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别摸,脏!别动,危险!别来,没你事!”

 柠檬心理课堂 2020-09-23

其实,今天之所以写这个话题,在于,上周天带着孩子去游乐园玩的时候,对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感慨太深。借此平台,来和各位宝妈宝爸们聊一聊“你所阻碍的事情其实正是那些在激发孩子成长的事情!”

1

有这么一个场景:

一个三四岁左右大小的宝宝正在喝水,突然看到旁边摆放的一个巨型玩具熊,想去摸,结果被妈妈一个巴掌打掉了极为兴奋的小手,随机过来一句,“脏死了,别摸!”

我当时就在身边,能明显的看到宝宝失望的表情真真切切的散落在身体的每一个细胞里。

其实,当时好多宝宝都围着这只玩具熊玩耍,有的还被爸爸妈妈抱着去抚摸小熊的帽子呢!

确实有细菌,但那一巴掌和那句话也确实打断了孩子的兴趣点和触摸感知觉。

2

我在一瞬间脑海中闪过无数个我家小孩的各种作怪捣蛋行为:

她经常用湿湿的小手去抓米缸里的米,或者把我刚团好的圆圆的丸子撕掉一小块尝尝这是个什么东西什么滋味,再或者对家里的插座啊、暖气片的接口啊、当然还有外边碰到的各种遛弯的狗狗感兴趣。

我好奇又好笑的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做的原因,她的回复却单纯到不行:

妈妈,我就想尝尝这是个什么味道。

而我能做的就是让她尽量去摸、去闻、去听,不管是硬的、软的、冷的、凉的,要的就是让她通过触觉的训练,给大脑不同的刺激。

当然,这里的在安全范围内,并不是说无菌活动,也不是说隔绝一切潜在危险性的对象。

插座对应的,我会给她找一些因为接触插座而有危险的视频看,也会带着她一起来摸索插座的原理;

那对于外在的狗狗这种具有潜在性的危险对象,她想去玩,可以。我会先去摸摸狗狗比较舒服的地方,让孩子知道触碰狗狗的哪里是比较安全的,也让她了解到除了小朋友可以游戏,狗狗也是人类的朋友,忠诚、有耐心。

有的人会比较在意孩子的卫生,自然,在触摸这一环节结束后,我会带着孩子做卫生清洗工作。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能参与到她生活中的每一个事件中,对她来说,是一种认知的探索,也是一种游戏的开始。

3

在发展心理学中讲到,游戏是幼儿期的主导活动。

这里的游戏可以简单到“我要摸摸这是个什么东西”,也可以复杂到,拼一千块拼图或者一架飞机模型。

而游戏带来的是主导着他们向外的认知和社会性发展,过触觉、听觉和视觉来感知周围。

再或者说过家家这种游戏,其实在每一个孩子的童年都做过这种游戏,包括长大成年后的我们自己,而角色扮演则是能很好的强化孩子内心世界对于某个角色的责任和义务。

游戏其实就是幼儿教育的最佳途径。

我们经常接触到很多父母的一些教育问题,比如:

我家孩子怎么一直自己玩啊?

我家小宝宝怎么总是玩这种看起来很弱智的过家家游戏啊?

你说那些重复性的缴械性的游戏能有什么好玩的,还不是浪费时间?!

事实并不是如各位家长所想。

4

发展心理学中,将游戏的社会性发展氛围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非社会性阶段。

就是大家认为的孩子独自游戏和在旁边观看别人游戏。

  • 第二阶段:平行游戏。

就是指孩子有参与其他孩子游戏的这个意向,比如凑近别人游戏的场所,然后自己再做类似的游戏,但是和其他孩子间是没有交流的。

  • 第三阶段:社会性游戏。

比如有的孩子各自玩各自的,但是每个人在游戏的过程中又会有语言沟通、情节交流等等互动的关系,但是游戏间并没有共同的目的和分工。

另外一种是孩子一起参与同一项游戏,有角色分工,也有共同的目的。

所以,现在各位家长们,对于孩子游戏的发展阶段有所了解了吧,并不是孩子一下就要进入到第三阶段的,而是孩子需要按照发展顺序缓慢进行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