛郎,嫁后遂废织纴。天帝怒责,令归河东,唯每年七月七日一夜,渡河一会。

唐宋之后的文学家也多以牛郎织女七夕相会作为歌咏爱情的题材。

如白居易的《长恨歌》:“七月七日长生殿,半夜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其中又以北宋词人秦观的《鹊桥仙》最负盛名,广为传诵: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七夕节起源于古老的星辰崇拜,加入牛郎织女的浪漫传说之后,被定为歌咏爱情珍视爱情的纪念性的节日。历经二千年而不朽,这是中国人的爱情节,比西方的情人节早了1000多年。

古老的七夕节,是中国人的爱情节,不仅起源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优美的传说故事,有广为传诵的诗文篇章,有暗合天道自然的星宿知识,还有象征坚贞纯洁的道德基础,有勇于追求爱情矢志不渝的文化内涵。

中国的爱情节,还有丰富多彩的民俗纪念活动。


 

乞巧节是七夕节的另一个称谓,也是七夕节的重要内容。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西京杂记》载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这便是现存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乞巧的记载。

唐代诗人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

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们各自乞巧。

宋元之际,七夕乞巧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宋罗烨、金盈之辑《醉翁谈录》说:“七夕,潘楼前买卖乞巧物。自七月一日,车马嗔咽,至七夕前三日,车马不通行,相次壅遏,不复得出,至夜方散。

从乞巧市购买乞巧物的盛况,就可以推知当时七夕乞巧节的热闹景象。人们从七月初一开始办置乞巧物品,乞巧市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临近七夕,甚至摩肩擦踵,车马难行,说明七夕乞巧节是古人最为喜欢的节日之一。

2006年520日,七夕节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67日,国务院正式将“牛郎织女传说”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古老的历史需要被记忆,悠久的文化需要被传承,优良的道德理念需要被重视、被珍惜。当中国人坚贞爱情观的爱情节逐渐被西方人自由浪漫的情人节所冲击,甚至其文化内涵都被其弱化、甚至代替的时候,中国人的传统文化、传统信仰、道德观念、家庭伦理又将往何处安身?不禁为之慨叹,默然无语。




感谢您关注关公文化彭允好,微信公众订阅号:yiguangong。微信号:ggwhpyh。我们致力于研究关公文化、弘扬关公精神、升华关公形象,以关公文化的忠、孝、仁、义、节、勇、诚信为楷模,广泛交谊,沟通四海。讲信义、重承诺,崇尚正义,见义勇为,正直为人,立身处事不违良知。关公文化QQ群:108825658.关公文化彭允好13032137960也是微信号。德促会会员申请热线:400-990-8095,电话:13120995995。崇德尚义者一元起即可成为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