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书法当中的“行气”,这些知识点,你知道多少?

 青木森森 2020-09-25



哈喽,消失了几个月,我墨汉三又回来啦!

由于诸多原因,这几个月墨姐一直没有更新文章,公众号也一直处于“散养”状态。

没想到的是,散养了这么长时间,关注人数竟然不降反增???

看来墨姐的个人魅力还是挺强的~

好啦,话不多说,开始进入今天的“正题”。


近来有同学询问:

经常听人说一幅作品中的行气如何如何。

这行气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个其实很简单,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行气自然就是“一行之气”,就这么简单。

好啦,本次讲解到此结......

咳咳,开个玩笑~

我们中国人向来是喜欢用一些虚幻之词来表达实意,中医当中有“气”,武术当中也有“气”,道家明心静气,儒家浩然正气,这些似有似无的“气”,从某些方面来讲,确实能很形象的将一些抽象的概念表达出来,便于我们感悟理解。

行气自然也不例外。

下面咱们就从两个方面,来讲解一下这个“行气”,究竟是什么“东西”。

☀ 什么是行气

☀ 行气的“修炼”方法

书法中的行气,简单的来讲,就是书法作品当中每个字之间具备的一种连贯性。

什么是连贯性呢?

就是不间断,有连接,看似分离之中又保持着一种具有美感的整体性,以行为单位,字与字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成就,宛若行云流水,延绵自在,这就是行气。

苏东坡曾言:书必有神、气、骨、肉、血,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

个人以为,这里的“神、肉、骨、血”,可以说是成书之外在,而内在则靠“气”来联结。这里的气,其中一意大约便是“行气”。

于初学者而言,行气可以简单理解为一行字的“中线”。

将每个字分开看时,可能每个字的大小、形态,左右排列等都“各有千秋”,但整体来看,所有的字其实都是依托于这条中线在进行形态的变化。

粗浅的来解释,就是作品看起来很“整齐”。这种“整齐”并非仅是字与字之间排列、间距、大小等,而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如同一个整体,一幅画作,虽难以理解其中原理,但看起来就是很舒服。

我们可以拿楷书来举例。

很多人可能觉得,“行气”之表现仅是针对于行、草而言,楷书作品字与字之间的间距较大,相对独立,上下笔画之间少有的直接的连接,所以不会有行气。

恰恰不然,楷书作品其实也有行气,而且较之行草并不简单。

楷书的行气表现,靠的是“体势”之变,也就是结体之变所产生的视觉变化。

就拿欧阳询的《九成宫》来举例。

临习过“九成宫”的同学,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老欧的字整体看上去“齐整”非常,严谨有序,峻奇美观。造成这种观感的原因,与其书写时每个字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这里的变化,指的是笔画的粗细肥瘦,结构的疏密虚实,包括横竖的长短,字结构空间的开合等。

如此的“内在”变化,可以说就是楷书的“行气”了。

若是没有这种“行气”,而是将每个字笔画的粗细、长短,以及整体的结构安排的较为雷同,整体呈现出的观感,必定是毫无生气,过于死板的。

故而,行气也可以说是一幅书法作品的“灵魂”。有了这口“气”,作品便“活了”,跃然纸上,让人赏心悦目。而没有这口“气”,作品便是“死”的,也就够不上书法二字了。

当然,墨姐在这里夸夸其谈,说着倒是毫不费力,真正写起来可就不简单了。

行气的把控,不仅需要笔法的熟练与和谐,还需要对整体的行文结构有一定的把控,成竹在胸,而后挥笔,方能水到渠成。对于初学者,或是刚刚入门的同学而言,还是需要多加练习,外加多多参悟,才能慢慢掌握的。

上面说了这么多的“行气行气”,其实这个“行气”,也可以理解为我们常说的“章法”的组成单位。

将笔画组成单字,叫做结字;将单字连贯书写串联成行,再将若干行安排成篇的方法,就叫章法。

故而,我们在学书之时,所遵循的训练“阶梯”,也可以是先结体,后“行气”,末章法。

如何练习“行气”,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行气线”。


行气线

每个字的结体规律当中,都有书者所设的“重心点”。(当然,“重心点”这个形容,是后人为了更好的研究先辈墨迹所创造出来的,原书者是否“刻意为之”,又或是有其他规律,这一点墨姐并不知晓。)

将一行字(补充一点,学书者以竖为行,大家别会错了意)当中每个字的重心,从上而下的连成一条线,这条线就是这行字的“行气线”。

行气线一般分两种,直线式与曲线式。

直线式行款

顾名思义,就是一行字的行气线基本呈直线状,垂直而下。这是书法作品当中行气线的主要表现形式,篆、隶、草、楷、行,各类书体都可适用。

☀曲线式行款

就是一行字的行气线呈曲线状,左右摇摆,仿若起舞。这种形式给人以灵活多变之感,可展示作者本身情绪变化,大多用于行草书中。


单字的轴线

知道了行气线的存在,如何才能准确的找到它呢?

这里我们先来了解一个小概念,那就是单字的轴线。

什么是单字的轴线?

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字的中轴线。这条轴线可以将一个字分为分量基本相等的两部分。

我们可以找一部书帖来简单讲解一下。

比如王羲之的丧乱帖。

我们随便选一两个字。

如这个“丧”字。

如上图。

我们可以看到,这条竖线,基本将这个“丧”字分成了两等份。这就是这个字的中轴线。

再看这个“乱”字。

同样的道理。左边可能看似“重”一些,但我们可以回到原帖上去看,会发现此字仍旧是依托于整行字的“行气线”在布局。

要注意的是,我们在判断每个字的中轴线时,要注意字的运动趋向,依此来判断中轴线的划分方向。

将每个字的中轴线找出来。这个过程你可能会惊讶的发现,不论是哪一行字,将这行字的中轴线连接起来,都可大致连成一条垂直竖线。

这便是上面我们讲到的“行气线”的直观表现。


练习方式

那么,该如何去掌握这种“气”呢?

刚开始练习时,我们可以选择一部合适的书帖进行模仿。

先从书帖中选出一行字,将这行字中每个单字的中轴线找出来,判断每个字字结构的中心位置以及运动趋向。

之后,我们再将一行字当中每个字的中轴线连接在一起,做出整行字的轴线图。

轴线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直观的看出相邻两个字的连贯性。

当然,在连接相邻两个单字的轴线时,可能出现前后两个字的轴线出现一定角度的情况,即两个字的轴线并不平行。遇到这种情况,大家不要觉得奇怪,其实这与写文章和唱歌差不多。

写文章时,我们在完成一段话的表述之后,会另起一行进行接下来的阐述;而唱歌也一样,一句唱完之后,我们会适当换气,接着来唱下一句。

书法作品同样也是这个原理。

轴线变化之处,我们称之为断点。

断点的作用,是用来调整整幅作品的节奏的。否则全篇“平铺直叙”,给人的观感自然也就没那么“跌宕起伏”,作品的视觉效果也就大大折扣了。

注意,我们在临写的过程中,应当特别注意字与字之间的连接形式。因为所谓的“行气”,根本上来讲,无非就是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排列形式。这种形式可以是巧妙的,也可以是“笨拙的”,是精细的,也可以是粗糙的;是刻意的,也可以是“随意的”;是狂放的,也可以是收敛的。

连接的形式不同,临写的难度也就不同,给人的感受同样不同。

在找好这些字的轴线,并且观察仔细之后,就可以准备下笔临习了。

大家可以先将单字的笔顺、结构练习纯熟,之后两字三字的进行书写练习,也就是以两个字或三个字为单位进行分组式的临习,从“短”开始,掌握字与字之间的“连续感”,感受与积累每个字笔墨的浓淡变化,线条的粗细搭配。

一开始的要求不要过高,先做到形似即可。不要贪多,先将某部小帖或是某部帖中的某一行字临写纯熟,做到行笔流畅。

之后我们可以继续观察原帖当中的微小细节,例如每个字与每个字之间连接方式的变化,揣摩原书者在书写时是怎样处理字与字之间的连接性的,又是怎样安排每个字的笔墨变化的,想想为什么要如此处理。

学书不仅要靠临写,更重要的是要在临写当中不断思考,未必要一味听从于他人之言论。

当然,好的理论我们可以借鉴,甚至可以“照搬”,但我们在学习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自我认知的提升与独立的思索。这一点在任何一项技能学习当中都极为重要。书法自然也不例外。

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学习。书法并非是一项呆板的技能,笔墨中的万千变化,无不凝结闪耀着众多先辈的审美力与创造力,故而,我们在平时的临摹练习当中,万不可单纯的“依葫芦画瓢”,要多想想“为什么”。

这也是我们“修炼”行气的一大“秘诀”。

最后墨姐再补充一下,以上所讲的,只是“行气秘密”的一部分。对于这种有些“抽象”的概念,根本上而言还是要自己去理解掌握,外力所能帮助你的,仅仅是让你产生一个主观的认识,让你有一个“意识”,至于如何顺着“规律”继续摸下去,还是要靠自身多学多想多练,不断积累“素材”,外在的帮助其实还是相当有限的。


好啦!本次的回答就这么愉快地结束啦~~

各位一直支持墨姐的同学,我相信你们一定是被在下的个人魅力所折服的。

咳咳!大家一定要“再接再厉”,将这种发自内心的支持“发扬光大”,最好能呼朋唤友前来助阵。

墨姐在这里感激不尽。

如果同学们还有其他问题,可以在文章底部留言区告诉墨姐,墨姐会尽力帮你解答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