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岸风文学】秦志峰

 左岸风文学 2020-09-23

秦志峰,
1975年生于宁夏中卫,一边务工务农,一边读书写作。酷爱读书,创作文学作品多篇。散文《快乐,看上去很美》 、《回忆一张军人照》、《我的湖居生活》《豆花飘香》入选:银川晚报副刊。散文《包裹里的爱》、《深爱》、《书信情思》、《车站》等被宁夏《新消息报·民谣》刊载。散文随笔《塞上朔风忆贤亮》《悠悠岁月说平凡》《感恩》《书香满怀气自华》,亲情散文《感恩》刊载于《银川日报》。散文《回家》刊载于《固原日报》。散文《美丽宁夏——中国梦,我的梦》获中国梦,我的梦宁夏征文二等奖。诗歌《我们永远把正义歌唱》,《书香湖城里的幸福生活》等多篇作品被刊登在《中卫日报》副刊。诗歌:《大中卫礼赞》入选美丽宁夏丛书,其他作品散见区内《沙坡头》、《红枸杞》、《老龙潭》、《盐州文苑》、《贺兰》《石嘴山日报》《宁夏老年报》《中华日报》《中华导报》等文学期刊。1、这里输入标题
秦志峰原创诗歌作品


《初相见》(组诗)


风,唱着歌
半是犹豫,半是欢喜
雨,在空中
半是渴望,半是迷离
日月是你动人的眼眸
把思念的心牢牢缚住
星星如一串串玉灯笼
照亮红颜相聚的长路
谁的眸子里的晶莹
感动了一场祥瑞雪
在心底噌噌生长的真情
照彻一路开放的红玫瑰
眺望长空,暖阳正红
西面晴好 ,东边也晴

 

《冬天里的满天星》

 

一双双寻找爱情和梦想的眼睛 
在朔风和寒气里冰清玉洁 
在星空和红尘之间 
默默走过或者飞逝 
点燃冬天里的一朵焰 
熊熊的暖意流淌心底 
给沙漠一些绿色的希冀 
让它们热情似火 
经历了暮秋的落叶 
憔悴了血色红颜 
寂寞的路又长过一年 
带走飘零的,不知是清秋,还是内心的落魄 
幸好,这些闪亮的星花 
依依落在朦胧的枝梢 
似蒲公英回归母体 
烁烁晶莹,素雅迎风 
在静谧温暖的午夜 
爱的花葩绽放异彩 
莹光下,低到尘埃里的情愫 
朴实无华的鸟巢里,孕育呢喃 
哦,春天已姗姗而来 
曙光和幸福从远方抵达脚下

 

《明月归何处》 

 

群楼林立,一个个鸽笼里 
有一样样面孔和心愿 
风飞远了,去寻爱和梦 
鸟儿遁了,不知是怕冷还是失望 
斜阳远照,跨过千山万水 
花倦缩着,在城市里失了颜色 
树变了模样,不知是不是情愿 
一壶新茶,烹不出当年的淡味 
谁隔河张望,谁俯瞰人间 
谁扶着墙,找不到回家的路 
谁醉在红尘,谁痛彻心扉 
有的人胡说八道,有的人缄口不言 
天上繁星朵朵,人间有数不清的楚楚文人 
抵不上横店乡村,一个摇晃口吃的女子 
太多的风月无色,太长的影子走不出孤独 
太多的诗意和失意纠结盈缺 
我情愿寻觅云卷云舒,无意花开花谢 
一卷诗书,一个斗笠,去寻觅失踪的明月 
不怕思念 
憔悴成一弯眉月 
泛滥成一条春江

 

《且走且吟》 

 

太阳挂在天空,燃烧炽热,放送光明 
一个影子,重叠草丛,流恋寻觅 
鸟虫儿吟唱,花草们生长 
树木摇曳枝条,时不时把行人张望 
阳光在手,推不开惆怅 
吟诗的游子,秋愁一肠 
谁的脚步咯噔作响,一袭红衣走不出梦乡 
谁的长发卷曲渴望,谁在谁的爱情里受伤 
春花入梦,秋月无光 
一曲离歌,午时退场 
摇晃在十字街头的流浪者 
梦中也有难忘的家乡 
眉尖下的莹光,无语牵强 
衣衫里的渴盼,最是迷茫 
一段旧时光,记忆着垂泪的孤芳 
捻花一笑的情郎,对饮月影里的吴刚 
秋深情长,抵不住岁月过往 
一个苦笑,按捺心中的悲伤

 

《晴雪吟》 

 

远山,藏着一场春天的梦 
蛰伏的梨花,开错了季节 
一轮红日,映照内心的亮堂 
明月无声,含情脉脉不忍归 
炊烟飘不出,思念的故园 
长河上,浪散浪聚水悠悠 
内心的一团火,燃红了半边天 
天涯良人,谁借东风姗姗归来 
一首诗,可否能完美曾经的爱情 
半轴画,道不尽岁月成熟的熬煎 
泪落花瓣,西风扫卷起一席浮云 
月照衣衫,霜辉藏起了淡淡伤感 
一盏红灯笼,摇回梦里水乡 
剪不断的燕影,伊人正回廊

 

《云空》 

 

一片楼,遮挡了阳光 
树木被修剪,改变了模样 
长街上,行人慌张 
找不到回家的方向 
梦中的云朵,飘不出思念的天空 
爱受伤,借一阵清风抚慰脸庞 
路太远,脚下没有一丝痕迹 
心太软,爹和娘远在家乡 
花满枝,携一朵留住芬芳 
泪滑落,默默滴落心上

 

《长街》 

 

街道很长,人很多,行色匆匆走向不同的方向 
树木无言,风很小,看不见曾经的田野和快乐 
透过橱窗,寻不见熟悉的笑容 
燕子春风,梦里没有了难忘的乡音 
舞起的长发,遮住纯真的脸庞 
憔悴的抑郁,堆积成一片迷茫的影子 
浓妆掩不住,心头的忧心忡忡 
那份纯情,或许已随东风渐远 
他乡的思念,淡如白开水 
誓言和诺言,已经花开花谢 
干净的长街,没有太多的记忆 
撕碎的爱情,飘撒的落英花雨 
摇曳在心底的那盏灯笼,照不亮回首的路 
暗夜的疼痛,借什么疗伤 
失意的眼眸,滴淌着一丝丝心动 
夜幕掩盖住,拿不起放不下的淡淡牵挂 
月光照不进,一片孤独的身体 
星星滑落,斑驳了数不清的沉默

年俗中的家园(外一篇)

流水如歌,轮转年华。年近了,家乡不再遥远,年俗中的家园也日渐清晰。

 

家乡的青山更青了,黄河却又清丽消瘦了不少。回望家园,故乡的云不知飘散到了什么地方,新盖的水泥屋檐下,不再有熟谙的春燕年年归来,整齐的院舍里,也不再是牛羊满圈,孩子们不再理解“五谷丰登”的寓意,麦浪滚滚稻花香走出了孩子的视野……少小离家老大回,在离人的脑海里,家是一扇门,梦是一本书,年是一度春风,一岁月明……小时候,爹娘很忙,忙着绿色的田野和金色的秋天。爷爷也很忙,忙着一群羊,一匹马,一头驴子的吃吃喝喝。小脚奶奶围着家,围着一日三餐和岁岁年年转。年过中秋月过半,收拾了秋忙,吃罢爷爷奶奶烤制的月饼,冬爷爷捻着冰雪胡须,从晨雾晚霜里蹒跚着来了。乡愁乡思却拂也拂不去!

 

“儿行千里娘担忧””每逢佳节倍思亲!”。家是心灵安详的栖息地,是最温馨的码头渡口,也是人生车站站台的最前沿,沿着人生的一个个驿站,我们带着梦想奔赴远方。

 

岁岁年年,斗转星移。家乡和爹娘默默静立,等待游子,等待着流浪的人儿,等待着儿回还家乡,不计较是不是荣归故里。儿走千里梦乡愁,感恩和思念捆缚在行囊,一遇到年节便窜得特别快,特别猛……人到中年的我,开始回眸青春,追忆少年,想挽住岁月老人的手,让他慢些,再慢些的游走。

 

腊八是春节前的最后一个传统节日,腊八过,春天近。腊八走来,曾经家家一大锅香喷喷的腊八粥,香甜了一家人,也融合着叔伯兄弟,温暖了邻里乡亲。我们无声无息,默默把感恩和善良,慈爱的美德延续着,升华着……

 

回忆当年,一铺大炕,老婆孩子热炕头,就是乡间一幅民俗实景:一瓮酸菜,联系着一家老少的喜怒哀乐。冬至溜走,圆月又一次瘦下去了,树木摇净枯枝残叶,爷爷奶奶开始围坐在热炕上,爷爷查翻“老黄历”,练笔写春联,奶奶给小儿孙们缝织虎头鞋,虎头手套。爹开始谋划怎样迎接年节,娘也不闲着,收拾五谷麦豆,空闲的时候,坐在奶奶的身边,聆听奶奶教授剪窗花和福字的技巧。奶奶时不时的还要手把手的言传身教,娘一脸喜色,偶尔也会鸡啄米般点头哈腰,无声表示对奶奶的感谢。

 

我开始像模像样的翻看爷爷的老黄历,而且不必沾唾沫翻阅,也开始洗擦自己的花猫脸和小虎爪,还有黑腿子……而我那时候是绝不肯清闲的,翻出一盏煤油灯,一盒子牛皮影,赖着爷爷叫我吼秦腔,唱《秦香莲》,演《斩秦英》……

 

幸好,百年前的古井乡邻们修缮保护的还不错,潺潺井水,家常里短,问候和欢声笑语交汇在一起。一株软梨树下,平息了多少纷纷扰扰,感慨着多少酸甜苦辣……背井离乡的人儿,远方归来,便是座上宾,便是公众人物……

 

张家醋坊的枸杞醋不错,李家碾坊碾出的米面过去连皇上都喜欢呢!你说的是皇上啊还是和尚啊?都说啊!反正红尘内外的人都喜欢呢!说不准连神仙眷侣老佛爷都喜欢呢!铁嘴秦谝子,你说啥叫眷侣?你是吃西瓜多了吗?连这个都不晓得。谝子叔叔捋了一下几乎看不出来的胡子茬,说道:眷侣就是婆姨汉子一家人啊!你吃过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肘子没有?人家苏东坡都说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个婵娟……婵娟莫非是谝子兄弟的相好?婵娟就是眷侣啊!看来你婆姨烧的热炕把你烫懵了,你个大头!我们秦家的前辈秦观少游祖爷爷曾经把酒点歌,词以咏志:两情若是长久时,又何必朝朝暮暮……

 

年的步子迈得越来越大,一身新衣服,一本小花书,还没有藏好,爹开始上街办年货,娘开始在炕上发面,生豆芽菜,奶奶开始绣我的虎头帽子,爷爷是一家之主,决心雕刻一个崭新的纸钱“印版”,他在选用梨木和枣木之间掂量了好久,最终选择了梨木,而枣木则被爹留下,说明年秋天结束时拿来雕刻烤“拓烙饼”的面板。爷爷和爹是木匠世家,他们的手艺传承了好几辈,家里的门窗雕花,四梁八柱都是他们一下一下手工推雕出来的,结实耐用,曾经也很美观……

 

哎呀,谝子兄弟,你婆姨喊你回家磨豆腐去呢!烧酒,灯笼,铁匠铺好多好多的民俗典故都还没有演义完呢,这个傻婆姨,眼珠子里浅得就认得钱,先走了,啪耳朵,跪搓衣板的小品俺可都演烦了……嘻嘻!

 

爷爷新买来了大口铁锅,支架在三岔人字形路口,撑起了三块大石头,地下点燃玉米杆,炉火熊熊,热锅里倒了一层清亮亮的胡麻油。这些油是自家种得夏胡麦,收获收拾干净,一直储存着,前些日子倒腾出来,拿到了邻家朱三伯的压油坊压榨的头茬香油…… 油气腾腾,香烟缭绕,娘擀圆了一张雪白的面皮,缓缓推进锅腔,只听呲啦啦,霹哩哩一阵交响,爹额头汗珠密集,手法渐熟,翻过摊饼,金黄色的烙饼被撕扯了一面盆,分发给村里出来看热闹捧场的老少爷们,馋嘴的小孩,还有来来往往的人们,人人有一份。第二天,又是一个好日子,好天气,庄邻四舍,三大婶,四大伯聚在我家里烤圆盘拓烙饼,一个热炕栈仓,一盘烧热的铁皮,烧火的,擀面皮的,捏花纹的,有说有笑,一家家的拓烙饼,香甜了普通却有情有味的农家生活。

 

娘看了看炕上发酵得棉花山一样的面团,脸上映出了一簇金菊。笑盈盈的对我说:常言说得好,不蒸馒头蒸口气,好儿郎要有志气,骨气,书香气,咱这个家全指靠你了……爹娘那年给我私人定制了一套衣服,说是过了春天过了年,种过庄稼我就该背着新书包上学堂了!我问娘,春天在哪里,学堂在哪里?娘笑了笑,抚摸着我新理的发型——奔头,说:春天在庄稼地里,在小燕子的歌曲里,学堂就是咱们的村小学,这一切都要你自己去寻找,去发现……

 

我把爷爷的老黄历翻了个底朝天,可惜春天认识我,我不认识它!

 

我鼓着小嘴背诵《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也气老黄历上的蝌蚪文,羞它,小瞧它……感觉那些蝌蚪都变成了鱼尾纹,在气我,羞我,小瞧我……我暗自下了决心,今年磕头叩首挣的压岁钱,我不再买地老鼠和窜天猴鞭炮,我要用红手卷叠整齐,包好,做一个大红包,买一本好看的书,再买一个新文具盒,一支新铅笔……上学了,不再是土娃娃,泥孩子,一抹鼻涕在土地上画号码数,同学们会笑话的!邻居小芳看见了,她会不再和我同学同桌的!

 

爹揉捏面,娘做花卷和圆蒸馍,我在炉灶旁添柴火,烧蒸笼锅,热气和火苗遥相互应。两笼屉蒸馍不大功夫就飘香四溢了,娘又做了枣馍和兔儿馍,说是敬献月亮娘娘的……

 

    娘把屋里院外都清扫了个遍,洗干净了铺铺盖盖,豆芽菜也长得饱满肥壮,爹买回来了烟酒糖茶盐,几幅年画,还有一些红纸,黄纸,白纸、鞭炮,一对小灯笼,也没忘捎回了一瓶黑墨汁……爹裁齐整红纸,白纸,黄纸,爷爷佩戴好老花镜,挽袖研墨,端坐在炕坐一侧,屏心静气,挥毫泼墨,唰唰唰一气呵成,写下了门窗灶屋九,十幅对联。爷爷说:一幅对联,一张横额,两篇竖条,暗合天地人,日月春,有笔墨纸砚四宝通力合作,书写者精气神汇聚,堪称吉祥三宝……

 

年三十家里的最后一项烹饪计划开始实施了——这就是“炸年糕”,娘捣碎了糯米,筛去了粗粒,和发面酵母揉拌均匀,放在瓦盆里,焐在热炕上二次发酵蓬松,然后切块擀张,一层面一层炒热的糖油,包住按平,放在热油锅里炸到金黄,出锅,用干净的碗筷摆放花形待用……

 

爹再一次净盆洗手,开始印刷“纸钱”。娘烧好了阴阳茶水,爷爷,爹和我一脸肃穆,端着贡果,红枣,苹果,带红点的蒸馍年糕……拿着黄表纸钱出门去自家果园里,扫干净一片空地,迎着阳光,面朝南山,屈膝跪下,爷爷画了三个圆圈,焚了三柱香,爹分发了纸钱给列祖列宗,先辈古者,用火柴点燃了黄表,纸钱,用干树枝透开纸钱火焰,一一燃尽。爷爷泼洒茶水,爹掰开分撒贡品献果,我燃放烟花爆竹。收拾完余物,我们三拜九叩,然后必须立即转身,头也不回的拂尘扬长而归,心中却仍有缕缕牵挂和思念纠结着,无计消除。

 

爹打好面浆糊,和我出门粘贴春联,门神,福字,窗花……爷爷给求春联的人书写心愿和祝福。在灶前井台,屋里上方中央,一一摆放贡品献果 ,生表燃香,叩首跪拜,感恩天地至尊……

 

张贴好年画,灯笼,拿出早已编织好的火红的中国结。一一悬挂好吉祥喜庆的中国红——中国结。全家人开始熬夜守岁,靜待春晚……又是一岁瑞雪飘,又待一度春来早。日历翻过了一页又一页,春去春又回,一年又一年,年俗里的景致和文化,变或不变,都是云迹一样的乡思和乡愁,在岁月的长河里保留,变迁,流淌,远去……

 

珍重待春风,记忆旧年俗,愿与你相依相随,不离不弃!

 

 我们的年俗

 

春去春又回,一年又一年。记得儿时,我最盼望过年了。年是365天的期待,藏着365个甜甜的梦。当然,过年还可以吃的好一些,穿的新一些,更令我殷殷盼望的是:过年可以收到爸妈的新春礼物:一两本崭新的图书。或者,一份压岁钱,当然压岁钱也是为了去买一两本好看的图书。

 

进入腊月,放了寒假,年开始走近了我。时不时飘洒的雪花,还有“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的俗语,一起邀请我快步走向新春佳节。家乡的年从腊月二十三的小年开始。伴随着关于过年的俗语: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炖锅肉;二十七,杀只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年像一只吉祥物,笑眯眯的走来了。

 

在我的家里,二十三,我们不做糖瓜粘,娘开始扫尘灰,屋里屋外,墙角房梁,母亲一一擦拭,打扫。而父亲开始上街陆续采购年货,当然不是一下子买,而是看行情,在心里盘算,有时候还要特意赶回来和母亲商量。花少钱,办全年货是父母的共同心愿。豆腐多半用自产的黄豆,去街上兑换一些。大寒小寒,杀羊过年是我的另一个心愿。娘说我是一只上山虎,需要肉食补充体力,长身体。其实,我是想淘个所谓的“尿泡”当气球吹呢!

 

父亲赶了几次集,带回了油盐酱醋茶,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水果糖。当然,也有一两张吉祥年画,父亲喜欢领袖年画,而叔父却喜欢胖娃娃年画。我喜欢年画的色彩和图案,年画在我的眼中就是一本浓缩的图书。在我家,生豆芽菜是娘必做的,豆芽菜在热炕上悄悄生长。院子里已经是炊烟袅袅,开始拓“拓烙子”。屋内,母亲和邻居大妈,大婶开始揉面、擀面,捏花纹,放在一张擦过香油的大铁盘里。屋外,我眼巴巴看着父亲,把玉米秸秆或者麦草很细心的塞进自己砌成的炕炉里,扫平炉灰,两人合力抬出大铁盘,横担在炉灶铁棍上,用土块密封严实灶口,烟囱也要盖严实,等一定的时间后,便可以嗅到香喷喷的气味,拓烙子熟了,拿掉土块,果然是一盘金灿灿的拓烙子,父亲的脸上开出了花朵,顾不得抹汗,有人帮忙抬进屋,开始轻轻拿起,花纹上涂抹上香油,盛在盆子里,就又开始新一轮的烧火工作了,一般枣拓烙子最后烤,因为到最后,面也“醒”好了,火候也掌握的更好了!当然,炸果子、油香饼子、拧麻花、馓子,蒸带红点的白蒸馍,娘都很在行。

 

年三十是最幸福的。一大早起来,母亲开始再一次打扫庭院,洒水,清扫,很是仔细。我多半会看着父亲剪裁红纸,铺在炕桌上,写春联,而我会小心地移过父亲写好的,带着书墨香味的新春联,等待晾干粘贴在门窗上。父亲完成了春联,便会拿来早已打好的浆糊,均匀的涂抹,然后和我一起出去贴春联,左右上下,很是仔细,我跑龙套,也很开心。我看得出:这时的春联就像父亲最疼爱的孩子。贴好了春联,放一挂鞭炮。然后父亲默默进屋,赶制票子。票子是用细白纸,裁出长方条,然后在小碗碟里调匀一些墨汁,用自制的木印版在上面拓印的一种纪念性的纸钱,说是要烧给八辈老祖宗花。沏温水茶也很认真,用洗干净的杯子,放些茶叶,用一半开水,一半冷水勾兑添加泡制,因此这茶水也叫阴阳茶。父亲表情严肃的说:也是给老祖宗喝的。端一张木桌,或者走进没有人家的果园干净处,面向南边青山,双膝跪地,画三个圆圈,摆好贡品,上好香,开始敬天祭祖,点燃票子。等票子燃尽成飞灰,开始洒阴阳茶,破散贡品,放炮,然后磕头叩首,三拜九叩。仪式结束,不必拍洗下的尘土,也不必回头,大步转身离去,这样就算功德圆满了。

 

回到家,上好三炷香,拜过天地和列祖列宗,默默感恩万物和先辈的恩惠,静思自己的是非对错。再次洗净手之后,便可以开吃拓烙子、油香饼子、油果子,以及麻花和馓子,我围在母亲身旁,像一只快乐的鸟。父亲此时,多半会拿出早已经买回来的图书,算是对我的奖励和鼓舞。我手舞足蹈,满心欢喜,静静的去看书,心底蕴藏着一个深深的梦,读更多的书,做有用的人。是夜,我们全家人一起守岁。我看电视春晚或者看书,直到凌晨方才歇息,睡梦中拿着一沓压岁钱,喜滋滋的跑向新华书店。

 

眼巴巴等到大年初一正月正,我们便开始给父母拜年,初二开始走亲戚,给亲戚们拜年,我们的衣兜便开始饱满起来,像是丰收年的庄稼口袋。初二开始,村里就又开始了唱年戏和社火表演。年戏一般唱三天到七天,社火耍龙挨家拜年,一直到初七。乡间有人七日,马八日,九果十菜的说法。也就是初七这天是人类的日子,这一天要吃拉魂面,意思是外出旅游的人和灵魂都要回家,不要再三心二意,不要再魂不守舍。到了初八,要牵马牛驴等大牲口外出游行、郊游,意在感念牲畜对农人和土地的贡献。初九还要感恩桃李杏等果木庄稼对农人的恩赐和厚爱,初十是蔬菜的节日,这一天,蔬菜成了主角,人们感谢它们,丰富了农人的菜篮子。当然,这几天如果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那就似乎可以预兆来年风调雨顺,人类一顺百顺,可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正月十五,是传统的上元佳节,预示着新春正月过半,这一天,从白天到晚上,再一次张灯结彩,俗称元宵节,人们观灯,赏月,吃元宵。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无限的诗意,无限的憧憬,无限的情意,全酝酿在不夜天里。正月二十三夜晚,也是个有传说的日子,人们抱些柴草,撒些盐,点燃起熊熊火焰,燎街。当然,也有顽皮的大孩子会把小鞭炮扔进火堆,听噼里啪啦的响声,像欢歌,像舞蹈的节拍。这个民俗节日,意在祛除百病,强身健体,祈求来年人欢马壮,庄稼丰收,也感恩上天的好人,对人类的眷顾和深爱。走过正月,进入二月二,龙抬头,我们开始再度理发,家里支大铁锅,炒豆子,烙摊馍馍,再一次迎接上门的亲戚,俗谚:二月二、炒豆豆,门上来了个小舅舅。杀鸡呢!下面呢!碗底藏着鸡蛋呢!这是乡村淳朴投桃报李,礼尚往来的再一次见证。过了二月二,年就被大人们收藏起来了,春天暖了,父母们开始再度春种夏耘秋收冬藏,我们又一次开始盘算着年的远近,想着梦的虚实,再度渴望欢度春节。

 

每逢佳节,我都会记忆和回忆儿时的我,儿时的年。如今,我栖居在书香湖城,探寻幽幽青山,回望潺潺流水,寻觅曾经的淡淡乡愁。家乡的爹娘,家乡的年,在梦里,也在眼前。逢年有空的时候,我总会携妻牵子,带一些鲜花或者塑料花,赏玩风景,踏青河滨,游览青山,探古寻幽,寄托哀思,缅怀古代先贤,英雄烈士,并思念列祖列宗。

 

浓浓年味深深情,我陶醉,也喜欢,更留恋。365个殷殷期盼,依然在我的心中,眼前,舞动了春风,唤醒了蛰伏的青春梦。淡淡年俗深深爱,我们追思,我们感恩,我们畅想,我们也放飞希望和快乐,希望年俗依然可以伴随我们一辈又一辈,像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芳草,绿遍天涯。似一株树守望家园,如一片花,绽开在我们的心灵世界。握一团雪花,留住记忆;画一幅图画,让年俗飘香。

 

年俗尚在,让我们且行且珍惜!

关于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